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作香:作香是民间的一个传统风俗,其本意是为祭奠祖宗亡灵,每逢农历过年、清明、七月半、冬至四个时日,旧时家家户户都要祭祖作香,此风俗一直延续到文革前,文革期间祭祖作香作为四旧被禁止,那时也没有一家敢祭祖作香。改革开放后,民间的祭祖作香又开始恢复起来。民间四时八节的祭祖作香,这是怀祖思宗的一种表现,至于中间隔着焚烧纸钱,摆祭祖菜肴那可以看作是一种形式,那也无可厚非。问题是不能太过太浪费,不能搞封建迷信的东西,那么,作香这种民间习俗从上代传下来,还是可以保留的。
24、关亡:是民间一种带有强烈迷信色彩的旧习俗。所谓关亡,就是由民间的巫婆装神弄鬼搞的一套鬼把戏。她们称自已是由某某神仙附体,能到阴间地狱将死者的亡灵请到阳间借巫婆之口,道出身前在世之事和到阴间的遭遇。巫婆在旧社会被称为下九流之一,一般都是装神弄鬼的职业迷信者。旧时请巫婆关亡的现象比较普遍,解放初到文革前还有一定市场,文革中被彻底取缔,那些神汉巫婆在文革中被作为牛鬼蛇神揪出来进行了批斗,从此基本绝迹。但到了80年代初,一些原来的老巫婆又开始死灰复燃,而且还出现了新一代的年轻巫婆,她们又开始装神弄鬼,自称是某某大仙附身,操起了关亡的旧职业,大肆骗人钱财,有些关亡者通过一些迷信观念强的人大肆制造舆论,在群众中宣扬她们关亡是如何如何的灵验,这样吸引了不少人去请她们为死去的亲人关亡。由于去关亡的人本身就很相信此类勾当,她们相互传播,越传越神,这就出现了某些巫婆一天要接待上百人,在这些巫婆中有的成了暴发户,她们大发封建迷信之财,可就是有人愿意把钱送给她们,相信和崇拜她们,我看这也是国人在新时期出现的一种信仰危机。
25、推鬼与送鬼:旧时由于民间缺医少药加上穷,人们得病后一般都是信迷信,请瞎子、请巫婆、神汉。推即推算,说某某在哪里遇上了神鬼;送即送鬼神,既然有人生病,那肯定遇上了鬼,那鬼在何方,是个什么样的鬼,那就得请算命瞎子、神汉、巫婆来推算,这就叫推鬼,推鬼这种迷信的旧习俗,旧时比较盛行,以后逐渐淡化,文革被禁止。但改革开放后,一些算命瞎子、神汉、巫婆又相继死灰复燃,更有甚者,一些年轻人也跟着搞那一套,于是社会上算命、念佛、相面、测字、推鬼、捉鬼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又开始装神弄鬼大谈其宿命论和轮回报应,因此,有些人生了疑难病,由于在医疗上一时解决不了,他们就想起鬼神来。什么前世冤孽拉,碰到了某某尊神拉,你只要听信他的一套,只要肯做个道场或佛事,花些钱财,请他们送送鬼就能化解冤孽,保你平安,而这些人暗中又都和那些佛头、道士、和尚连通。这样他们就有了一整套迷信服务体系来为你服务。送鬼则是推鬼的继续和延伸。旧时送鬼有大送小送,大送则必须请巫婆、神汉、和尚、道士来做佛事,做道场,捉鬼驱邪;小送则请巫婆或神汉,或自家人,买三荤三素和一些香烛纸马就可。如请巫婆、神汉送鬼,他们都在病者家里搞,他们来一套装神弄鬼降妖捉怪,这样就能把所谓的鬼送掉或捉掉,如果自家人送鬼,那就比较简单,只要用一只竹筛子,盛放三荤三素,带些碗筷和香烛纸马到农村的三岔路口烧化烧化即可,这就叫送鬼。奉劝人们千万不要相信迷信,不要相信鬼神,不要相信伪科学,要破除一切旧的带有封建迷信的旧风俗,旧习俗。
26、宣卷:旧时也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民间活动,不过在某种程度上说,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什么样叫宣卷?就是旧时从事迷信职业的小道士或神汉,他们一般在农闲时间,被迷信爱好者请来,聚集在一个家庭房屋较大的人家进行。宣卷开始,先在案台上焚香点烛,经过一番祷告后开始,这些道士摊开卷本,手敲木鱼,口念阿弥陀佛,说一通开场白即开始宣卷。其中第一句是“且说”(就象说大书一样,先说且说再说卷文),这些卷文一般都是七字句,且有韵脚押韵,卷文大都是民间的一些传统故事,都带有劝人为善的意思。如《珍珠塔》、《秦香莲》、《朱卖臣卖妻》、《棒打薄情郎》、《赵五娘》、《孟姜女》、《何文秀》、《二十四孝》等,这些卷文都有甲本,宣卷时宣卷人照本唱念,一般都是唱念四句后加一句阿弥陀佛,听宣卷的众人跟念一句“那嘛佛,阿弥陀佛”。到卷文的故事内容转折时,宣卷者要敲一番长时间的木鱼并反复念“阿弥陀佛”,念完再来一句且说并再唱念卷的下文,这样经过一、二个小时,可以修完一部卷文。有时在听卷人的要求下,也有一个晚上连宣两部卷的,一般都讲好宣一部卷给多少钱给宣卷者作报酬。旧时宣卷在某种意义上有它积极的一面,因为大部分卷文都是以劝人为善为主,如在宣传统的《珍珠塔》时,人们会跟着卷文的跌宕起伏,从内心抨击势利的姑妈,同情方卿的苦难遭遇,喜欢方卿的姑爹和翠娥以及丫头小翠萍,从中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如在宣《秦香莲》卷文时,听卷人都会憎恨像陈世美那样不认前妻见好爱好的人;如听宣《赵五娘》时,人们会被赵五娘卖发葬婆,千里寻夫的美德所感动;如听宣《二十四孝》卷文时,大家会被古人中的孝子行为所感动,从而知道做人必须孝敬大人而不能刻薄长辈等等。因此,在旧时宣卷时,听卷者都会被那些卷文感动地流眼泪,有的听者边念“弥陀”边抽泣,这是旧时听宣卷文的积极方面,所以说旧时宣卷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旧时的宣卷者也有一个必备的条件,那就是他的口齿要清,嗓音要好,他带有象唱戏的民间艺人一样,唱念都要好,因此,旧时宣卷的人是很受人尊敬的。
民间丧葬风俗习惯
1、指路 ——人死后要举行宗教事仪、指路,在此期间,同时举行系列的活动,让死者到民间认为那里没有灰尘,是享福的地方。
2、丧服——死者一般都穿蓝裤、白布衫。人们以白为纯洁,以蓝为民族本色。布用平纹,不穿棉衣。儿女伸手给死者穿衣。死者遗留衣服、生活用品,都将焚烧掉,不能遗留。
3、停灵——在民间停灵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在殡仪馆举行追悼仪式,对死者进行告别,但有些区域根据死者的生辰,让当地的“先生”选适合的日期进行追悼会。
4、出殡——出殡时,亲属批麻带孝,灵车上不是死者头朝前,而是脚朝前。现在随着殡葬改革均按火化的习俗。火化后,把骨灰碎骨装入布袋,再装人坛罐或骨灰盒中,一般将骨灰盒的正面朝前。
5、死牲——死了人,无论穷富都要死牲祭献,根据穷富不同,大至猪牛,小至鸡。在一定程度上是古代 杀殉、血祭的遗俗,死者如年岁高,供品被视为福物。供品要分给亲族人们。祭献的鸡,多留给送灵下葬的人们出殡回来后食用。
6、合葬——夫妻合葬是男在左,女在右。(蒙古族其相反)若合葬一起有小辈则在西侧,长辈在东侧。在西方国家,则以先死先葬在下方,后死者以重叠的方式在上方。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夫妻合葬有一方先死亡下葬,待另一方逝世下葬时需将先下葬者挖出,见面祭拜后再同时下葬。
7、朝向——最古老的习俗为土葬,朝向是南北竖向,现骨灰盒是面南背北,如今有些墓穴参照最古老的习俗南北竖向安葬——引用“百年好合”(在民间常用百年好合来祝福婚姻永恒,但对逝者所指人生的归宿——永恒的安祥)
8、焚烧——人们传统焚烧锡箔、黄纸、相形的生活用品(如:汽车、房子、电视等);早时蒙古族是烧些死者生前喜欢吃的食品。焚烧食用后的畜骨为死者祝福,焚烧锡箔等是受汉族的影响。
9、服丧——古时有守孝习俗。(北史·室韦传)载:你父死,男女聚哭三年。近代变为祭七 (首七至五七、或七七 )家设灵堂、祭百日、周年。服丧期间,穿素服、食素食。
丧葬既成文化,与传统的孝道祭祖、死者为大、思想感情有关,目的是前传后教而约定俗成。也就是说,对死者毫无感情,就不可能产生丧葬。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不断进步,殡葬制度的改革,长期形成的丧葬形式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欢迎关注我们!www.qiuyulu.com秋雨露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