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 > 节日习俗

清明节传统习俗:一束鲜花一盏河灯寄哀思

来源:秋雨露  编辑:qiuqiu 时间:2017-04-25 10:22:50 热点:鲜花,哀思,河灯,传统,一束,一盏,清明节

清明节传统习俗:一束鲜花一盏河灯寄哀思,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关于清明节传统习俗:一束鲜花一盏河灯寄哀思,喜欢就一起看看吧!

  QQ截图20170427152858.jpg

清明节谈文明祭奠

作为中华民族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在很多人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了解清明节深厚的历史渊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个节日的内涵。而集体共祭、鲜花祭奠、植树祭奠……这些文明的祭奠方式已成为人们寄托哀思的重要方式。

  市民在荔枝湾放千盏河灯,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银河公墓,一对亲人在墓前深情拥抱。

  银河公墓,小朋友将对逝去亲人的祝福贴在感恩墙。

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传统节日基本都按农历计算,如春节、元宵节、中秋、端午。与这些节日不一样的是,清明节的确按阳历,其日期基本落在了阳历的4月4~6日,既是节气又为节日(与之相应的还有冬至)。

根据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清明”含有天朗气清、春光明媚的意思。这时万物复苏、百花开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后来清明节融合了两个上古节日——寒食节和上巳节的内容,成为十分重要的传统大节。

清明节除了有祭奠的传统,还是出游的好时节,扫墓的习俗兴起于唐代。唐代也是清明节的鼎盛时期。唐玄宗还于开元二十年颁布了敕令,正式将祭扫定为“常礼”。还有许多游乐活动,包括春游、宴饮、斗鸡、踢球、荡秋千、男女聚会。当此佳节,诗词吟诵之风也十分盛行,历久而弥新。

传统民俗:民间有门前插柳习俗

清明节,民间还有插柳习俗,在广州,在高楼小区里,有很多群众保留着这个传统。

其来源普遍存在不同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二说是清明时节天气阴湿,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当年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此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

祭奠信奉:化繁为简鲜花表思念

按照传统习俗,老百姓都在清明节前后为亲人扫墓,经过多年的移风易俗,噪声扰民、污染环境还带来火灾隐患的燃放鞭炮、烧纸钱等方式已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通过鲜花、一炷清香表达怀念之情。

每年的清明节,市民马菲菲都到银河公墓祭拜先人,他们的祭品很简单,就是一束鲜花和一件富有心思的小礼物。“祖父生前喜欢种盆栽和做家具,因此每年扫墓都会带一件小工艺品、小摆设来,布置在骨灰盒旁,每年都打扫干净,并更新一下摆设。”

“我们从来都不烧花哨的祭品和纸钱,既不环保又不安全。”马菲菲认为最好的思念是在心里,根本不在于形式。

除了鲜花祭奠,近年来网上祭奠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在各大网站上,祭奠英烈和名人的网页收到了很多网民的祝福,成为大家寄托哀思的一个平台。而一些机构也为逝去的普通人搭建了网上祭奠平台,方便身在外地或行动不便的人们通过这个简单而庄重的方式寄托情感和思念。

在广州银河公墓,近年就开设了天堂信箱,里面放满了市民写给先人的信笺,用这种简单又富含心意的方式怀念逝者。

“厚养薄葬应该是我们的殡葬观,善待生者,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享受并非仅仅是物质带来的快乐,这是晚辈应该知晓的善待智慧。”很多市民都认为,应该大力推广树葬、花葬等环保的方式,只要有诚心,一束鲜花已足够,那些铺张的排场只是形式,完全可以放弃。

祭品不浪费

垃圾自己处理

尽管提倡祭奠要化繁为简,但是相当部分的人们还是依照传统,准备有烧肉、甘蔗、烧酒、发糕等传统祭品进行祭奠。近年祭祖金猪的价格不断攀升,但仍然有一定市场,当然更多的市民祭祖时,只会象征性地携带一小块烧肉前往。

“无论金猪、烧肉还是糕点,都不应该浪费,我们每次扫墓完,各家人平分掉,大家回去加菜,绝不浪费。”广州有一句哩语叫“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不浪费祭品的习俗古而有之,如今更加应该贯彻到底。

此外,传统祭奠方式,少不了会留下一定的垃圾。近年来,随着文明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市民都是自己动手处理剩余的垃圾。

“我们会自己从家里带来旧报纸和袋子,产生的垃圾自己清理干净再走。”市民梁惠美介绍,每年扫墓的桌子都非常紧俏,一家人用完马上又另一家人跟上,清洁工人忙不过来。从几年前开始,他们就自己动手处理掉垃圾,方便他人。

祭奠先烈

弘扬爱国精神

广州是一座有着悠久革命传统的城市,每年的清明时节,烈士陵园、黄花岗公园、银河公墓等纪念场所都会迎来自发前来祭奠的市民。

在银河公墓,萧红、关山月、高剑父等历史名人和向秀丽、叶欣等烈士的墓碑前摆满了一束束鲜花。为了缅怀革命先烈,银河革命烈士公墓于今年清明节前新建了一条120米长的烈士纪念长廊,介绍烈士的英雄事迹。

在银河烈士公墓内,有著名的“广州沙基惨案”殉难烈士墓、马口英雄烈士墓和纪念碑等,以及众多抗战英雄、作战英雄和公安英模的墓碑。

清明节被列入传统节日法定化后,进一步增进了人们对其精神内涵的了解和认同。很多市民都自发来到安息在陵园里的文化名人、革命烈士们献上鲜花,缅怀他们的事迹,弘扬爱国精神。

寒食节的由来

介子推的传说:清明敬贤 慎终追远

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春秋战国时代,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日久,介子推一直追随着他。为了救饿昏的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又亲自去请。

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深山。有人出主意说,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被烧死。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有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倘若主公心有我,勤政清明复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的这一天每年都禁止举火,只吃冷食,遂成寒食节。

我国著名人文学家李汉秋表示,介子推的遗诗,短短几句就三嘱“清明”,从自然界的“清明”到为政“清明”,反映了人民的祈愿,也成为清明节的价值取向。寒食并入清明节后,“介子推传说”使这个节日本身就蕴含了敬贤的人文内涵。

李汉秋认为,清明节有着好几重意义,既缅怀已逝的生命,又激发现在的生命。缅怀的意义不单纯是对自己的亲人的思念,更成为一种民族的传统。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敬祖保本慎终追远的传统,缅怀先人,子孙后代一代代的传下去,这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一个内在的动力。

 

更多传统节日习俗,追溯传统文化习俗来源,想了解就关注我们吧!秋雨露网站有更多你想要的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