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乡下也有很多热闹事,我记忆最深的,除了唱大戏和吹糖人,再就是乡间书场。
阿信家和我家门挨门,阿信三天两头在书场给乡亲们说书。只要他一开口,准能把人逗笑,或说哭,准能把乡亲们的魂勾到书里去。只可惜,阿信一生下来就双目失明,为了让他有口饭吃,父母把阿信送到外地学说书。阿信勤奋脑子又灵,很快就学成了。我们村在山旮旯里,书场上有了品古论今的阿信,乡亲们的乡村生活就热闹多了。那些时光里,每到夏季,晚饭一过,阿信就夹着胡琴,在别人的引导下,来到村东头一片平整的树荫下。这里树冠如伞,是阿信说书论道的书场。阿信一坐下来,便有人递上茶水,阿信浅浅地抿上一口,清了清嗓子,支起胡琴,乡村的夏夜便生动起来。小村庄里总有迟到的人,他们一听到悠扬的胡琴声,丢下手里的事儿就往书场赶。
阿信精神头一振,一段开场白之后,直奔主题。他天生高嗓门,别看他眼睛失明,说起书来气势夺人,把书里的故事说得既生动又富想象力。说到精彩处,乡亲们屏声静气,竖起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阿信说《武松传》,把历史人物武松说得活灵活现。醉打蒋门神一段,阿信慷慨激昂,武松的侠义和豪情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乡亲们听得如痴如醉,真是解恨,个个充满了正义感。阿信还说《梁祝》《天仙配》,直说得情深深,思绵绵,怨悠悠。这些经典的人间恩爱凄美的爱情故事,阿信一一传达给了乡亲们。阿信说的书很多,乡亲们百听不厌。《隋唐演义》《大明演义》《白眉大侠》《明英烈》《岳飞传》《李自成》、《锁麟囊》《呼家将》中的英雄人物,经过阿信的讲述,就走到了乡亲们的心里。
我是个听书迷,阿信说的书让我长知识,还能懂道理。七里八村常把阿信请过去,我挨村跟着听。我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感兴趣,一回到家,就用铅笔头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三天两头翻出来揣摩一番,真是有味道。《刘胡兰》对我震动很大,小小年纪连杀头都不怕,做个小英雄,这样的想法从小就在我心里扎了根。《封神榜》中,姜子牙伐纣的历史故事,让我对国家的历史命运开始有了思考。《诸葛亮》《程咬金》《林则徐》中的经典故事和历史人物,在阿信绘声绘色的描述中,都深刻地印在了我脑海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间书场不仅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还是一场生动难忘的历史课,影响着一个个朴实勤恳的庄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