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 > 更多故事

关于澳门的历史故事(3)

来源:秋雨露  编辑:qiuqiu 时间:2017-11-24 09:14:05 热点:澳门,历史故事

 

 

故事三:“一二.三事件”:总督府里唱红歌

 

    1966年7月,澳门氹仔岛的华人居民向澳葡政府提出建校申请,自筹经费在岛上修建一所居民小学校。经数月未获答复之后,氹仔居民决定自行施工。同年11月15日,施工遭到警察阻止,被强迫停工。双方先是对峙,而后演变为暴力冲突,事件中34名居民被澳门警察打伤,5人被捕。

 

     当时正值大陆的“文化大革命”的大背景,而且澳门华人的政经地位—直受葡人钳制。加之澳葡公务部门效率低 下,警察腐败,澳门华人心底早有不满。“我们都叫他们西洋鬼”,关翠杏回忆道。于是全城上下暗流涌动,一场被后世称为“—二·三事件”的巨变就此酝酿。

 

     11月29日,澳督嘉乐庇与澳门工商界华人代表会谈,决定成立一个不包括军警在内、中立的三人调查委员会,若查实政府职员真有犯错者,不论文职军职一定严惩不贷。但抗争运动已趋于情绪化,《澳门日报》发表题为“罪证确凿,无须调查!”的社论,声援群众运动。中国大陆方面,新华社、北京及广东电台也相继播出了支持澳门华人抗争的相关报道。

 

    11月30日上午,具有中共背景的社团代表近60人,前往澳督府递交抗议书。由于澳督拒绝接见,社团代表们人手一本“红宝书”,在澳督府大堂内高声诵读“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并合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四小时后方才散去。

 

    12月3日中午,聚集在澳督府门口的百余名示威者冲进澳督府,直奔二楼大厅。总督府办公室主任波治见事态严重,立即命令警察到总督府“制止示威”。警察诉诸武力,半小时后,示威者们被逐出澳督府。消息传开,更多民众加入了示威,葡人警察动用警棍及高压水枪驱赶示威者。示威者又转往市政厅广场(议事亭前地),用大货车将矗立在广场中央的美士基打铜像拉倒,并冲入市政厅内打砸。

 

    在族群对立的大背景下,示威者越聚越多,而澳葡当局警力有限,冲突逐渐失控。政府的吉普车被愤怒的人群截停掀翻。由于澳门华人平日多有受葡警、葡官欺凌、勒索的经历,纷纷将此视作报仇良机,许多路过的葡人也无端遭到示威者追打。示威者甚至截停途经的巴士,凡面貌似葡人的乘客,均被拖下车殴打。

 

    葡裔警察也被悉数召回营中,街面上只剩下零星的华人警察,“缩于一角但求自保”。澳葡政府随即宣布全市戒严。戒严实施之后,澳葡政府陆军总司令施维纳采取铁腕措施,从各军营紧急调派数百名正在澳门度假的葡国正规军,对示威者实施镇压。冲突中,葡军开枪,打死8人、打伤2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