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稿 > 读后感

法国作家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读后感

来源:秋雨露  编辑:qiuqiu 时间:2019-06-05 11:40:21 热点:法国作家,让-雅克·卢梭,忏悔录读后感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透过对自我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我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一样;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我“与众不一样”的认识是正确的。

 

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我所特有的道路,他务必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此刻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

法国作家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a href=/t/duhoug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t/duhoug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读后感</a></a>

法国作家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读后感(二)

 

当我第一次读卢梭的《忏悔录》时,我对很多人和事的看法都很幼稚。我想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怎么会欺骗别人,调戏女性,偷东西呢?一个伟大的人应该是一个没有一点瑕疵的“完美的人”。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我第二次重读《忏悔录》的时候,我觉得敢于公开揭露自己隐私和伤痕的卢梭,是一个有着可贵人格的人,值得尊重和敬佩。而在当代中国传记文学创作中,是否应该学习一点卢梭的精神呢?

 

如今,名人传记随处可见,无论是在书店还是在大街上的书摊中。然而,翻开一本书,从头到尾,整个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看不到他(她)走麦城,甚至有人说自己是一朵花,说别人是豆腐渣,借机提升自己。简而言之,不是他(她)实际的样子,而是他(她)希望的样子。

 

事实上,不管你是写自传还是请别人写,真正写你的成长和改变,你犯了什么错误,对这个世界都是有益的。

 

其实,学习卢梭的精神并不是像一些明星那样拿个人隐私去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功过是非、经验教训。一个人几十年的经验,他走过的距离,很难说是直的,没有一点弯度,没有人不会不犯错误。问题是你是否有卢梭那样的自我分析意识,敢不敢像卢梭那样揭露自己的伤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评判自己的是非得失。

 

周总理曾经说过:“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翻译《歌德自传》的刘思慕在译者新序中写到:“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沥,是《歌德自传》的第一个特点……”这些敢于揭露和承认自己缺点的伟人和名人,他们的声望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我和许多普通人似乎没有资格或兴趣写一本自传书,但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在不断地书写自己的历史。因此,在这个文化浮躁的时代,我不合时宜地重读了《忏悔录》,有点傻乎乎的感觉。

 

法国作家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读后感(三)

 

这次的内容大概是卢梭从一个天真的少年到他事业有成的这段时间的事。

经过这一段的阅读,对一个现象很感兴趣,那就是我感到卢梭的部分心理活动和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与我极其的相似。我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也有成为一个伟人的天资,而是说一些感情,或者是心理反应或情感,可能是组成一个人内心情感或个性的基本因素。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里我占且就叫它”七巧板“理论吧。就想是七巧板一样,几种同样的普遍的情感,经过不同的组合,演变成了千千万万种不同的个性。又或者可以说是乐高玩具,几个简单重复的积木似乎可以拼接出整个世界。

最开始这么意识到这个理论,是因为我之前产生了这么一种认识,即人人都一样。意思是世界上其实没有多少比你笨或是比你聪明的人,一个人每多一个缺点,都会有一个相应的优点作为补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天才也是有的,不过个人认为比例较低,否则就不会被称为天才了。所以说,既然认识到卢梭与我一样,一个几百年前的欧洲人与一个几百年后的中国人一样,那么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呢?我认为是的。

虚荣与自我保护,也许是人天生就拥有的一个特质。至少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自我保护我肯定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细胞中的。但是在这里,虚荣与自我保护之间的界限似乎很模糊。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个概念,其实是相通的。我这里所说的自我保护,并不是物理上的保护,而是精神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一个人受到攻击时,这里当然也包括精神的打击,通常情况下,大脑都会给出一个应对的信号。在我所读到的卢梭的忏悔录中,他即使用文章给予了攻击他的人以反击。在这里,既可以是认为是在他的角度对整件事情的理解,又可以认为是他对于攻击他之人的批判。所以在他的著作之中,即使是他真的认为他已经做到了公平公正,他也有自我辩解的成分。这能不能叫做虚荣呢?虚荣心是一种表面上追求荣耀、光彩的心理。在这里,我想这个判定的界线是模糊的,所以应该是既是又不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