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文章—《看见番薯看见爱》。作者的母亲托人从老家捎来一些番薯,他们不情愿去接,来回需要打的,打车的钱,在市场上能买好多番薯。因为不稀罕,他们把接到番薯很随意地扔在厨房的一个角落,直到再次接到母亲的电话,直到听出电话中母亲的失落。作者赶紧找出那袋紫番薯,让爱人熬粥吃,并特意给母亲打电话,让母亲知道他们已经吃了,而且味道特好。
作者描述的情节,前几年也经常在我身上发生。刚结婚那几年,孩子还小,各项开支也多,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间,总是惦记我们小家能不能过好。只要有空,父母都会来邢台看看,以看孩子的名义,大包小包地带一大堆东西,新碾的小米,刚磨的白面,刚蒸的馒头、包子,还有地里收获的大白菜、冬瓜、西红柿……有啥拿啥。那时的交通不如现在方便,百十里的路程,父母往往一走就是大半天。我们要上班,父母也有活,我多少次劝说父母,别来回跑了,多使得慌!父母口里答应,过一段时间又来了,他们不放心。
后来,我们村有了长途客车,司机就是同村的邻居。这下父母高兴了,他们不用来回跑,还能及时把想送的东西捎给过来。那几年,我几乎每月都要往车站跑一两次,用自行车接东西。因为跑得多,跟常坐车的乘客都熟了,每次遇有较重的袋子时,他们还会帮我往下抬,再往自行车上装。
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也是这个时候,母亲给我打电话,捎了两袋白菜,恐怕自行车带不了,要我想法去接。想法?有啥法,只能打的了。邻居的车每天跑两条线路,老家到邢台、邢台到广宗件只,中转时在车站停留的时间很短。每次接站,我都要早早地去等,那次也是。为了省去时的车钱,我走着去了车站。寒风中站了多半个钟头,那辆车才缓缓进站。人还没下完,我就开始找白菜,袋子被分别塞到两个座位的下面,那儿不会被人踩,脚也踢不着。几个同村熟人帮我往下抬白菜,“看你娘多亲你,收个白菜也想着给你送。”“你可得保存好了,这些菜是你娘一颗一颗挑选的,还把不好的菜帮都扒了。”乡亲们虽是说笑,眼神里透露出的却是羡慕。正在下车的旅客,也都放慢了脚步,有的还主动搭把手,帮着我们卸白菜。我知道,他们是在用实际行动表示对母爱的尊重。
后来,交通便利了,先是弟弟有了私家车,后来我们也有了私家车。用公交车捎东西越来越少,但每次回家,大包小包还是不变,后备箱总是满满的。
一袋大白菜,充得满车爱。孩子再大,在父母眼里永远还是孩子,父母觉得什么东西好,总想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孩子,哪怕自己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