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
治国理政形成总体框架
2013年至2016年,每年一次的中共中央全会,为中国搭起了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
时光流转,很多人还记得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惊喜。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300多项改革任务,明确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提出“金砖国家”概念的美国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当时直言,“对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来说,现在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
而聚焦“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则是中共党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一个现代化的中国,需要这样的总蓝图,以法治替代绵延数千年的人治传统。这是一次自觉、主动的选择,是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主动开启的建设法治中国的新时代。
2020年对中国来说将是重要节点,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到这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正是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的。而在全会公报中,也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其视作“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顺利召开,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