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现代诗

2024最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

来源:秋雨露  编辑:qiuqiu 时间:2024-05-08 15:20:35 热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2024最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欢迎阅读。恰似一

2024最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欢迎阅读。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名句。

【全诗如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我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透过今昔交错比较,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完美。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证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样会弄到这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咱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我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证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那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那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完美事物、完美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比较融为一体,尤其是透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比较,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之后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较、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注释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江苏南京)。

⑷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阑,一作“栏”。砌,台阶。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暗指亡国。朱颜,红颜,年轻的容颜,指美人。一说泛指人。

⑹君:作者自称。能:一作“都”,一作“那”,一作“还”,一作“却”。


译文

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

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创作背景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宋代王铚《默记》云:“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宗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南唐末代君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国破降宋。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卓绝非凡。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现存词可确定者三十八首,存诗十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