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_俞伯牙 名瑞 伯牙是他的字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谁?
高山流水的主人公是钟子期、俞伯牙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也比喻乐曲高妙
钟子期的简介: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一说是楚乐尹钟建之后。在楚国境内当樵夫。一日晋臣俞伯牙在汉江弹琴,钟子期听到声音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结为金兰,相约翌年中秋节再见。届时,俞伯牙依期赴约,但钟子期已去世。俞伯牙得知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间再无知音,一生不再鼓琴。今有钟子期墓在武汉市蔡甸区新农镇马鞍山南凤凰嘴上。
俞伯牙的简介:
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高山流水的典故: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高山流水的启示: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知心朋友并不多,许多友情都是掺杂了勉强的,所以知音难寻,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仅有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