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录 > 正能量

爸妈的文章(精选25篇)

来源:秋雨露  编辑:qiuqiu 时间:2022-12-17 16:07:06 热点:爸妈的文章

爸妈的文章(精选25篇)

理想,我在迷茫

曾经一度想一直说唱,以为唱歌才是我的理想,梦想,但是发现,却不是,中考结束,没有考上,也许因为平时贪玩。

我知道都是我自己的错,跟爸妈没有关系。爸妈问我还上学么,我只是谈谈的说不上了。

因为我害怕自己再努力,学不好。对不起他们。

不上的第一天,爸爸把我送到技工学校。

那里,一点都不适合我。

里面的学生,抽烟的抽烟,打架的打架。

这些已经让我厌倦。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边防兵。

可是,因为我自己。然而理它远去。

上技工学校第一天就跑回家了。

跑回家,忍不住的第一次在爸妈面前哭,一直道歉。

爸妈只是说没关系,没什么可道歉的。

我自己的路,还是我自己要走。

现在懂了。懂了很多。

懂了老师的话。懂了爸妈。

以后的路,我会走好。

最重要的人

有人说,父母是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我也这样想,爸妈虽然会总是说我,可是他们只是为我好,我了解他们的心思,他们总说,只要我和姐姐好,他们就好。可想而知我们在他们心里多重要。

我记得,我生平第一次打点滴的那天,我哭闹着不肯打,因为怕疼,我忘记了后来是怎么打的针,好像是爸妈把这儿我的手,然后才打的点滴,而爸妈一直都陪在我身边,从小我的身体就比姐姐好,姐姐生病就要打点滴,而我只需要吃点药就可以,不过我吃药更费劲,直到现在都是,我现在不怕打针,可是我怕吃药,说不清为什么我就是讨厌吃药,每次吃药就像吃毒药一样。

有时候我不想惹他们不高兴,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每次吵完了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完全可以好好说的,可是却还是吵起来了,其实我真的希望他们可以高兴,我知道我长大了,应该学会帮他们分担,姐姐就要嫁人了,他们身边只剩下我自己了,我更要代替姐姐照顾他们。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的父母是亿万富翁我会怎么样,会比想在幸福吗?会比现在开心吗?很多人都认为现如今社会金钱比什么都重要,可是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我生病了,金钱它会抱着我去打点滴?它不会,可是爸妈会,如果我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我不能对金钱诉说,而对爸妈能,如果我发生什么事情,金钱不会满世界的找我,而爸妈会,因为在他们眼里只有我和姐姐。

如果用金钱换走父母和姐姐,那我宁愿不要金钱,它带来的只是外表,它不会带给我家人的爱,更不会有温暖。

爸妈,我爱你们,还有姐姐,你们永远都是我最重要的人。

稳稳的幸福

文/马亚伟

上次我回老家,正赶上对门山子开着豪车回来了。山子那阵势简直是衣锦还乡,好几个人跟在他后面把大包小包往家拎。邻居都跑出来看热闹,说山子给他爸妈在城里买了一套大房子。山子出出进进,脸上洋溢着成功者的满足和得意。

山子是妹妹的同学,妹妹回到家,撇着嘴说:“想当年,山子挂着鼻涕,脏兮兮的,同学们都嫌弃他,没想到这家伙也能发达!”爸爸笑着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前几年山子做生意很不顺,现在时来运转了,也有钱孝敬父母了。”妹妹开玩笑说:“老爸,老妈,等哪天我发达了,一定比山子更气派!我给你们买世界上最好的房子,给你们买最好的衣服,带你们去最高档的饭店吃饭!”老妈听了,微微一笑说:“咱家现在就挺好的,你们过日子都稳稳当当的,我和你爸都不用操心。咱不求大富大贵,平平安安就行了!你们姐妹几个常带着孩子回来陪陪我们,我们就很高兴。”

老妈的话说得我心里一暖。其实爸妈需要的就是一份稳稳的幸福。儿女是否功成名就,是否衣锦还乡,他们真的不在乎。平平淡淡的日子,有儿孙绕膝的幸福,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我们姐妹三个,做着平凡的工作,老公也都是普通人,过着简单的日子。我们都很尊敬父母,也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周末,我们会聚到老爸老妈的小院里,大家一起做一桌家常菜。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择菜,孩子们在边上跑着跳着,笑着闹着,小院里温馨弥漫。吃过饭,老爸老妈坐在廊前,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一脸的平和安详。

有时候,我们会把爸妈接到城里小住一段时间。老爸和老妈都是勤快人,一点都闲不住,帮我们带孩子、做饭,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我让他们歇歇,他们却说:“没事,累不着。年轻人上班,老人操持家务,这样挺好的。我们年纪大了,能帮你们一点心里可高兴了。”

闲暇时,我们会带爸妈去附近风景不错的地方转一圈。一家人一起拍合影,老爸和老妈每次都笑得很开心。爸妈说了,人老了,不想去太远的地方,身体吃不消。其实,对爸妈来说,去哪儿玩不重要,重要的是跟我们在一起。只要有儿女在,最平淡的风景都是美的。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过着平凡的日子,或许永远不会带给爸妈更多的荣耀。但爸妈需要的并不多,一份稳稳的幸福,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趁着放假,陪陪爸妈

文/雨中野荷

孩子高三,自己又要上班,确实有点忙,每次回家看望爸妈,总是匆匆忙忙,没能坐着细细说话,没能停下好好端详,在老爸忙碌的身影中,在妈妈不舍的目光中,一次次驾车而来又驱车而去。“忙忙忙,你们总是很忙!”妈妈一边埋怨一边心疼地说:“别忙得太累啦!有空就回家歇歇吧!家里夏天凉,冬天也不冷。”看着夏天爸爸特自安上空调的卧房,摸着冬天妈妈收拾柔软的大床,转眼一年已尽,我竟然没能在家歇一宿。

父母养育儿女到底是为了什么?儿女们长大了难道只是为了忙生活?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跟孩子们叙叙、唠唠,也许是日渐年长的父母最朴素的愿望。我们儿女除了为生活而忙,是否也该找点空闲陪陪他们?待到日后不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春节放假,昔日的朋友未见了,多年的同学碰面了,聚一聚,聊一聊,走亲访友,聚会聊天,应酬很多,日子很忙,依然没有时间陪陪老爸老妈。什么时候有闲才看看爸妈?冷清的庭院树叶泛黄,期盼的目光悠长悠长……

我推掉了所有的应酬,找到了我的空闲,安顿好孩子,收拾好自己,安静地回家,陪我的爸妈。我陪着妈妈去菜园摘菜,跟着爸爸去田间看庄稼;我陪着妈妈去河边洗衣,跟着爸爸去屋后搬柴。我们坐在桌前悠闲地吃饭、看电视,嗑瓜子、聊天。我给爸爸盛饭倒水,我给妈妈捶捶背,揉揉腿。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我拽着妈妈入睡,半夜醒来,我们娘俩拥被而谈,直到天亮。

爸爸的笑容挂在脸上,妈妈的腿脚似乎也更加利索。弟弟一家,妹妹一家,我们一家都回来了,孩子们欢歌笑语,弟妹们洗菜做饭,锅碗瓢盆齐欢畅,农家小院热闹非凡!

趁着放假,陪陪爸妈,老人不图啥!

牵挂

文/马文玉

小时候,我不懂什么叫牵挂,更不知道被人牵挂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只记得每次出门,妈妈总要再三叮嘱我小心车辆,早点回家;每次晚归,爸爸总是在门外张望着等我,无论风雨。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就叫“牵挂”,更不知道它的内涵。如今,我远离家乡外出求学,才真正体会到了这种情愫,才明白其中到底包含着多少深情与慈爱。

每当我独自一人踏上行程,三千公里的距离,总有无限牵挂伴随左右。机场分别,爸妈的声声叮嘱直达我心。我看出了他们的不舍,心里也百般不是滋味,但分别总是难免的,只能给他们一个拥抱,然后往前走,不再回头。坐在候机室里,我的思绪百转千回,思过去,感现在,念将来。一个人的行程是孤独的,但有了爸妈的牵挂,就多了一抹温馨。“到了吗”“拿好行李”“过马路看信号灯”“到了以后发消息”……这些平常的嘱托温暖了我的心,让我热泪盈眶。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父母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儿女身上。

回到学校的前两周,忘记是什么原因,我竟没有与爸妈联系,大姑的一条短信让我感到揪心:“你爸妈说你最近是不是有事,都不联系家人了,他俩想问你但又怕打扰你。有时间给你爸妈回个消息吧。”我万分自责,没想到由于我的疏忽竟让他们如此担心,我赶紧和爸妈视频通话,他们看到我后特别高兴,衣食住行无不牵挂,问学习,问健康,问生活,生怕有什么不妥。我告诉自己要常和爸妈沟通,哪怕只有一句问候,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因为他们一直牵挂着我。

几乎每年初春时节我都要经历一场感冒,今年也没能躲过。到了医院,我的心里空落落的,也许只有妈妈的陪伴才能让我感到安心吧。我不想让爸妈为我的身体担心,想一个人承受,但他们还是在视频电话中发现了。一条条饱含关怀的信息冲淡了感冒带来的不适,让我深深感觉到被人牵挂的幸福。

一路走来,牵挂随行,任岁月流逝,亲情永远。

下次分别,我们拥抱

文/行壹fighting

云哥要回福州复试了,和小景去机场送她。因为去的早,办完手续后就在一边坐着等时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偶尔路过的工作人员,感叹美女帅哥就是养眼。就在彼此的闲聊中,云哥登机时间到了,送她到安检口,我和小景一直在背后看着她,直到看不见。和小景转身走出机场,那个最活泼的姑娘此刻已经在登机。

生活里经常在上演送人和被人送的角色。最初的送别是在爸妈和在外求学的女儿之间。从初中开始就住校,刚开始每次去学校都是父母送,熟了之后,就变成一个人走。每次走的时候,我在车上淌眼泪,老妈在车下偷偷揩眼泪,现在回忆起来还记得当时那种戚戚然的心境。后来这种分别场面多了,自己也长大了,老妈老爸没那么担心了,分别的时候就不再哭了,变成老爸沉默的看着,老妈各种叮嘱:多吃饭,多喝水,有时间多看书……等到车要开了,和爸妈说句“我走了”。

现在想来,对于离别,留下的人比离开的人更难适应吧。老爸老妈已经习惯我不在家的日子,然后我突然回来,给他们带来了热闹和喜悦,这份喜悦还没冷却,我又要走了,家里只剩下爸妈四目相对,我离开家,会快速的融入学校热闹的环境,爸妈却要在想念中习惯我一次次的离去。而每次的送别,又都那么无奈,只是和爸妈说一句“我走了”。

所谓送别就是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而你只能在原地无力的看着。

高中毕业的时候,聚会结束,八蛋送我到车站,大家上了不同的学校,又不在一个地方,这一别再见是何时还是未知数。那时的我们太矜持又太腼腆,想到离别,心里万分不舍,真的到了离别的那一刻才意识到真的要分开了,我们沉默着,直到我上车离开。坐在车上,想到之前的种种趣事,给八蛋发短信,谢谢他曾经的照顾和那些纯粹的美好往事。忘了他回复的是什么,反正借着短信,彼此说着最真实的想法。那一刻突然意识到,分别了,为何连一个拥抱都没有。后来真的就只见过一面,我们便消失在彼此的世界。

上了大学,一个人慢慢变得独立起来,不管回家还是离家,几乎都是一个人。只有离家的时候,爸妈的送别像一种仪式一样,一直坚持这么久,从未缺席。现在想来,每次送别,到点了,要去检票了,和爸妈说一句“我走了”,就真的走了。没有拥抱过,没有说过什么安慰爸妈的话,分别的时候,心里有很多话想说,到了嘴边,只剩一句“我走了”。不管是爸妈还是我,我们之间都太缺少那种亲密的肢体接触。

印象深刻的一次就是,大一的新年回家的时候,三毛送我到车站,随着人流开始检票的时候,他用力的给了我一个拥抱,然后我就被人流挤着往前走,边走边回头看他。这是第一次送别的时候,以拥抱收场,后来很少联系,却记住了那个拥抱,一个真诚的拥抱也是一种关怀。

钥匙

文/阿琍

“九零”老爸对将拇指放门把手上、门便自动开启的便利,一直持有不安。

这不安中有对智能门锁识别的担心,有对这智能的家伙会不会不智能的疑虑,更有出门没带钥匙的空落心情。

从钥匙到磁禁卡再到如今的指纹开锁,别说老爸老妈越来越是好奇,连我们也在感慨智能时代,一切以常人无法预见的速度变化着。

钥匙,在我们开蒙时便作为生活中常识了解其功能,知道其重要性,到了一定年纪更是懂得它具有特殊象征和意义。钥匙由最初简单开启一扇门,到持有它拥有身份和赋予权益,其形式与内容比一般意义上的物品重要得多。

在人们所了解并接受的传统家庭观念上,钥匙还能体现一个人在家庭中作用。在老式大家族中,常常有以掌管和操纵一串串钥匙代表身份和地位,也体现个人能力和权力。相比较而言,普通人家钥匙虽然体现不出财富与地位,却寄托着对财富创造与积累的欲望,是一颗疲惫的归宿,在关启中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双职工家庭孩子都经历过脖子上挂着钥匙的童年时代。我是在经历站在家门边等(待)、去妈妈单位大门口等(待)、去姐姐学校取钥匙这些过程后,取得了佩带钥匙资格。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妹妹上幼儿园,每天放学早的我会领着她一同回家。那时我七八岁大小。

在我记忆里,那时能在脖子上挂着钥匙是件很令人自豪的事,说明很受家长信任和器重,是个顶用的大孩子了。

佩带钥匙者便有了看“门”的责任,也就是看家。估计是从小到大没受过如此重视,我对于看门这项“事务”显得特别认真尽职。那时每栋平房之间四通八达,常有乞讨、拾破烂和挑货担人的陌生人来往,别说晾晒在外面衣物,有时摆在门旁堂间的小物件也会偶有丢失。我家隔壁8号家老大原是一对双胞胎,在摇窝里被抱走一个。

我看家负责,或者说是“小器”而体现出超常认真。据我妈回忆,那时她吩咐我回家把门锁好,我每次到家都会把那称作“司必灵”的锁在里面把保险推上。据说一次把保险推上后,我跟妹妹趴在里间小床上睡着了,爸妈回来擂声山响也没把我们叫醒,后来还是从隔壁人家院墙翻进去,从窗口用一竹篙把我捅醒。

更有一次爸爸单位来人急事找我爸,家里只我一个人。因为不认识,来人坐在堂里等,我站在门旁看,一边看我爸回来没,一边盯着这人。来人不停催,急得我端出椅子让他坐门外,然后锁上门,飞快跑到房子那头叫回我爸。

平房时代还经历过帮邻居看门。妈妈单位天南地北的都有,我们居住的小区有东北工业企业支援本地建设的、有华东片下放知青,还有后来陆续安置的退伍军人等等。其中斜对门我们称呼“张叔叔”的上海夫妇,他们孩子由在上海的外婆带养,会在春节或是特殊情况下休探亲假。估计是爸妈人缘好,又因为我们三女孩家庭一直比较干净,邻居放心,所以常常把“看家”的任务交给我家。其实,就是晚上看门防贼。

而常常这任务就落实到我头上。能帮人看家时我差不多有十三四岁样子。说实话,从院门到大门再到房门,层层也挡不住我那时的恐惧,毕竟不是自已熟悉的家,夜晚的恐惧还是有的。但在大人们的信任和肯定下,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在小小一把钥匙里,盛满年少时的荣誉感与成就感。

有着少时经历,我们对钥匙变化有着自已这代人独有认识。结婚时拿到新房钥匙,很幸福也很郑重地将其中一套交给父母时心情,这其中的自豪包含有让父母放心,我有安身的住处;也包含有对父母的态度,我的家你们随时出入;更有一种对父母的承诺,我的家就是你们的家。

在之后的每一次搬迁,都会对父母重复这样形式。即便在异地给俺娃置房,我依然把其中一套钥匙给了他们。虽然他们一再说“不用不用”,但对于我来说,二老的眼神与话语里依然有着对持有钥匙那份特别的意义。

其实,在意钥匙形式甚至有些偏执,在于我曾经有过心梗。

前面说过小时候佩带钥匙的认真,这认真有一方面是父母对钥匙对家过分的看重。有一次将钥匙丢了后,我妈让我领着她在玩耍的地方并沿途来来回回找了几趟。他们担心的是钥匙被人偷走,家里不安全。因此我们家每丢过一次钥匙,都会换一把锁。即便在防盗门双重防护时期,爸妈依然对门锁对钥匙的注重没有丝毫改变。在我们家保持家中有人是最稳妥方式。他们到外地我妹妹家小住,会很慎重地把家交给我姐姐——看家。好在我姐会哄人,每次脆爽应答,而且保证“自己家不看,也会把你们(父母)家看好!”。实际上看与不看,姐知我知。何况他们那家实在没啥可看的。

另方面是大了以后总出现一些在他们看来的不牢靠行为,因为长大后我总是丢钥匙。不是进不了家就是进不了办公室、不止一次出现晚上开门将钥匙忘在门锁上,甚至有一次丢垃圾,将钥匙与垃圾袋一同扔到了垃圾堆里……反正在父母看来总是那么不靠谱。似乎他们积累的家财总有一天会败在我的钥匙上。

这两方面直接导致我在爸妈那里失去了对钥匙持有权。在我兴高采烈终于把自已嫁出去不久,我爸让我把家(父母)里钥匙交给他。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是泼出去的水不被待见。当场我就哭着生气走了。后来我妈跟我解释说,她退休在家,家里始终有人的。姐姐也解释,她也是结婚后钥匙就被“没收”了。以至于有一阵见老公回公婆家拿钥匙开门,我也会小小羡慕一下:他家怎么会不没收钥匙?!

没有钥匙的我们,从来没有消退回家的热情。爸妈老小区里那时会常常围坐着一帮老头老太太,看到我们姐妹肩背手提喊妈情景。因为离得近,我更是定期不定期或者临时起意回家。在通讯尚没遍及时代,有时为了印证爸妈是否在家,我会扯着嗓门在楼下喊“妈!妈!”,在得到住二楼的爸妈应答后才上去。

这样的情景多了,我妈也会条件反射,有时我们在她跟前,听到有喊“妈!”声,她也会本能“哎~”的接上一句。

如今我们已将近爸妈那时的年纪,对钥匙的感受不会再象从前执念,反倒很是享受回家不用拿钥匙,愿意站在楼道摁着门铃,对着门镜喊门的情形。尤其是我,进门第一声肯定是“妈!”,看见爸问的也是“妈呢?”有人说我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我总觉得这是我从小的不安全感造成的性格缺陷。

即便现在,父母临睡前仍然会交待关好院里那个小门。想必半老的我在他们眼中永远是那个粗心长不大且不靠谱的二闺女。好吧,我认了。

我家的年终账本

文/郭华悦

母亲有记账的习惯,每年的公历年终,都会详细统计一年来的支出情况。

之前,对于母亲的账本,我从不曾关注过。我们这样的小家庭,如今家里只有父母和我三人同住,又都是节俭的主儿,能有什么开销?想起来,不外乎是基本的生活支出,衣食住行,实在花不了什么钱。

这几天,已经到了年底,母亲又忙了起来。除了日常的记账,还得对一年来的支出做一个统计。所以,每次看到母亲伏案疾书,戴着老花镜写个不停,我总觉得格外有趣。有一天,母亲外出,记账本就放在桌上。闲来无事,我于是拿起来翻了翻。

令我意外的是,根据母亲的统计,今年家里最大的支出款项,竟然是“房款”。可这“房”,不是爸妈自己的,而是子女们的。老爸和老妈都是事业单位的退休员工,两人的退休金都不低。两人都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哪怕如今生活好了,还是不改节俭本色。但对子女,却很大方。大姐今年买了房,两口子工资不高,除了孩子的教育费用,还得抽出一部分还房贷,日子捉襟见肘。爸妈见状,三不五时就会主动给大姐红包,用来补贴房贷。还有三姐,今年买房,爸妈同样凑了几万块,让三姐凑够了首付。

这“房款”,占了家庭支出的一半以上。除了“房款”,第二大支出,就是孙辈们的教育费用。几个姐姐,成家后,公婆都远在外地,远水难救近火。生了儿女,还得靠外公外婆带着。爸妈对孙辈们,也很大方。除了平常定时给零用钱,而且孙儿们报什么培训班,或者特长班,请家教等等,费用都是爸妈抢着付掉了。几个孙儿加起来,费用可不小。

还有一项大支出,就是服装的费用。问题是,衣服也不是爸妈穿自个儿身上的。平日里,爸妈没事就喜欢逛商场,替儿女和孙儿们买衣服。有时,逛完街,回到家里,两人的两双手都满满的。可拆开一看,没有一件是为自己买的。一整年下来,这开支也不小了。

至于家里最小的开支,当属爸妈的生活费。一整年下来,没买衣服,没添置什么新家具,也没出去旅游一趟。至于三餐的开销,和前面几样比起来,简直少得可怜。

一本薄薄的账本翻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每个父母,都如我的父母一般,家里和心里都有着一本账。这本账,子女们是重心,而父母自己,却永远敬陪末座。

天,很蓝

文/winwin

天,很蓝,是那种淡淡的,但也许是深邃的,我也许已经分不清楚了!

天,万里无云,还是云布满天!我已不知晓了!

天难得放晴,可是这心情并没有随着天气的好转而明朗起来,何时,那一片阴霾才会散去?这种压抑来自何处,我不知道。

也许是对我自己的担忧吧!后天便开学了,虽说我天天被爸爸妈妈关在楼上,名曰:做作业,看书本,复习功课。可是做了些什么只有自己才知道。

呵呵,成天的发呆,玩游戏。其实这一些也不能填满我的空虚。其实,我不迷恋这一些,我只是不想这样做。当寂寞侵入血骨是,我会想起不如去完成功课吧。可当提起笔时。又一点也做不进去。

也许是因为我对爸妈的惭愧吧!爸妈对自己寄予如此大的希望,只是希望我能进一所好一点的大学,可是自己呢?明知道自己应该争分夺秒的温书。可是呢?自己一点也做不到。好恨,好恨,好恨自己的这不坚定的意志,恨自己的颓废。

也就100多天了,我该怎么办?

时间会让自己淡忘所受过的伤

文/燕飞翔

时间过得真的很快,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一年半,在外拼搏的这段时间,让我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有时候想想自己真的是很幼稚、很不听话、也很任性、更让爸妈未我担心,我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作为父母的感受,我很内疚,也很对不起爸妈,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时间可以倒流,倒流到以前的童年时光。

有时候想想,人生就是这样的短暂,我们又何必这样的为难自己,我现在想通了,彻彻底底的想通了,因为我已经不在是以前那个任性的小女孩。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充满着酸甜苦辣,充满着心酸和泪水,可当这些都发生了的时候自己也就开始长大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年前自己做出退学的决定,那段时间我觉得很难熬,我当时的内心很纠结,不知道何去何从。没有人能够理解我,所有的人都是用另类的眼神看待我,让我觉得很害怕,那段时间是艰难的,也让我有想要逃离这个世界的可怕想法。到现在为止,我都还在想,如果那时的我能够明白一点,把事情看得现实一点,也许现在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现在我很奇怪的是,为什么爸妈已经没有像以前那样关心我了,也许我真的是伤害了他们,让他们觉得我很不听话,我不想现在的这种情况发生。我爱我的爸妈,我想要好好的孝敬他们,可他们现在却连这个机会都不给我,让我很为难。

之前的我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是同学眼里的好榜样,是爸妈眼里的好孩子,那我现在在所有人的眼里又是什么,我想只是一个路人甲而已。

难道这些都是我自己找的吗?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要对待我,包括我爱的人。难道我就这么的多余,我想如果是这样,也许总有一天我会远离这个不属于我的世界。只是那些我爱的人他们会同样希望我离开吗?

就算现在没有了在学校的那种人气,我想也不重要了,我只要现在的自己好好的,总有一天我还是会找回那些属于我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离开了学校我照样还是可以很棒。我恨那些在学校带着虚伪的面孔生活着,离开学校是一种对的选择,我烦了那种整天生活在斗争中的生活,现在的我已经解脱啦!

未来的路也许还很长、也学会很短,我想这都不是很重要的,我只要自己做到问心无愧,无怨无悔,相信时间会让自己淡忘所受过的伤。

你明白爸妈的 多少谎言

文/李晓

去年元宵节晚上,我家楼下年近八旬的徐老头在街头踉踉跄跄倒下了,正好被巡逻的社区民警发现,送到医院救治。

后来才知道,徐老头是一个人去馆子里喝了酒,醉倒在街头了。前年,徐老头的老伴去世,他又不愿意跟随在成都安家的儿子居住。醉倒街头的头一天,他还给儿子打去了电话:“我身体好得很,你就放心在外面多赚钱……”从成都连夜归来的儿子,一头跪在父亲的病床前哭了:“爸啊,你跟我撒谎干啥?”

我妈,今年已经70岁了,30多年了,我一直相信她不爱吃肉。小时候在乡村,每逢家里吃肉,都由奶奶分配到每个人碗里。我妈总是把她的那一份夹到我和妹妹的碗里。她说,一吃肉就恶心呕吐。她来城里以后,身体一直虚弱,患了便秘。有一次住院,医生告诉我:“***身体太差,通俗点说,就是肠子里没多少油水,比较干燥,要适当吃点肉。”随后我把妈叫到医院附近的一家饭店,首先告诉她医嘱:不吃肉,病好不了。妈点头说:“我听你的话。”我给妈要了一份粉蒸肉,她一口气就吃完了。当时我就觉得怪了,她没有呕吐啊。

那天下午,我爸才告诉了我实情:“你以为***真不喜欢吃肉啊,是那些年肉贵,她心疼你们,把自己的那份腾出来让你们吃了。”

一个30多年的谎言被揭穿了,我这才明白我这个当儿子的,太傻太粗心。

朋友老周对我说起过一件事。去年,他83岁的老父亲一个人不吭声住进了养老院,还给他打电话说:“儿啊,我上这里住了,人多,可以打牌聊天。”之后,老周便常抽出时间去看望父亲,不料父亲还发了脾气:“你少来这里,我在这里很好。”直到有一天半夜,老周口干,起来喝水,看见窗下有个身影摇摇晃晃移动着,老周打开灯一看——那不是父亲吗!

老周冲出门:“爸,您这是干啥呀?”父亲嗫嚅着说:“天气预报说今儿晚上有暴雨,我担心你没关好门窗。老周抬头看看天,并没下雨的迹象。但他顿时明白了,父亲在撒谎,他是想家了。随后老周几乎是强制性地把父亲从养老院接回了家。

老周还想起父亲去养老院前的一天,他看见父亲在跟鱼缸里养的小金鱼喃喃说话,父亲一定是太孤独了。

普天之下,有多少这样的爸妈,捂着疼痛的胸口,对儿女们一遍一遍说着这样的“谎言”?你能够触摸到爸妈们真实的内心吗?

美好是一种累积

文/美杜莎

打开记忆的匣子,里面珍藏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童年有爸妈、我的好哥哥还有外婆的呵护,所以我是幸运的,有一个爱我的家,还有爱我的亲人,是他们给了我美好的童年!

越长大越孤单,我害怕长大,因为我长大了,爸妈就像爷爷奶奶那般模样,怎能不叫我心酸?我还是长大了,离开了爸妈独自漂泊在外,行囊里装满了爸妈的挂念,何尝不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每每看到妈妈纳的千层底,不由地会想:我在逛夜市的时候,妈妈在忙啥。曾经是因为这份感激,努力的做个省心的孩子,再后来,目击同事怀胎十月生子的艰辛,我便更加心疼妈妈,妈妈这辈子不容易!

刚出来的时候,我的小衣橱里面有妈妈亲手织的毛线背心、毛衣,还有妈妈给我做的那休闲裤,外面的衣服啥款都有,妈妈给我做的衣服渐渐的被搁浅在一旁,前年过年回家全部给带回去了,妈妈见我没扔还带回去了,似乎挺开心,在妈妈眼里,我虽然有倔、有点滑稽,可是挺省的闺女,舍不得乱扔东西,千里迢迢,把不穿的衣服带回家,也许是因为这些衣服份量不一般!我努力的保管好那些留下岁月痕迹的物品,奢望有一天它能带我再次重温曾经的美好。

去年回家,家里换了大床,可能是湿气的原因,以前放在床底下的照片,同学录早已烂成碎片,零星的记得几个室友,时间久远了,各自有了各自的事业和家庭,渐渐地我们也淡忘了,联系也变少了,学生时代的课本,没有卖过一本,可是早已粘成一团,像团玉米饼,掰开了,就碎了,我想当废纸卖,爸妈不肯,尤其老爸,他总觉得,再穷也不能卖书,我的课本还一直放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不知道沾了多少风尘,却没有主人去打理。

前段时间丢了工作,无意整理房间的小东西,却发现:所有的物品都是我的,没有第二个人的气息,也没有第二个人的味道!每次小东西都有它的来历,何时何地在什么样情绪状况下买的,似乎都记得那么清晰,时间一晃我已经单身26年了,似乎有点长,但却挺意思,我静静坐在一角看风景,看悲喜剧,也许有人会问:平平淡淡的生活,哪有悲喜剧?我们常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何尝不是一出好莱坞大片,只是太匆忙了,没有静下心来赏识罢了!

记忆的沉淀需要时间的累积,很多感情的分分合合,给主角们带来了喜和乐,见证他们情谊正浓时的点点滴滴,自然不会感叹分手时的万般凄凉,花无百日艳,人无百日好,总有不如意的时候,若是人能管住自己的小脾气,不再那么任性,花落会有再开时,人散会有相聚时,生活定能平添几出喜剧!

前天出门买菜,我想换副耳坠,那个金色小盒,是盼盼送给我的小礼物,到现在还放在那,记忆太零散了,有时候真的什么也想不起来,有时候却什么都历历在目,一辈子忘不了,那些属于昨天的记忆,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属于昨天,有时候有些事,别人总能记得很清晰,很清楚,可我却从来不知情,也许我从来就没有过问过,人生七彩斑斓,也许我们只能记住那道属于自己的色彩罢了。

人生不打招呼,却一直向前奔!我也只能乖乖的收集美好,善忘不开心,每一天都是新的,愿每一天都能开心渡过!

中秋节的想念

文/shth

中秋节,放3天的假,许多人都出去热闹了,听说光谷那边摩肩接踵,人头攒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室友说的那样热闹非凡。

我在大学的校园,9月份,离开家没有多少天,已经开始想念了,也许中秋节就是用来想念的,不然何以刚好就是在我们开学没几天的日子呢!

武汉的天气还是那样,中午的时候,阳光照在地上几乎和日光灯一样白,炽热的感觉,去食堂打个饭回来,就已经汗涔涔的了。

这个时候,爸妈在干什么呢?

我想起在学校做兼职的那些日子,两三个月的时间,妈妈一直在吃药,做不了体力活,总是觉得累。爸爸跟着别人在烈日里活着水泥,打着零工。就在这个时候,外公胃出血送到医院来,需要人来照顾。于是爸爸忙碌了一天后,还要去医院陪着外公。妈妈每天要给外公送饭,陪他说话。3路车,每天这样来来回回,混合着阳光和汗水的味道,夹杂着药水和饭菜的气息,在家和医院之间穿梭。

来学校的那天,天下着雨,妈妈已经开始干活了,每天3点起来摆弄那些莲藕,爸爸从夜市里批发了回来,帮妈妈推到菜场去了

回来,熬了一夜,已经躺在床上了。我6点起来的时候,爸爸醒了,嘱咐了几句,我“嗯嗯”应了,拖着行李箱出来,经过菜场,跟妈妈说走了。

背着包,拖着行李匆匆就离开。

过去的4年,还是没有学会怎么跟他们道别。

今天是中秋节,对于他们来说,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哥哥在北京工作,去年过年的时候也没有回家,于是团年饭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吃着饭,在犹豫着要不要打个电话回去,随即就决定不打了。也希望爸妈不要打电话过来,彼此抱着电话几乎都不知道说些什么。

近乡情更怯。

我知道,爸妈还是在日复一日地劳作,哥哥还是在辛苦地工作,我却在学校里享受着这个大学时代的好时光,为着下午去给一个有着优越生活环境的小孩子补课忐忑。

补课回来已经是6点多了,阿姨随手拿了2个月饼给我,回到寝室,打开来,一个香芋一个莲蓉蛋黄,给出去聚会的室友们留了一份,剩下的当做了晚饭。只是可惜了,无法跟爸妈一起品尝。

团圆的夜,听说今年的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许多人相约赏月,吃月饼。我坐在桌前,只要抬头就能看见夜空,看见那轮明亮圆满的月。可是爸妈不会看到,他们一定一直低着头,像许许多多勤劳的人一样忙着永远忙不完的活。

可是,我知道,他们一定在心里念叨着不在他们身边的孩子,二十几年,他们为我们插上翅膀,让我们高飞,目光却一直追随着我们。

中秋节,安宁的一夜!愿我的宁静,不要打扰到爸妈的清梦,不要撩拨起他们的想念!

不回家过年

文/smile

又快春节了,家里爸妈老惦记,电话里老在问,孩子你几时回来?天更寒,地更冻了,身体最重要,钱是挣不尽的,你还是快点回来吧!

老婆,孩子也老问,老公,老爸我们都想你了,快点回来吧,听说疫情又严重了,你的健康最重要,钱挣没挣到,真得没关系,你还是快点回来吧!

又是一年秋风刮,漂泊的游子早想家,年迈的爸妈,你们还好吗,肩周炎,老寒腿痛了没?天太冷了,记得烤烤火,别到处走,小心跌倒;年幼的孩儿,学习情况怎么样,天冷了,记得穿暖和点,别冻伤了手指脚丫;老婆,你独自照顾咱爸妈,孩子辛苦了,天实在太冷了,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

国庆,元旦放假了,你欣喜地告诉我,你在商场挑选回家的礼物,给爸妈挑了大棉袄,风湿酒,药膏,给儿子购买了他喜欢的波鞋,学习机,给我买了件长羽绒大衣,要不要加大号?还一 一告诉我,吃的东西准备了不少,你看还缺点啥,我好再去买。

说起回家,满心地欢喜,早早地挑好了礼物,本想早点购买好回家的车票,谁知接到上级通知,现疫情又死灰复燃烧,开始在有些地方蔓延,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少聚集,不聚餐,无特殊情况,尽可能呆在原地过大年。

爸妈对不起了,过年你们就好好的吧,我就暂且不回来了。作为国家公民,为了大家的幸福,平安,我也要尽一份义务和责任。老婆,又得辛苦你了,过年的礼物 我 已快递,相信很快就能收到了,告诉老人,孩子,别太牵挂,等到明年春暖花开,疫情稳定了,我一定早点回家来。

回家

文/相思雨

回家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很熟悉

但对于我来说却越来越陌生

因为工作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以前呆在家里觉得特别无聊

不愿意呆在家里,总是和爸妈顶嘴

而如今,爸妈在广州,我只身一人在重庆

每次都只能在电话里面听听他们的声音

更没有顶嘴的机会了

我发现,我大了,他们老了,白发多了,皱纹多了,

也许是自己太年轻了,不太懂得

人慢慢经历过了,慢慢长大了,才发现身边的很多东西都要好好珍惜

珍惜自己,因为自己独一无二

珍惜亲人,因为你们,我长大成人了

珍惜朋友,因为你们在人生道路给我默默的帮助

最后送自己一句话:珍惜现在拥有的,失去的别难过,为自己的生命喝彩

本文谨以献给工作后的自己,不是对生活的感伤,算是对生活的一种总结吧。

2013年8月3日23:20

中秋月儿圆

文/张志萍

初三那年,刚开学没多久,家里接到姐姐同学打来的电话,说姐姐腰部长了个瘤子,恐怕不太好,希望爸妈带着姐姐去大医院看看。接到这个电话,爸妈起初的反应是姐姐肯定又在胡闹。因为在爸妈眼里,我们兄妹三个中,数姐姐最叛逆最倔强,她甚至抗拒爸妈给她安排的一切,坚持到外地上职业高中,之后,除了要生活费,姐姐很少和家里人联系。这个电话,让爸妈有点怀疑又有点慌乱,但是第二天天没亮,爸妈就把我喊起来叮嘱一番,乘坐早班车去姐姐学校了。

没过几天,晚上我刚放晚自习,哥哥红着眼眶让我请假,说姐姐情况估计不太好,要带我去看她。听从哥哥的安排,我们从淮北矿上坐到阜阳再转车到南京。

一路颠簸,我们总算找到了姐姐所在的医院。见到爸妈的那一刻,妈妈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不知道是因为姐姐生病,还是因为我们的到来。爸爸站在旁边,故作镇定地想和我们说些什么,但始终没有吐出一个字。姐姐很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一改往日的倔强,冲着刚进屋的我和哥哥挤出一丝笑容,就装作若无其事地摆弄着自己的手指。

由于病房是单人间,我们一家人难得坐在一起说话聊天,其实内心无比煎熬,都在等待姐姐最后的化验结果。那个晚上我们基本都没睡。

第二天早上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我坐在病床边上和姐姐聊天,哥哥低着头坐在不远处一声不吭。这时,爸妈突然进来,妈妈一脸紧张和激动,身穿白大褂的医生也跟着进来了。“白大褂”来到床边对姐姐说:“小姑娘,你的肿瘤是良性的,回来做个小手术给切掉就可以了,不要害怕。”说完抬头看了看我爸妈,妈妈又流泪了,后来直接变成了啜泣,爸爸先红了眼圈,又咧开嘴笑了,哥哥则把头垂得更低了。

晚上,爸爸从外面买回来一袋子月饼,还有几个石榴,笑着对我们说:“差点忘了今天是中秋节了,平时过中秋,也没太放在心上,不是爸爸在单位值班,就是你姐没回来。今年中秋节,咱们一家人难得在一起过节,今后咱们每年都要在一起过节。”姐姐接过爸爸手里的月饼,掰了一小口放在嘴里,然后递给妈妈说:“妈,月饼没有咱家的好吃,我想吃家里的掉渣月饼。”妈妈高兴地说家里啥都有,就等着你回家吃呢。我抬头望望窗外,月亮睁着大眼睛,笑盈盈看着我们呢。

时隔多年,爸妈早已退休,跟随哥哥和姐姐在芜湖定居了,但是每年的中秋节我都会奔赴到他们身边,陪着他们一起过节。因为,一家人就要一起过节团圆。

桂花飘香的日子

八天长假,不知不觉中已经接近尾声,幸福快乐的日子过得就是飞快,今天一大早爸妈他们已经踏上返程,整整四天的团聚,那心情不是用快乐、幸福就可以描述的。白天都陪在爸妈身边,一起玩、一起乐、一起吃、一起喝,在他们面前身心格外轻松愉悦,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一家人坐在海边的帐篷里打扑克、和小侄子一起赶海抓小螃蟹,这样的假期足以让人忘掉所有的烦恼,其实想开了,哪有什么真正的烦恼,不就是公公又多叨叨了几句,静下心想想,他真的老了,多多少少有些犯糊涂,想说就让他多说几句吧,即便是那话真的不中听,说完也就完了,你自己不往心里去,不疼不痒就过去了,多余的争辩,只能让他说得更多,也会让先生更加为难。再说公公在爸妈面前依然很给我面子,没有让我尴尬,还有先生和儿子,他们懂我、爱我,会逗我开心,这样的幸福,足矣!

这几天先生也很辛苦,他不容易,努力做好他能做的一切。3号那天先生安排全家去莱阳玩,顺便参加他们的同学聚会,第一次跟他参加这样的活动,看得出他非常开心,大家都是开车来的,在公园广场汇合,一路打着双闪浩浩荡荡开向梨园,午餐小聚、梨园摘梨、合影,没有过多的攀谈,二十几年的情谊尽在不言中,那种氛围真的让人感动,由衷地对儿子说,一定要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那是你一辈子的财富。

这是一个宁静的午后,公公午睡、儿子做功课、先生去加班了,我坐在电脑前敲字,凉爽的微风送来阵阵桂花的甜香,这才发现楼下的桂花又开了。真的喜欢这样的日子,脑子里还在回味和爸妈相聚的甜蜜,虽然有些忙碌疲惫,但亲眼看到爸妈健康、快乐真的让人开心,这样的甜蜜比花香更加沁人心脾。

桂花飘香的日子,快乐、幸福萦绕的日子……

亲情无限的年夜饭

文/杨光裕

又要吃年夜饭了。我们成年人虽然没像小孩子那样热切地期盼,但这顿年夜饭确能给我们以天伦之乐和融融亲情的无尽欢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改善,年夜饭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升级和变化。记得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年夜饭是爸妈自己烧的,他们在两三个礼拜前,就开始买猪头、粉丝和黄芽菜、盐咸鸡,晒鱼干等等,阳台上挂满了一长串年货,尽管是贫寒人家,但对这一年一次的年夜饭,仍不惜钱财,倾情操办。除夕那天,爸妈便束好围裙,在灶头边嗤嗤地烧个不停,足足忙上二三个钟头,十几只冷盆、热炒摆满了一桌。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搀着老祖母随着爸妈依次入座,我等一面接过爸妈给的压岁钱,一面互祝“新春愉快”,开开心心地吃将起来。吃到极致时,爸妈还会出个谜语,答对了奖给十元钱;有时小妹还会站起来吟几首儿歌。吃完年夜饭,爸妈收拾碗盏,弟妹到外面放鞭炮,我则陪祖母在阳台上边听无线电(那时没电视机),边观赏夜景那漫天缤纷、耀眼夺目的烟花爆竹,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憧憬和梦想。

爸故妈老后,大弟、弟媳就主动接过烧年夜饭的任务。小弟、小妹摊蛋饺,端盘子,做助手。我和妻率女儿、女婿、儿子、媳妇及外孙,到老屋给母亲拜年,眼看她老人家身体尚健,弟妹团结,子女成长,堪有“天上四时春为首,人间福祉儿女情”的喜悦。妈妈在席间还谆谆教诲我们:“兄弟姐妹一条心,门前泥土变黄金;兄弟姐妹各条心,万贯家财化灰烬。”这些话,我们至今仍铭记在心,践行不违。这种兄弟姐妹连同小辈举行阖家团拜,合吃年夜饭,既能畅叙亲情,又能节减春节互访。有精力,大家走走;吃不消,在家休息休息,也不失礼节。

后来,我和几个弟妹陆续退休,再烧年夜饭,有点力不从心,勉为其难;加上侄甥先后成婚,人口增加,一桌挤不下。因此,从1998年起,我们就到饭店里去吃年夜饭。大家一见面,喜笑颜开,说个没完,举杯换盏,亲情无限。小侄子、小外孙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唱几首歌,妹夫则会抢拍镜头,定格这美好时刻,共同沉浸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事和的欢乐之中,透露出浓浓的亲情味。妻子几个弟弟也邀请我们一起合吃年夜饭,还搀老岳母到场。我则写了一副大红对联,挂在饭店墙上:“四代同堂喜迎春,健康快乐百年长”。

年夜饭,从父母烧,到小辈自己烧,再到上饭店,如今转到养老院,形式虽有变化,但其中饱含的亲情,相互关怀,相互支撑的血缘亲情仍在汩汩地流淌,且有增无减。这些维系人际关系的感情细节,体现着一种人生寄托,因而它长盛不衰。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吃年夜饭不是个人的事情,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增加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一种形式。”

愿,爸妈此生安好

文/周培

傍晚吃过饭,冒着小雨匆匆赶回宿舍,想着这天气变化得可真够快的,前两天还暖洋洋的,这两天到下起雨降温了,看来冬天真的是到来了,记得昨日立冬,今日气温就降到了十度,冬天,还是来了。

站在窗台,看着窗外的雨,心里顿时冷清起来。

电话这时候想起,显示的是爸爸的名字,心里纳闷着这时候爸爸打电话给我是什么事呢?不会是刚给我打了生活费吧。接过电话,那一头,爸爸说,家里下雨了,好冷的天气,你那天气怎样?

我如实照说了,这里温度都十度了,好冷啊,昨天开始下雨到现在还下着呢。

爸爸只是急切的说:“是啊,家里也正冷着呢,昨天下的雨现在还下着哩。”

我心里放松下来,原来爸爸只是担心我这里的天气,看是否变冷了。

可是,爸爸却生气的说:“***呀,感冒了。前天晚上咳嗽着厉害,昨天晚上咳嗽得厉害,今早也咳嗽着厉害,叫她去医院也不去。”

我的心里立马又紧绷起来,担心妈妈怎么会生病了。

“那妈妈现在呢,怎样了?去医院了吗?”

那一头,爸爸还在生气埋怨道:“你说***,这个样子,都叫了她去医院也不听,说吃点药就好了,现在就知道苦了,今天下午说好苦了,受不了了送她去医院。这个人啊,真是的,感冒了就是不去医院。”

我心里一下了然了,妈妈总是这个样子,一生病感冒,总是拿出家里柜台里的那个方方正正的小药箱,倒腾出感冒药吃,绝不轻易上医院,除非她真的受不了了才会去医院。妈妈,是固执的。

我忙说道:“妈妈现在好点了吧?打了针吃了药吗?”

爸爸还在生气:“在房里看电视呢,咳得好厉害,你自己打个电话问她吧,我挂了。”

我说好就挂了。

我想爸爸妈妈前世一定是对冤家,天天吵闹的那种。爸爸脾气是急躁的,火爆的,妈妈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强人,两人总是针锋相对,谁也不向谁屈服。所以,两人之间的战争是必不可少的。上学期,爸爸妈妈大吵了一顿,爸爸在气愤中打了妈妈,妈妈气得跟爸爸吵了好久好久,两个人闹着冷战了,谁也不理谁,妈妈也不给爸爸做饭洗衣,两人各过各的。弄得我这个女儿在学校两头大,两边都烦躁躁的。但此刻,我想爸爸还是心疼妈妈的,不然也不会立马打电话告诉我妈妈生病了,让我去关心妈妈。爸爸是嘴硬死要面子的人,总是不能柔软下来。爸爸,也是固执的。

心里惦记着妈妈,挂了电话立马拨通了妈妈的号码。一会儿就听见了妈妈的声音,那一头,好像妈妈在埋怨着爸爸说不该告诉我她生病的事。我第一句话就问:“妈,你感冒了。”

妈妈很自然的说:“是啊,好咳呢,又不停的打喷嚏,流鼻涕,真不知怎么搞的。你怎么知道?谁告诉你的?”

我想妈妈也是知道的,于是说:“听得出来啊,你的鼻音那么重,说话的声音都变了。好点了没,吃过药了吧?”

妈妈还在不停的咳嗽,听得到擤鼻涕的声音,“天气好冷哦,下着雨,天气变化快,现在流行感冒啊,你也要注意点,千万别感冒了。”

我心里却还在担心妈妈不会是咳出肺炎了吧?害怕极了,问了出来“没咳出肺炎吧?恩,这里天气也是这样子,下雨降温了,会注意的,你也要多穿到衣服啦。”

妈妈笑着说:“嗯嗯,穿着呢,看电视呢,只是咳得厉害罢了。”

我想妈妈感冒了应该多休息,“妈,感冒了就睡觉吧,多睡些,好得快。”

“我也想睡啊,可是咳得好难受,一咳嗽就好痛苦,睡不了了,唉……人老了,常生病,抵抗力下降了。”

妈妈今年四十九岁了,快五十了,时间真的过得好快,一下子妈妈就老了,我长大了。岁月不饶人,谁也挽留不住什么。

“呵呵,妈妈怎么会呢,你还不老呢,只是生病了,马上就会好的。”

“本来身体抵抗力就不好啦,我自己清楚自己的身体的。老弟,还好吧,有衣服穿吧?”

弟弟小我六岁,也在我这里读书,姐弟俩有个照应。“恩,我问过了,弟弟还好,上次给他买了厚外套呢,再说又带了毛衣呢。”

“恩恩。那就好,没事啦,就挂了吧。”

我还想和妈妈说说话,却也没说什么,依了妈妈的话挂断了电话。

挂断电话,此刻,心下却想着家,想着爸妈。他们,真的好吗?

离家来到这里上大学,隔着那么多山那么多条路,真的不知道他们到底好不好。记忆中,我从六年级、初中就开始住校,往常只是一礼拜回一次家;读高中只是隔那么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回一次家;读大学却是隔四五个月回一次家,只是寒暑假回家陪在爸爸妈妈身边。算算真正陪在爸爸妈妈身边的日子,好像用手指头都能算出来吧。

长大了,我算是懂事了却还是那么的不懂事。记得有一次,妈妈说:“你呀,真不知怎的了,记得你小时候好听话的,叫你做什么都会乖乖的去做,可是越长大了越不听话,叫你做什么都不做了。”我笑着回答说:“哎呀,那是因为,小时候我笨啊才会乖乖的听话,现在嘛,长大了就聪明了呗!”想想那时候的自己还很得意,得意自己的聪明,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呢。

时光仿佛在昨日,一眨眼一瞬间,我已经长大,而爸爸妈妈也老了。此时的爸爸妈妈还在为我们姐弟俩操劳着,为了我们的吃穿,为了我们的学业,真的是吃尽了苦头,心底里此时早已感动到落泪。

我想我是个孝顺的孩子,不是薄情的人,我作为子女会孝顺父母的,虽然现在我还会任性,还会和父母顶嘴。

此生,父母守护着我,我想,现在起,该换我守护他们了。

愿父母此生安好,女儿心底里记挂着你们。

过年不做低头族

文/张燕峰

爸妈都是古稀老人,为了让日后少留有遗憾,所以很早的时候,我们就约定好回家过年。除夕前一天,姐姐一家从天寒地冻的北国冰城哈尔滨飞了回来,哥哥一家则千里迢迢从四季如春的昆明赶回来,我离家最近,从几百里外的小城回到家中。

儿孙满堂,含饴弄孙,大概是中国人最向往的家庭幸福模式。看见孩子们齐刷刷地站在面前,爸妈满脸皱纹舒展开来,笑容绽放成秋天原野中怒放的野菊花,那样动人,那样温馨。老两口高兴得合不拢嘴巴,拥抱了这个,抚摸了那个,心疼地说姐姐瘦了,哥哥黑了,然后夸儿媳更漂亮,女婿们更帅了。当看到孙女和外孙们个个出落得亭亭玉立高大挺拔时,爸妈的眼神更加温柔,关切地问长问短,“学校的伙食顺口吗,冬天睡得冷吗,交朋友没有……”孩子们也撒着欢,笑哈哈地回答着长辈的各种问题。

一家老小十多口人热热闹闹地挤在客厅里,大家互相问候着,交流着,亲近,随意,无拘无束。让你不得不感叹血脉亲情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多么遥远的距离多么久远的时间,都无法将其阻隔,一如血液汩汩地在心间流淌。

但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

晚饭吃过,爸妈兴致勃勃地看电视,我们几个也陪着看。看了一会儿大概觉得无趣,姐夫拿出手机,玩起了游戏,很快嫂子也拿出了手机,她在更新着微博,后来老公和哥哥也先后玩起了手机。孩子们则更是低着头,专心致志地拨弄着手机,手指像轻盈的蝴蝶,上下翻飞,飞快地刷屏,还不时笑出声来。

妈看着电视,不时发几句评论,只有爸在随声附和。妈回头看满屋子的人,只有老两口在看电视。爸妈对视一眼,苦笑,摇头。

接下来更是如此,大家虽然在父母身边,但很少跟老人交流,都低头看着手机,浏览各种网页,发表各种评论。即使是吃饭的时候,也不安生,信息提示声,QQ里的咳嗽声,接打电话声,此起彼伏。爸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越来越阴沉。

初一早晨吃过早饭后,妈妈板着脸,表情凝重地说:“孩子们,你们可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人虽然回来了,但心还沉浸在虚拟的网络里。”大家闻听此言,都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悄悄放下了手机。爸爸接过话头,“这样吧,你们把手机都上交,我给保管。谁要接打电话,回复信息,可以要。”大家纷纷点头表示没有异议。

手机不在身边,大家的交流便多了起来。我们围坐在妈身边,听妈讲儿时那些有趣的事情,也听妈抱怨物价飞涨,中间穿插着对爸的不满和叨唠;哥哥则向爸倾诉工作中的困惑,跟老爸讨个主意;姐夫跟老公在交流职场心得,孩子们更是如麻雀一般,叽叽喳喳地说着校园里的奇葩故事,也分享着各自的秘密。

说也奇怪,没有了手机,亲情如一股甘洌的清泉又神奇地回到了心中。我们拥抱着老妈,给老爸削个苹果,给孩子们递杯酸奶,互相倒杯热茶,其乐融融。再看爸妈,仿佛年轻了十几岁,每一条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双眸里流动着浓浓的爱,像两尊慈和的弥勒佛,慈眉善目。

过年就是孝顺老人,就是亲人团聚,就是尽享天伦。不要让手机绑架我们的生活,囚禁我们的心灵,锁住我们的喉咙。放下手机,不做低头族,把自己从网络里解放出来,珍惜与亲人相守的分分秒秒。

路口的等待

文/李金松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远离父母的子女,余生不长,不要让他们等太久,常回家看看。

冰心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梦幻般的日子,未知而充满希望。岁月向前,一天天长大,每当我们在某一个路口徘徊的时候,总会有人来牵手,总会有人来指路,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父母。

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彩色的童年,只是每一个人对童年的感触不同罢了。

我的童年似乎极为平淡,童年的那些事已经很遥远,只是,许多事理一直在脑海里深藏着,有快乐的,也有心酸的,有幸福的,也有痛楚的。

不知道自己是从几岁开始有记忆的,只是,小时的许多事情历历在目,有些甚至是刻骨铭心的,一直在心里。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已经懂得照顾两个年幼的妹妹。大的妹妹小我三岁,小的妹妹小我五岁。那时,大的妹妹可以自己玩,小的妹妹正是学步的时候,需要牵着小手。过去的家庭,大多是牵一个,背一个,抱一个,辛苦,但也是开心的。有人说,幸福与快乐是一种感觉,与财富地位无关,想必是有道理的。那时,国家不富裕,甚至说是很穷,只是大家都没有感觉到苦。爸妈起早摸黑,面对黄土背朝天,养家糊口,一家人苦中有乐,内心充满幸福。

妈妈的怀抱是每一个孩子最温馨的港湾。小的妹妹因为妈妈不在家,经常会哭着找妈妈。妈每次回家,顾不得身上有尘,手上有泥,急切地抱起小的妹妹,这是妹妹最安稳的。在妈的怀抱里,每一个孩子都会安静下来,大概这就是母性。

小时候,放学回家,不是忙着写作业,而是上灶台做饭,等待爸爸妈妈从地头回家。饭菜做好了,三个孩子坐在门口石凳上,翘首以待,也许,这是一种家的等待。

那个年头,只要爸妈踏进门槛,我就会踮起脚,打开锅盖。一家人看着热气腾腾的灶台,响起锅碗瓢盆,围在一起吃饭,那怕是咸菜萝卜条,幸福全在这里,爸妈一天的劳累也就烟消云散。

有一天午饭后,妈说,下午要去二姨家。生产队劳动一天,才会有一天的工分,妈要去二姨家,想必是有要事的。

夏日炎炎的阳光下,山里的孩子也是没去处的。我带着两个妹妹,拉开一条竹席铺地上,或坐着,或躺着,或说笑,或睡觉,农村的孩子也就这样打发时间。

爸妈去生产队干活,我带着两个妹妹,每一天都等着爸妈能早些回来。童年时候,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等待。

可是,今天不一样,在我们孩子心里,妈去二姨家,似乎去了很远的地方,或是需要很久才能回来。虽然,母亲临走时说了,会早一点回来,并且带些好吃的回来。

太阳圆鼓鼓地挂在天上,只是,大山里的绿色,让人们舒适了许多。

大概是想着早一点见到妈妈的缘故,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一起想着去找妈妈。

我们朝着妈妈回家的那条路,来到村口。村口有一个三叉路口,路口有两棵几人才能合抱的大树。小时候,不知道二姨家是从哪条路走的。我带着两个妹妹,不敢走远,就在这大树下,一边玩,一边等,采一朵小花,捉一只蚂蚁,抓一条小虫,路口等着,也是挺开心的。

高山里的太阳,西下会快一些,太阳下去,天色很快就会暗淡下来。

等了好久,妈妈没回来,小的妹妹开始哭闹起来,后来,大的妹妹也哭了。我心里也很难过,装作没事,哄着两个妹妹,对两个妹妹说:“妈妈很快就回来了,还会带好吃的给我们呢。”后来,我们都坐在地上,每当看到两个妹妹要哭闹的时候,我就说一句:“妈妈回来了。”玩笑话让两个妹妹信以为真,只是,说多了,两个妹妹就不信了。

天色有些暗下来,我心里也害怕起来。心想,妈妈怎么还不回来,是不是不回家了,是不是不要我们了。我带着两个妹妹哭成一团,小的妹妹哭了一会也就睡着了,我只好抱着坐在地上。大的妹妹挂着泪痕,一个人在暗淡的光线下,拔小草,玩泥巴,扔石子。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听到脚步声,隐隐约约看到人影,认定是妈妈回来了。妈妈走近后,看到是真的。大的妹妹一下扑到妈妈身上,大声地哭起来,嘴里不停地叫“妈妈,妈妈。”我跺着脚,很生气地对妈妈说:“妈,你怎么到现在才回来呀。”在这个路口,妈妈紧紧地搂着我们三个脏兮兮的孩子,抹着眼泪,只有抽泣,没有言语。

妈在,家就在,有妈的孩子才是宝。爸妈外出,等待回家,也是生活中的常事,只是,这一次的等待深深地刻录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时至今日,我常想,假如那天等不到妈回来,日子将会是怎样。

古训所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子女成家立业,有些出息。

爸妈辛苦一辈子,想的就是让儿女离开小山村,去闯荡世界,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天地。

在我十八岁那年的一天,我起得特别早,与其说起得早,不如说一夜未眠,等待着这样的时刻,因为这一天,我将成为一名军人,去效忠国家,那不仅是我自己的梦想,也是一家人的荣耀,因为从那天起,我们的家门口挂上了《军属光荣》的牌匾。

天蒙蒙亮,我推开窗户,在那咯吱声间,看到早晨的村子,笼罩着一层雾气,远处的山顶,透出了淡淡的晨曦,新的一天到来了,迎来的将是一个新的世界。

天空开始亮堂起来,灿烂的阳光从远处射来。我穿上崭新的军装,胸前戴着大红花,带着山里人的纯朴和勤奋,还有那些浓重的泥土味,走出了这个养育我十八年的家。

父亲提着部队配发给我的旅行包,母亲提着我喜欢吃的水果鸡蛋,村干部,左邻右舍的乡亲,敲锣打鼓,为我送行。

爸爸妈妈和我,只是走着,一直来到村口,来到那个曾经等待妈妈回家的路口,与养育自己十八年的父母告别,到很远的地方去。

父亲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拍拍我那不够硬朗的肩膀,没有太多的话,只是对我说:“到了部队要听首长的话,经常给家里写信。”母亲拉着我的手,把我的脑袋捂在自己胸口,我抬头时,看见母亲的眼睛里含着泪水,这是舍不得儿子的离开。

三年的义务兵役制,等上三年才能相见。想着那一天,等待母亲回家,也就三个小时,那种焦急的等待,让我们三个孩子哭成一团。而现在,也是在这个路口,爸妈要等上三年,或是很久。

等待亲人的归来,一种希望,一种幸福,一种伤感,一种痛。事实上,儿子走了,一去就是几十年。“养儿防老”,养大一个儿子,为的是能接过老人肩上的那一根扁担,我的父母,默默劳作了一生,因为儿子远行了。

记得爸妈在世时,每一次回家,他们都会在这个路口,眼巴巴地等待我们。每一次的离开,爸妈也会在这个路口,为我们送行,说是送行,只是为了多看一眼罢了。那个时候,我未能懂得爸妈等待儿女的心酸,也未能懂得爸妈望着我们离去的痛楚。

离开家乡,爸妈的许多事情都是在事后才得知的。

有个风雨天的夜晚,大概是思儿心切,母亲出现了“儿子回来了”的意念,一个人走出家门,想着来到那个路口。妈一直犯有哮喘病,没走多远,就走不动了,只能蜷缩在墙角。有一位邻居路过,昏暗的灯光下,看到了母亲,才被送回家。

母亲去世的那些日子里,父亲一个人生活。有一次去山里干活,被一种毒蜂咬了,严重发烧,一个人躺在床上两天,粒米未进。我们事后得知,责怪父亲,怎么不告知。父亲抹着眼泪说:“今天你们回来了,明天就要走,留不住你们的。”

每当回想起这些事,心似刀铰,一直后悔,后悔当初没有能够“常回家看看”,爸妈在,家就在,内心的那一份归属也会在。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都在变化着,人生很短,许多美好就在等一等间而失去。

子女成家又立业,生活富裕了。只是,母亲积劳成疾,没能享受现世的好时光,先于父亲而去。后来的日子,每当我们在那个路口停下车,父亲孤零零的身影一定会在那里出现。父亲一直讲:“看到你们子女一个个有出息,真是高兴呀。”可是,看到父亲对这块土地的坚守,深处大山,无人照料,甚至是凄凉的景况,做儿女的还能说什么呢。内心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折磨。

现今,回到那个村子,站在那个路口,看不到爸妈的身影,心里都是空荡荡的。只是,爸妈曾经等待我们回家的眼神,永远不会抹去,越来越深刻地浮现在脑海里,常常让自己站在那个路口发呆,以至于让自己伤心落泪。在那个路口,一直想,兴许,能等到爸妈的回来,明知是不可能的,多站一会,也是内心的一种安慰。

幼时,看到爸妈回家,那是每一个孩子最温馨的时刻,也是人生最初的幸福。儿女等不到爸妈的到来,可以埋怨,可以是眼泪,或是痛哭。为人父母,等待儿女的归来,抹眼泪只能是偷偷的,有委屈只能是默默地藏着。同一个路口,不一样的等待,而内心深处的那种希望和痛楚是一样的。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也是他们心中的太阳。父母心甘情愿的付出,指望着儿女在人生的路口不再傍徨,那样的放手,才是人间大爱。世上有很多人,因为你的成功而心生羡慕,但只有父母会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依然站在身后。

远离父母为不孝,为了生活也是无奈。前些日子,偶尔看到一则消息,晚年生活最苦的就是那些“子女有出息”的父母。天下父母,恋着黑土地,一生辛苦,只求得子女那一份美好。

“过几天回去看你们”,那需要等多久。常回家看看,不要让他们等太久。因为有希望,所以有等待。没有了希望,我们的日子将会是怎样。

等待是一种感知,一种心与心的相连。到了有一天,曾经等待在那个路口的人不见了,一切为时已晚,留下的只能是遗憾和心痛。

也许,人生一直在等待,等待一个人的出现,等待好日子的到来,等待美好的结果。等待是一种心底里的想念,也是一种爱和牵挂,痴迷的守望,永恒的守候,甜蜜中夹杂着酸涩,情到深处,那是一种流泪的幸福。

岁月向前,时光荏苒,红尘烟雨,犹如白驹过隙。父母膝下的五个子女,从大山深处来到宁波这座美丽的城市,有房有车,还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只是,父母不在了,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余生不长,不要等太久。

沉默的爱着

文/轻染沙尘

很久很久之前,我都想要说的话,却一直沉默着,烂于心底,如今说出来是想和我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也能释怀。

我出生在一个很落后的农村,那里没有漂亮的房子,也没有宽敞的马路,更没有很好的车子经过,有的只是矮矮的土墙瓦房,窄窄的泥泞小路,破旧的三轮车和拖拉机,而我就是生活在这样开门见山的地方。我记得在我4岁以前连电都没有,家家都是点煤油灯,一到晚上我就很不开心,因为点煤油灯会熏得眼睛疼。在我一岁半的时候家里又添了一个弟弟,因为小我不懂得,我只知道家里人很高兴。等到我7岁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小孩都背着书包去学校,回家嘴里哼着儿歌,我很羡慕。于是我去求爸妈送我去学校,可是家里实在太穷,后来爸爸无奈之下去三姑姑家借了10块钱送我去学校,那时候学校都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新书早已发放完了,所以我没有书,只能拿着作业本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即使这样我依然很开心,因为我可以上学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的发现,不论我做的有多好,在学校里成绩有多优秀,在家里有多乖多听话,我都感觉爸妈的视线总是围绕着弟弟,我很委屈,因为觉得爸妈偏心,我还跑去跟四姑姑说我爸妈偏心,然后四姑姑告诉我爸妈,爸妈来质问我,我觉得更委屈,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跟别人说我爸妈偏心,但是心里从来没有平复过。

直到上初中,去了镇上念书,一个月才回一次家,我开始怀恋妈妈的唠唠叨叨,爸爸偶尔发发脾气。但是那时候毕竟还小,没有那么多想法。初三毕业我因为发挥的不好没能考上县一中,只考了二中,可是我不甘心,不想放弃,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想上大学,这是我的梦想,而且我跟弟弟都说好了将来考上好的大学,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挣很多很多的钱,再到城里买一栋房子,做城里人。可是爸爸不同意我再上学,他说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还在上学,让我出门打工,当时我很恨,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跟爸爸吵架了,最后我挨打了,但是最终爸爸还是同意让我复读一年。那时候我很开心,就像当初上一年级的时候一样,那样的开心。复读那一年我也很努力,终于考上了县一中。

高中的时候是去县城里上学,半年回一次家。高一开学时,我第一次去县城,一个人去的学校,我看到别人都有家长陪同,我当时心里很瞧不起他们,不就是上学嘛,又不是小孩子还要大人送。可是在军训完的那天我打电话回家,当听到妈妈喊我名字的那一刻,眼泪再也抑制不住,我在电话这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当时还把妈妈急坏了,她问我是不是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了,可是我哭得连一句话都说不完整,后来挂了电话还跑到寝室里哭了好久。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不是瞧不起他们,其实是我嫉妒他们,为什么同样的上学,我没有人陪。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好孤独,就像被人抛弃了一样。高中三年我坚持每个星期六都打电话回家,我经常向爸妈说希望他们能来学校看我一眼,可是直到毕业我也没有等到,只有二叔来看过我。后来我向爸妈抱怨时,妈妈说:“我们都是农村的,家里又穷,去学校看你怕你同学笑话,会瞧不起你的。"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我根本不在乎这个,就算他们是捡垃圾的,可是他们还是我的父母,我根本不会在乎同学会笑话我或是瞧不起我,我只是希望自己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在某天路过校门口的时候能看见爸妈的身影,然后觉得自己好幸福。可是……

毕业后我没有选择上大学,因为我突然间发现爸妈真的老了,而我似乎不该再这样一味的索求他们为我付出。所以我毅然放弃多年的梦想,远走他乡去打工。来到陌生的城市,遇见陌生的人,然后学会如何适应外面的世界。即使受了委屈,也会在给爸妈打电话的时候说我过的很好。一年多以后我回家看爸妈,我发现我们变得陌生了,他们跟我说话不再亲热,变得客气了,我很难过,我想说我还是我,没有变啊,可是我说不出口,怕爸妈伤心。

2010年我来了江苏,并且嫁到了这里,我知道爸妈其实很舍不得我,可是他们都希望我可以过的好,因为我不用一辈子呆在山里面了。他们并没有反对我嫁到外地,我想很多父母不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女儿远嫁千里之外吧。结婚的时候,爸妈来江苏参加我的婚礼,回家时我送爸妈去南通火车站,在离别的那一刻,我看到爸妈都哭了,那一刻我终于释怀了,我才明白原来我得到的爱一点也不比弟弟少,只是我一味的埋怨遮住了我的双眼,让我看不清爸妈为我所做的一切。

现在我的宝宝都一岁了,自己也已为人母了,才明白做父母真的很难。在这里我想对千里之外的父母说一声对不起!我想你们了,很想很想。谢谢你们。我欠你们的实在太多太多。

第一次做饭

文/李桂香

小时候我们高陵县城关公社上院大队下院村的生活比较艰苦,爸妈在生产队老有干不完的活。1977年秋季,他们参与灌溉渠修建。周六我们不上学,我和两个弟弟在家。早上八九点,弟弟们饿了,我到厨房没有找到吃的,但看到案板上有妈妈发的一盆面。我突发奇想,自己烙锅盔,烧玉米粥,这样爸妈上工回家就可以吃饭啦。一想到爸妈回来吃饭高兴的样子,我好开心。

我让两个弟弟先出去玩一会儿,自己开工做饭。先烧一锅开水,舀了一碗糁,倒进锅里,搅了搅,再烧,开了。农村的灶台一般放两个锅,烧前面锅的时候,火也可以抽到后面。于是我把前后锅调换,开始烙馍。那时候我才上小学五年级,个头刚刚超过灶台,也不知道我当时怎么就有那么大的劲,硬是把两个老大老大的锅调换成功。

我把一盆面倒在案板上,切下一块,揉了揉,擀成圆饼,放进锅里,烧火,不一会儿闻到一股煳味酸味。我赶快起身去翻饼,坏了,翻不动。怎么办呢?想起来了,见过妈妈做馍放碱,我没放。我赶紧把锅里的煳面扔到了厕所,把锅刷干净,放碱揉面,一阵忙碌后,再次擀了一个大圆饼放进锅里,烧火,不一会,又闻到了煳味。赶快起身翻转,可是转不动,也翻不动。唉,难住了,好沮丧啊。

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没有一个大人可以求助,还是去找妈妈帮忙。妈妈告诉我,先把锅烧热,放点儿油,再放饼,饼要小,这样好翻转。取到了经验,还得到周围大人们的称赞,我高高兴兴地回家。先烧锅,手进锅里摸,热了,好烫,五个手指五个大包,好痛啊。心想,妈妈好可怜,每次烙馍,都要受这种烧疼。这时顾不了疼痛,放点儿油,把小圆饼放进去,成功了,可以自由翻转,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第一个饼烙熟了,我赶快喊弟弟们回来吃。看着他们吃着喊香,我好开心啊!再烙一个,手放得离锅底远远的,就能感觉到热了,好了,有经验了,手不疼了。又连烙三个,弟弟们又开心地吃了。不让他们吃了,要不然,爸妈回来没得吃了。又烙了两个,爸妈回来了。案板上还有好多面。妈妈打开锅一看,天啊,这么大一口锅,怎么就放了这么小一个圆饼啊?

妈妈高兴地尝了口我烙的饼,说了句真香。然后就挽起袖子,唰唰唰,锅里放了好多小圆饼,不一会儿,案板上的面没了,案板上有好多香喷喷的小圆饼。

开饭了,妈妈给大家盛玉米粥,好稠啊,像米饭!爸妈一边吃,一边笑,我既惭愧又开心!

爸妈,我能行

文/鸽子文学社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贫困山区的孩子,家中共有五口人生活。分别是年迈的父母,读高中的妹妹及读小学的弟弟。家中无固定经济收入,母亲常年体弱多病,且贫血严重;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便靠患有腰痛病的父亲,凭借几亩田地的微薄收入来恰恰维持。然而,一旦遇到棘手之事,比如母亲病情加重,兄妹三人开学等,则需要向亲朋好友借钱,目前家中已借款五万元了。

带着沉重的压力,办好申源地助学贷款,我于2011年九月份来到了亳州师专。不容乐观的家庭环境逼迫着我必须发奋读书,不拿到奖学金誓不罢休!

新学期,新气象。在热心的老师鼓励帮助下,我走出封闭的自我。当然,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我也从不敢怠慢,奋力拼搏,力争上游。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于六月份顺利通过了英语四级(非英语专业);期末考试文化课成绩在班级排名第一,综合测评成绩排名第二,并顺利拿到了励志奖学金。回首那一滴滴辛勤的汗水,不禁让我欣然一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岁月不饶人,无情的岁月在父母的额头上深深地留下一道道清晰可见的皱纹,也狠狠的压弯了他们的脊背。他们越显苍老。然而,他们却从未在儿女面前抱怨过一句,"始终如一。"我是长女,我必须撑起这个穷困潦倒、禁不起风吹雨打的家庭。"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立志一定要成为父母的精神支柱。

就这样,我在学校做起了兼职,每天的忙碌生活,让我感觉到度日如年,再苦再累,对于这些,在父母面前我却只字未提过。只是达观的一笑;目的也只有一个,让他们对自己有放心、有信心。仅此而已。

去年暑假,我在合肥文达爱生司培训学校做了一个月的暑期兼职工作,结来了来之不易的900元的血汗钱后,我辞职回家了。四份兼职工作,最后只给我带来了不足千元的收入,这点钱又怎能够学费呢?望着体弱多病,气喘吁吁的父母,我心急如焚。最后,我咬咬牙,背着父母,拿起校义务献血光荣证,走进了一家急救中心的大门••••••

马上就要开学了,学费还没有筹够;而此时家里的水稻还急着收割!为了筹齐我们姐弟三的学费,同时也为了更换新农具,父亲毅然乘上了前往远房亲戚家的列车,亲自去向他们借钱。就在父亲出门之后,天气陡然骤变,我们家必须得提前收割麦谷!母亲焦急万分,毕竟她不能干重活。住在同一村子里的叔叔、婶婶嫌我们家穷,在一旁袖手旁观。好心的邻居帮我们租赁了多功能收割机,稻谷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收起来了。可是,十几袋稻谷需要从稻田搬到大路上,再一一搬运回家。这些活,没人能干的动埃看到母亲愁眉不堪的表情,我只能咬咬牙,无奈的来到稻田边,只见他无奈的点了点头。

然而,我哪里知道。不起眼的一袋稻谷足有七八十斤。当把重重的稻谷袋压在我的肩上时,纵使我再怎么使劲,始终都未能把腰挺起来。但是,我告诉自己,绝不能倒下,绝对不能••••••有几个热心肠的邻居也纷纷前来帮忙,并夸我是"假小子",让我感动不已。从稻田到我家起码需要十分钟的时间,我毫不犹豫的开始用自行车把大路上的一袋袋稻谷一一往家赶。由于"头重脚轻",路上难免会有翻车的情况,往往这时,则需要重新把它们搬到车上,继续前行。可是车子又要如何稳住呢?又倒了呢?如果••••••

那天一直忙到晚上七点多,期间我丝毫没有休息过。因为我知道母亲也未曾休息过一下。我不想让母亲难过,只想让她开心,知道我长大了,懂事了,能体谅他们了。仅此而已。

到了第二天凌晨五点钟,父亲才回到了家中。看到阳台上整齐的堆放的十几袋稻谷,父亲愣住了。当从母亲那里得知全是我的功劳时,他激动的哈哈大笑起来,直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是我们家的假小子。听到他的赞扬,我的心里自然是乐哈哈;而当看到布在他额头上,脸上一道道深深地皱纹,一股股心酸的潮流油然而生。纵然我全身疼痛不堪,但我依然还是不能说,只求问心无愧,博得他们的欢心。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更何况与他们对我们的付出相比,更是差之千里;这点小小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可是,让我心痛如割的是,禁不住风雨的母亲在秋忙季节又倒下了,住进医院。弟弟妹妹的学费又该怎么办?我揉揉又酸又痛的双肩,迈着沉重的步伐,再次走进急救中心,为自己的母亲输血。尽管是在隐瞒他们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我觉得为了母亲的早日康复,我这善意的做法是对的。

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自立、自强、为自己的家庭付出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大家都知道: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只有这样,世界才能更美好!

基础教学部

11(三)学前教育四班

王凤梅

一封家信---又到一年中秋时

爸妈:

近来身体都还好吧!

半月前我带着女儿从老家探亲归来,离开你们,回到单位,又投入到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了。今晚坐在窗下的电脑桌前,不经间望见那已挂在中空的皎洁明月,忽想起中秋将至,内心深处那股浓浓的眷眷的思乡思家的情节一不留神又勾上心头。

爸妈,一年未见你们二老,这次回家乍一相见,看到你们满头银发站在阳台上眯着眼远远张望的样子,看见你们驼着背、各自柱着一根拐杖在楼道口相迎的场景,看到你们蹒跚着脚步急匆匆地想向前帮我接行李的动作,一种暖暖的酸酸的感觉涌上心头。

爸妈,才一年时间,你们忽然间苍老了许多。妈,您原本从不服老从不愿意柱拐杖的,记得三年前我去福州开会顺便买回的那藤制拐杖,送给您,您坚决拒绝使用,您说“我真有那么老吗”,而现在您已身不由己地和拐杖形影不离了。爸,自从您半年前因心脏病住院治疗好转之后,再也不能逞强说您可以每天绕着河堤走十里路了。也找出我丢在家里的以前玩户外的登山杖代步。看着你们因为牙齿不好在吃饭时把白米饭不是吃下去而是泡着菜汤喝下去,看着你们时不时地在夹菜时把菜撒落在餐桌上,看着你们下楼梯时那一步一挪的颤颤巍巍的样子……感觉你们真的需要照顾,需要你们这个当医生的儿子在身边才行。

假期结束,要离开你们的时候,你们反复重复着同样一句话。“一人在外,好好照顾自己,注意冷暖……”,可你们仍还没有意识到,你们的儿子已经人到中年,最最需要照顾的应该是你们自己。爸妈,儿虽独居异乡,但早已随乡入俗,不算异客了,在这边的工作生活都很顺利。只是每逢佳节仍是倍加思亲;我这次回乡探亲,就是希望能接你们来南方生活让我了却这份相思之苦,让我尽微薄之力来报答你们的大爱!如今,是我应该用实际行动敬孝你们的时候了,而不是经常电话里说说或者写几封信那么苍白和无力的表达!这一次虽然我苦口相劝让你们来南方生活,你们仍是以怕给我添麻烦为由拒绝,但我仍还是希望你们能过来温岭这边,让我这么一个有一点医学专业能力的儿子来赡养你们。

中秋佳节,这是一个团圆的喜庆祥和的节日。在这样一个日子里,让人想到的都应该是美满与幸福。然而,对于一个独自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心里却是酸酸的,想着家里为儿女辛苦了一辈子的你们,想着这些年来你们的辛苦劳累,想着你们能否在中秋之夜尝到我寄给你们的月饼……不知不觉间模糊了双眼!

爸妈,儿听从你们的教诲:要处处与人为善!要记住你怎么对待人家老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的父母。在从医过程中始终自律,注意着自己的言行,关爱老人,善待他人。我的工作被众多老年病人认可并喜爱,甚至还有一位老太太逢人便夸,非要认我做她的干儿子呢。

爸妈,今夜,我真的很想你们,想家里的一切。在这个中秋月圆之时,离家千里的我知道在你们那儿有着一个放不下的牵挂,让我魂牵梦绕。我对年迈的你们同样也非常牵挂,我知道正如歌中吟唱的那样,你们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这里面蕴含有着多少温情和热望啊。离家的人深知家的温暖,“形单影只”的我希望能接你们二老过来一起生活。我不要把家当成一种寄托、一种向往,也不要把想家成了一种永恒的思念。我要实实在在地和你们在一起以尽善尽孝。待忙过这一段繁忙的工作之后,我去接你们来温岭一起生活,好吗?

最后,遥祝父母亲健康平安,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