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杨帆静静躺在卧铺之上,没有小说中的浪漫际遇、美艳女子和奇异经历作为点缀。他的对面坐着两名中年男子,而自己则置身上铺,下方是一位年轻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杨帆安然入梦。
不知何时,火车的播报声将他唤醒。由于此行没有中途站点,杨帆意识到已经抵达了龙泉市。他查看时间,正好是五点多。火车缓缓停下,他轻松地提起准备好的行李,步出车厢。
踏出火车站,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杨帆毫不迟疑地开始了他的行程。
在离汽车站不远的一个摊位前,杨帆停下了脚步。他以前就常来此处,因为这里的东西不仅价格公道,味道也相当可口。他点了一碗豆腐脑和几根油条,尽情享受这久违的美味。
用餐过后,杨帆向汽车站进发。他还需要乘坐两个小时的汽车才能抵达家乡的镇上。他的家位于龙泉市的西南方向,一个偏远的山区。那里山清水秀,远离污染。从镇上到他的家乡杨家村,需要先行走一段土路,再通过一个悬崖,最后绕行三四个小时的山路。
到达镇上后,杨帆找到了一辆农村常见的小摩托,请司机将他送至土路的尽头。他下车后,见司机远去,便将行李放入了随身携带的空间装备中。
接下来的路程是一段崎岖的山路。走到悬崖边,杨帆心中想道,若此处能有一座桥梁,村民出行将方便许多,只需一个小时便能抵达镇上。此次归来,他下定决心要修建这样一座桥梁,为村民带来便利。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艰辛行走,杨帆终于站在了家乡牌坊的前方。他从空间装备中取出行李,踏上了通往家中的小径。他的家位于村子的最深处,再往里走便是连绵的山脉。怀着激动的心情,杨帆踏上了回家的路。沿途的村民都热情地与他打招呼,他也一一回应。见到小孩们,他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分发给他们。这些孩子们只在过年时才能品尝到糖果的甜美,因此都围绕在杨帆身边欢快地笑着。杨帆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每当想吃糖果时,都是奶奶亲手为他**。
终于走到了村子的尽头,看到了那熟悉的院落。站在院门外,杨帆犹豫了片刻才推开门。听到小狗熟悉的叫声,他走进了院子。小狗看到主人归来,兴奋地跑到杨帆的脚边摇尾乞怜。
屋内的母亲或许听到了小狗的叫声,传出了一声询问:“外面是谁呀?”听到母亲那熟悉而亲切的声音,杨帆心中涌起一阵激动,回答道:“妈,我回来了。”听到儿子归来的声音,一个满脸激动的中年妇女从屋里跑了出来。看到院子里站着的儿子,她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声音颤抖地叫道:“他爸,你快出来,儿子回来了。”屋内一阵响动后,一个中年汉子跑了出来,看到杨帆,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刘云芳跑到儿子身边,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着他,关心地说道:“儿子你看看在外面吃苦了吧?看看都瘦了还晒黑了。”说着便拉着杨帆向屋里走去,都没让杨帆说句话。看到老头子还站在那里,就催促道:“你还站在那里干嘛?快把儿子的东西拿进屋呀。”杨平安听到妻子的话,忙回答道:“唉唉我这就拿。”杨帆看着母亲拉着自己向屋里走让父亲去拿东西,便说道:“妈我自己拿。”“你拿什么?让你父亲拿你爬山路累了吧?快进屋里去休息会儿我去给你弄你最喜欢的红烧肉吃。”
杨帆又从房间里拿出给父亲带的礼物说道:“爸这是我给你买的衣服,这是大城市的烟还有你喜欢的茶叶......”看着父亲拿着自己递给他的东西杨帆又叫道:“妈你先别做饭了,看看我给你买的礼物。”刘云芳从厨房走了出来,看到儿子给自己买的东西说道:“你这孩子浪费那钱干嘛家里都有了还买。”虽然这么说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午饭时间到了,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围坐在餐桌旁,桌上摆满了杨帆最爱吃的佳肴。奇怪的是杨帆并没有提起他打算回家种地的计划,反而母亲主动询问他在外面的生活情况。杨帆决定在夜晚时分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新想法。当他细致入微地描述城外的世界时,母亲深深感受到了漂泊在外的不易,她开始认真考虑是否应让儿子留在家乡。甚至,她开始幻想为儿子寻觅一位合适的伴侣,期盼着早日能抱上孙子。
若杨帆知晓,自己的一番话竟让母亲产生了让他留守故土的念头,甚至为他筹划起婚姻大事,恐怕他会感到哭笑不得。
一顿温馨的午餐结束后,杨帆携带着为爷爷、奶奶精心挑选的礼物,踏上了通往山上居所的道路。爷爷和奶奶的家坐落于山脚下,环境幽静宜人。
推开院子的门扉,杨帆发现奶奶正惬意地在大榕树下纳凉,旁边的大土狗也懒洋洋地躺着。门响之声引起了大土狗的注意,大土狗名叫金刚,它抬头一看是杨帆,便又慵懒地趴下了。奶奶也听到了声音,从石凳上站起身来。
“杨帆?老头子,快出来看看谁回来了!”奶奶兴奋地呼唤着。这时,从屋内疾步走出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爷爷,一见到杨帆,脸上便洋溢着激动之情。
奶奶关切地询问:“杨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呀?”杨帆微笑着回答:“奶奶,我今天刚到家,还给您和爷爷带了礼物。”奶奶笑着摇头:“我们两个老人家,你给我们带什么礼物,不是浪费钱吗?”爷爷也走上前来,接过杨帆递来的礼物,好奇地问:“杨帆,你这次回来是放假吗?”杨帆摇了摇头:“不是,爷爷,我已经毕业了。”听到这个消息,爷爷感到十分欣慰,孙子终于学业有成了。
三人在大榕树下欢快地聊天,话题多围绕着杨帆在城里的生活,却鲜少提及爷爷奶奶自己的琐事。
夜幕降临,杨帆在奶奶家共进晚餐。餐桌上,杨帆向爷爷表达了自己想要留在家乡从事种植业的意愿。奶奶听后欣喜万分,而爷爷则沉思片刻,询问杨帆在山中从事种植是否切实可行。杨帆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最终奶奶拍板决定支持他,爷爷也表示了同意,如果杨帆的父亲有异议,爷爷会亲自去说服他。
当晚回到家中,父母已在屋内等候杨帆。看到父母在油灯下坐着,杨帆走过去坐下。母亲率先询问他在外面的情况,随后话题转到了他的工作上。杨帆知道是时候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于是他告诉母亲,他想留在家乡从事种植工作。
父亲一听此言,立刻表示反对:“什么?你要在家里种地?那我辛辛苦苦供你上学是为了什么?”看到父亲生气的样子,杨帆知道说服他并不容易。他试图解释:“爸,我在城里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而且以后买房、结婚都是问题。”父亲却更加生气:“我辛辛苦苦把你培养出来,就是为了让你走出大山,你现在却要回来种地!”
正当父子俩争执不下时,母亲插话了:“你叫什么叫?儿子回来种地怎么了?又不是真的去种地,他是想搞种植啊!”父亲仍坚持己见:“什么种植?不就是种地吗?”母亲也不甘示弱:“怎么了?儿子回家你不高兴吗?难道你还想让他在外面流浪?”
眼见父母争吵愈发激烈,杨帆心中十分难受。他尝试调停:“妈、爸你们别吵了,要不我还是回城里去吧?”这时,母亲突然发声:“儿子你别走!这次你就留在家里想干嘛就干嘛别听你爸的!你不在家的时候他天天盼着你回来呢!”
在母亲的说服下,父亲最终勉强同意让杨帆在家尝试从事种植工作,但如果失败了还是得去城里找工作。杨帆又询问起爷爷为何不搬下山来居住,他记得上大学时就曾劝过爷爷,但爷爷一直未答应。
父亲叹了口气说:“你爷爷他舍不得那座山,我们劝了也没用。”杨帆思索片刻后说:“那我明天上山去跟爷爷说说吧,我想把他后面的山地开出来,这样我就可以住在爷爷那方便管理,爷爷奶奶下来住的话也方便照顾。”
母亲点头表示支持:“那你明天就去跟你爷爷说说吧,我们劝了那么多次都没用,也许你能说服他搬下来住呢。”一想到爷爷和奶奶那份深厚的亲情,杨帆心中便盘算着要让老人家下来享受晚年。这样,他就能更好地照顾他们,家中有什么风吹草动也能第一时间知晓。在这个村落中,夜间的休闲活动相对匮乏。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在享用过晚餐后,普遍选择尽早休息,为次日的工作储备精力。
杨帆躺在那张熟悉而亲切的床上,感受着家的温馨与宁静。在这样的时刻,他不禁深刻体会到家乡的可贵之处。尽管外界的世界充满诱惑与光彩,但对他而言,那些并非他所真正向往的。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在自己温暖的家乡扎根,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