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找到一份在新区公园看护的工作,也调节了一下多年在单位工段工作的那种环境,因同事们年龄相差不多,所以在一起共事都比较融洽。
新区的开放式公园,花草艳丽,树木成荫,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锻炼的好场所。广场舞,鬼步舞,太极剑术,锡剧小调等,一派欢乐幸福的场景。更有众多市民,环园健步走,其中一位步伐矫健,每每见到我们工作人员,总是面带笑容打着招呼,这个人就是老蔡。
老蔡夫妇居住在新区银山鑫城,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两儿一女都在外地工作。儿女们经常关照父母,嘘寒问暖。他总是和儿女们说:“我与你妈过得很好,身体也很好,你们就放心吧!”
老蔡年纪比我大一轮,可能是我们同一个属相的原因,时间一长,他与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他知道我每日的上班时间,总是一早便直奔我的岗位来。我把他当做兄长,每年春节总是第一个给他打电话送去新年祝福。
上世纪七十年代,老蔡是镇上某村委的一名会计,两年后又任村党支部书记,当上了两千多人口大家庭的“家长”。为了发展村里经济,他带领一班人想方设法地进材料、找业务,在村里办起了皮鞋联营厂,在当时资金短缺的条件下,毫不气馁,把厂子办得红红火火。
当时农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哪家操办大寿或嫁娶的酒席,宴请村干部到场就显得这家有体面。老蔡以身作则,并在党组会议上劝导大家,尽量不要去增加村民的负担。每当老蔡谈论起在农村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他总是淡然一笑,我却为他这无私奉献、乐观豁达的精神而感动。
老蔡晚年的兴趣爱好就是订阅《京江晚报》,看看报纸上的新闻,看看镇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喜好也不尽相同。前几年,晚报上的“拍客”栏目,爱好摄影的我积极参与投稿,有幸登上了不少作品,老蔡只要看到当天的报纸上有我的作品,他就会立马给我打电话祝贺,还会将作品裁剪下来保存。去年一月我的文章《舀米杯》见报,老蔡的电话很快就打来了,电话那头的他乐得像个孩子似的,就像是我的“忠实粉丝”一样。
老有所乐,仿佛有个无形的纽带将我和老蔡联系在一起,我们如同亲兄弟一般,不分你我,相互敬重,共享着健康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