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稿 > 更多文稿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_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来源:秋雨露  编辑:qiuqiu 时间:2019-04-19 16:38:18 热点:走近毛泽东观后感,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一):或许我们该多了解一些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主席有着一种文人情怀,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他说出了自己的一大心愿,他想去考察黄河、长江,他说“我可以从黄河口子沿河而上,搞一班人,地质学家、文学家、生物学家,只准骑马,不能坐车,一直往昆仑山去,然后到猪八戒去过的那个通天河,翻过长江上游,再沿长江而下,从金沙江一直到崇明岛,我有这个志愿,很想学学明朝的徐霞客……”他一生很喜欢读书,所以不管是写著作还是作诗,他都很擅长,而现在的我们,可能因为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不想拿起书来看了。记得一次老师问过一个问题,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吗?我想是的,读书可以使我们有机会站在别人的、与自己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看这个世界……在苏联提出在中国建立基地,损害了中国主权的时候,毛主席坚决地拒绝了。柬埔寨国内发生政变的时候,中国使西哈努克度过了难关,西哈努克说“中国不输出坦克和军火,输出的是尊严和别人的需要……”在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时,毛泽东说是非洲的穷朋友们把我们抬进去的。看了这部纪录片,我好像开始理解我的爷爷奶奶、姥爷为什么一直那么尊敬毛主席了。他就像邻居家的一个爷爷那样,那么真实、真诚、平易近人,那么可爱、本色、自然,有亲和力。我还了解到了中国原来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原来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上,竟然有过吸血虫的肆虐。中国原来有过这么多的故事,毛主席原来有过这么多的故事。毛主席的好朋友斯诺一次问他,你觉得年轻一代会做什么?他说,“未来的事由未来的人决定”,对青年人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啊,我们的祖国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国内的、国外的。年轻一代终将是祖国的中坚力量,相信伟大的中华民族会克服艰难险阻,繁华昌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_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二):走近毛泽东―一个伟大的人民公仆

 

  在人们的心里,毛泽东这个名字始终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是战士,也是大统帅。他是湖南韶山冲走出来的石三伢子,也是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开国元勋,他有思想,有志向,是他把人民群众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使他们免遭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他将祖国山川从分崩离析之中统一起来,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了依靠。他是高高在上的历史英雄,而我们只能远远地观望、瞻仰。 可是在跟随纪录片近距离地了解他的生活之后,我才发现,原来他一点也不盛气凌人,相反,他是那么的和蔼可亲,那么的平易近人。 他喜欢到人民群众中去,他说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像鱼儿和水一样,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永远离不开水。他对人民群众有着浓厚的感情,始终关心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他会为了自然灾害中受苦受难的人们伤心落泪,会为了血吸虫病感染的无助家庭号召求索,甚至会把乘坐的专列当作流动的办公室,随时停车去接近群众,体察民情。他将人民群众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始终不渝的信仰,以一个人民公仆的身份践行自己的承诺,那一句前无古人的“人民万岁”震撼了多少华夏儿女,可他却喊得那么铿锵有力。 在接待外国来宾时,他总是显得亲和有礼却又不失幽默风趣。他会用同样的屈膝礼来回应非洲来访者的敬意,也会向久违的老朋友谈起前往美国江河游泳的意愿,他会不论肤色、国籍给予所有人平等的关怀,这是他的立场,也是他的性格使然。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指挥过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的确,毛泽东不喜欢摸枪杆子,相比于此,他更愿意也更胜任于使用文房四宝的力量,以英雄般的勇气和智者般的谋略挥斥方遒,而等到战争结束,他却选择了淡泊名利,“帅、将、校统统都不要!”多么豁达。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领袖,伟大之处在于“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幡然醒悟,在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思想。年轻的时候他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而现在他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老了,站不起来了,在中共十大的闭幕会上,当全体代表们起立鼓掌要欢送他离席时,他的腿疾又犯了,但他不想让大家看出来,便坐着不动,他说:“你们不走,我也不走。” 如今,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下,中国正朝着伟大复兴的目标稳步前进,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沿海率先,人们说出的那句“厉害了,我的国”不正是表达身为国人的自豪之情吗?我们看到巍巍华夏的雄风重振起来了,泱泱大国的威严又回来了,我想,这也是毛泽东想要看到的画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