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浦东,喜得小院,种下花果数样。为了消化家中厨余和院子里的枯枝落叶,也为了收获园艺宝贝——有机肥,听从花友的建议购入一只堆肥箱。
我入手的这种有盖堆肥箱属于有氧堆肥,使用初期得养箱,也就是培养分解垃圾的主力军——好氧菌群。
收集“饲料”是养箱的第一步。好氧菌偏爱果皮之类含糖量高的东西,家里每天产量有限,于是“捡垃圾”就成了每位“堆友”的共同经历。水果店每天会扔掉大量果皮果壳,外加卖相不佳的水果,都是好东西。小菜场和生鲜超市剥下来的豆荚菜帮、榨果汁豆浆剩下的渣,也是极好的“饲料”,很多“堆友”因此都和附近的小店小贩结成了“帮扶对子”,平时购物多照顾生意,换取“捡垃圾”的优待。
除了收集“饲料”,新手“堆友”还得研究说明书,关注碳氮比,琢磨“堆友”群里真真假假的秘笈,每天都多了一项功课。
成功的堆肥需要控制碳氮比。富含碳元素的材料通常为褐色物质,富含氮元素的材料通常是绿色的;厨余是高氮的,纸屑是高碳的;青草高氮,干草高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知道我这一桶垃圾里有几个碳几个氮?这个2:1比例怎么测?
有氧堆肥也被称为高温堆肥。高温可以杀死原材料携带的病菌、虫卵,同时,高温适合好氧菌繁殖,垃圾降解速度更快,不会产生臭气。为此,众多“堆友”对箱上那支温度计十分恭敬,朝朝频顾惜,一日看三回。一看到温度计数字飙升,便欢欣鼓舞;一看到指针徘徊不前,便沮丧到怀疑人生:米饭也加了,大枣也喂了,今天还投了一包过期红糖,就是不升温,真让人着急。
理想的堆肥是不臭的,但理想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堆体过于紧实或温度不够时,堆肥箱还是会逸出些许异味。为了减轻异味,群里又涌现种种秘方:加咖啡渣、加柚子皮,甚至加炭。于是,咖啡馆多了一类奇葩,买一杯咖啡却开口讨一袋咖啡渣!而我,则默默承包了单位咖啡机的清理工作。
一般来说,经过初期这番折腾,堆肥箱也就能步入良性循环了,“堆友”们的心态也可回归平常,隔三差五地把灶旁的厨余、庭前的落叶之类收集起来扔进去,它会正常地消化分解掉,假以时日,就可以出肥了。
然而也有人“养”箱尚未成功,先养成了段子手:先生说再鼓捣那个垃圾桶就扔出去;如果他知道我花多少钱买的这个桶,估计会把我一起扔出去。
有人闹乌龙:菜籽饼可以放吧?售后老师答,本来就是肥,当原料你太壕。
有人焦虑:我是不是该给它吃点肉?温度计是坏了吗?我不是买了个次品吧?
有人吐槽:仿佛买了个心事,像是又养了个娃。
当然也有高屋建瓴的总结:土肥人瘦,养花的最高追求,终于实现了。
言归正传,堆肥不易,坚持有益。如今,“垃圾围城”已成城市发展的一大痼疾,本埠也正如火如荼推进垃圾分类减量,而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大约56%是厨余垃圾,将它们从源头就单独分离,循环再利用,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