国旗法、国徽法20多年前就有了。现在社会上对国歌不尊重、亵渎甚至侮辱的现象非常多,所以对于国歌也应立法保护。便有了《国歌法》。关于学习国歌法心得体会,感兴趣就一起阅读吧!
学习国歌法心得体会篇一:
国歌是独一无二的国家符号,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沧海桑田,国歌歌词或已不符今时今景,但其价值内涵却超越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到了关键阶段,只有全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才能站稳脚跟、突出重围,办成中华民族的大事。使命责任面前,必须凝聚起“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民族精神。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对中国人来说,这段文字有一种魔力。当你将目光投向其中,头脑里就会条件反射般回荡起那激昂的旋律。或许很多人都未曾注意,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就制定了国旗法、国徽法,但对于这首耳熟能详的《义勇军进行曲》,尚未有专门的法律予以保护和规范。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国歌法草案将于今年6月提交初审,这块法律短板终于将要补齐。
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国家符号,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法定使用规范与奏唱礼仪,正源于其神圣意义。将时间指针拨回1935年,田汉身陷囹圄,眼望牢房的铁窗,日寇铁蹄践踏我国土的惨象和中华儿女英勇搏斗的情景不断在其眼前闪过。《义勇军进行曲》那火一般的诗句,开始在他心中奔腾。青年音乐家聂耳得知后,主动要求谱曲并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这首诞生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的歌曲,发出了先辈们不做亡国奴的怒吼,也记录着一段后人不能忘却的历史。今天,国歌不仅是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载体,更是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题材,为之立法势所必然。
着眼现实,以立法形式保护和规范国歌也殊为紧迫。据统计,社会上流行的国歌版本有十余种之多,即便是专业的演奏家,也未必答得出它的演奏标准:每分钟96拍,标准时长为46秒。就国歌的具体使用而言,缺乏尊重的现象也并不罕见。婚丧嫁娶乱拿国歌添彩者有之,唱国歌时走神说笑者有之,只张嘴不出声者亦有之。凡此种种,让奏唱过程的仪式感和庄重感大打折扣,反映出一些人对国歌及其承载的历史缺乏敬畏之心。戏谑解构或许只是一个针眼大的窟窿,却可能透过斗大的风。任由其弥散,慢慢被吹倒吹散的就可能是党史军史国史,甚至是国家民族的主流意识和共同价值。不论到什么时候,有些底线不能触碰,有些原则必须坚守,以法律捍卫国歌的尊严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