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录 > 正能量

大家的散文(精选24篇)

来源:秋雨露  编辑:qiuqiu 时间:2023-02-13 14:11:34 热点:大家的散文

大家的散文(精选24篇)

百步沙夜潮

文/阿能

这次到普陀山,感受最深的莫过于百步沙观夜潮了。

那天运气很好,笔者与几位作家友人正在普陀山观光。下午2∶40梵音洞附近的海面上出现了一座海市蜃楼,持续了十多分钟。香客游人见此异象,无不双手合十甚至随地而跪,顶礼膜拜。记得孙中山先生在1916年秋来普陀山时也曾偶遇海市蜃楼,他还在惊奇之余写了一篇《游志》。今天我们也算是大饱眼福了,大家都直呼过瘾。

晚上,佛山住持妙善和尚在前方丈室用素斋盛情款待我们。没想到大家也都是平生头一次吃素斋,看到素鸡、素鱼做得跟真的一样,尤其那道素东坡肉,居然能做出肥瘦有别,完全能以假乱真,大家啧啧称奇之余,也异口同声地赞道“味道好极了!”。

那天的夜静极了,黑极了,月亮躲进了云窝深处,星星也潜入了天幕之后,整个普陀山仿佛被浓郁的黑色浸透了。偶尔传来几下清脆的木鱼声,声音并不会很快消失,而是在这一片空寂中回荡。晚饭后,我们分头行动。几个视力不好的朋友回了旅店,我们几个则意犹未尽,钻进了浓浓的夜色。我们走出普济寺,深深吸了一口寺前荷花池中飘来的荷香,沁人心脾,顿觉一阵舒爽。继续前行,隐约听到阵阵潮声,大家兴起,便都循声而去。

当我们摸黑穿过海滨浴场的小门坊,潮声已经由低吟变为激昂了,我顾不得沙子灌入了鞋子,急不择路地雀跃而下,奔上了百步沙滩。

海潮在夜海的深处,滚动着闷雷般的声响,似万马嘶鸣,奔腾而来,在滩头不远处停下,稍作迟疑,又瞬间发出声声更猛烈的啸叫,随后爆出一簇簇银白色的光花。还没等你仔细观瞧,又化作缕缕光束,刺破黑暗,箭一样横着向沙滩两边射去。然后又变成无数朵光花并连接在一起,涌起了一道舞动着的璀璨光练。啊,我看到了那来自大海心底的汹涌海潮,带着闪光的向往,执着地奔腾着、嘶吼着、撞击着,整个天地都仿佛为之震颤。

鲁彦的《听潮》这样写道:“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音响就越来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啼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他笔下的涛声显得更加生动。在这漆黑的夜晚,我也有幸第一次观赏了夜海绽放的奔腾激昂。那闪光的潮,闪亮了百步沙滩,闪亮了“海天佛国”的梦,也闪亮了我的遐思。

邻里是个大家庭

文/常占国

我所在的小区以老年人居多,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居民不用说邻里互助,甚至连楼上楼下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大家都难解孤独寂寞。

前不久,社区在我们这里成立了一支老年舞蹈队。没成想,这样一项再普通不过的集体活动,竟然一“出世”就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直至吸引得临近小区的年轻人和小朋友也登场与老人们共舞。

老年舞蹈队不仅让老年人收获了健身之乐,还为其他居民提供了可供分享的文化大餐。随着乐声响起,场内无论男女老少,都纷纷踩着鼓点,不遗余力地展示着自我,尽情享受着力与美完美结合的愉悦和幸福。一场舞蹈结束,还有余兴未尽者争相表演二人转、京剧等小节目,引起场外不时传来欢笑声和喝彩声。

老年舞蹈队更为和睦邻里关系提供了平台。活动时,大家都互教互学,切磋技艺,从此有了共同语言。活动散场时,大家说得最多的话是:老姐妹,明天见;老哥们,有事吱声啊……现在,邻居们楼内楼外相遇,侧目而过的少了,主动打招呼的多了;陌生的变得熟悉了,熟悉的更加亲近了;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少了,相互关注乃至帮忙的多了……

邻里本该是个大家庭,集体活动则让这个大家庭有了向心力,更具凝聚力。所以,把居民尤其是闲散的老年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多参加一些富有文化含量的集体活动,是建设平安社区、幸福社区的重要内容之一,须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白河有个小寨沟

文/陈朝利

久闻“秦楚边城、水色白河”的盛名,却一直没有机会去领略。初春时节,与几位朋友相约,有幸去了趟白河。

从西营出口下了高速,车子在山脚下蜿蜒的公路上驱驰几分钟,便到了位于柳树村的小寨沟口。凭直觉,这条沟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久居城市的我们,还是有了远离喧嚣与繁华,真正去寻觅美景、亲近自然的强烈愿望与浓厚兴趣。

站在小寨沟的山脚下,此时的太阳隐匿在厚厚的云雾之中,抬头仰望远处的山寨,山顶上裹着一层乳白色的雾衣,一片静谧、一片朦胧,山林中偶尔传来一阵短暂的鸡鸣狗叫之音,让初春时节的小寨沟增添了几分神秘。在好友的引领下,大家一边欢歌笑语,一面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开始领略小寨沟的无限风光。

随着山势渐渐增高,映入我们眼帘的一幅艺术家手中拼贴的国画——背景就是蓝天和大山,白桦林、山间的农家小房、潺潺的小溪、层层叠叠的地垄,高高悬挂的木瓜、坡地间悠然自在的黄牛和白羊就是贴上去的图片,山村散发出来的气息是恬静的,领略着大自然赋予小寨沟的秀丽景色,从城市带来的那份浮躁在此陡然间变得平和。

穿过板栗林,登上半面坡,峰回路转,视野突然开阔,前方数十米处的半山坡上,一片依然青翠的竹林和一排农家小院映入眼帘,有人建议歇会,大家就不由间加快脚步,直奔农家小院。

远远就瞧见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女主人,热情的招呼我们落座,为大家泡上当地的绿茶,端上黄澄澄的橘子,让我们倍感亲切。清净的庭院陡然热闹起来——就连院坝下猪圈的一头肥猪也闻声跑到石槽间觅食,引起大家一阵欢笑。

小寨沟山山有水、沟沟有景。终于来到了小寨沟的水源地——这是一条狭长而又荆棘遍野的幽谷,石缝里、松树边,一眼眼的泉水不断从四处涌动而出,在一块大岩石下汇成一条潺潺的小溪,欢快地向山外流去……有水就有了灵气,有了生机。头顶着蓝天,徜徉在这尘埃尽去的恬静风景里,仿佛收获了无限的惬意。

为我们带路的村民感慨地说,正是靠着小寨沟的这一道并不起眼的清泉,浇灌着这里的千亩山地,哺育了这里祖祖辈辈的山民。听着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我突然涌动出一丝感动:在大自然富有诗意的造化中,赋予了水——生命之源的神奇,才让万物萌生、世界缤纷,纵然是万物之灵,人亦是如此。

经过奋力攀爬,越过一大片白桦林,我们终于气喘吁吁地登上了海拔1000米的寨子梁顶,穿过一道已经废弃的石门,当年的宿营地出现在眼前:这是一个依山势而修筑的约上千平方米的古遗址,三面环山,只有一条通道能爬上城墙,其余三面都是高约上百米的陡峭悬崖。站在城墙最高处向四周眺望:漫山的丛林、笔直的高速公路、蜿蜒曲折的公路和大山深处若隐若现的秦巴民居都一览无余……高瞻远瞩的地势,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小寨沟无疑是先辈们的安营扎寨的绝佳之地。

据当地人介绍,自十天高速公路修到村口后,小寨沟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他们都有一个梦想,就是期待着这里的资源能够搭乘国家旅游扶贫与打造美丽乡村的东风,实现小寨沟乡村旅游景区的开发,早日使躺在大巴山怀抱中的千年小寨美景能为世人所知。作为来此游玩的异乡人,我着实为小寨的美好前景叫好,也为小寨沟的乡亲们由衷祝福。

我的自画像

文/褚芷含

我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今年8岁。

我有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因此邻居们都叫我“大眼妹”。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家可以从我的眼里读出天真、善良和真诚。我有一头乌黑的长发,整齐的刘海,不长不短刚好齐眉。我的嘴巴小小的,你可别看我嘴巴小哦,我普通话说得可好了!可以连说五句话舌头也不会发麻。

虽然我个子不高,但我可灵活了。跑步、爬杆、做操、打篮球……运动样样在行。我是运动小健将。我的爱好非常多,比如看书、画画、下五子棋、跳舞等。拉小提琴是我的爱好之一,希望大家在琴声中和我一起享受音乐的美好。

这就是我,一个阳光开朗、积极向上、与众不同的我。

门帘惊爆价

文/王国华

生于1875年的齐如山幼年有机会出入皇宫,略知内部运作。据他描述,清宫内务府很有油水,若遇上宫中有婚丧嫁娶之类大事,更是大家都发财的好机会。

齐如山有一同乡,姓郭,在一位内务府大臣家中教书。光绪大婚的时候,郭先生的一帮老乡找到他,希望他能谋点小事赚钱。这帮老乡当时都在刺绣局子里做绣工。

郭先生很少有机会见到东家,就跟门房里的管家说了这事,管家替他向内务府大臣做了汇报。该大臣点头同意,并告诉管家,你去跟老夫子说,他既然认识绣工,当然可以揽点刺绣的活儿。但一切刺绣的工作,都归苏杭等处的织造官,如今只有零碎小活儿可以给他,便是洞房的门帘。洞房门帘大家都看得见,因此必须绣好,不怕花钱。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绣工才行。门帘的缎子,可以直接到府库里去领。

郭先生一一从命。买了最好的材料,找来最好的绣工,绣完以后把产品交上去,上头表示满意,让他们开账,并特意嘱咐郭先生说,可以多开一点。

这件门帘成本价是五十多两银子,在那时已算是很铺张了。大家开会商量了一下下,开出了五百两的账目。把账单送到门房,管家一看说,太少了,再改。大家说,是得多开点,因为门房也得要一份。遂开了一千两。门房把账单呈上去,内务府大臣说,步子要大一些,再多开点嘛!于是大家仗着胆子开出了五千两的账目。这个数目未免太大,绣工们都等着看大臣给减到什么程度,谁知大臣提笔改成了两万五千两。

到库里如数领到这笔钱,内务府大臣独得两万两。门房管家分得一千两,郭先生分得三千两,所有绣工得到一千两。当时的读书人,教一辈子书也挣不到一千两银子,而郭先生凭着一件门帘便活了三辈子。绣工们的一千两虽只是九牛一毛,但也算是暴利,且不用打着标语去讨薪,真真皆大欢喜。

家乡的雨

文/海歌

一直很喜欢雨天,觉得雨给人带来的是悠闲的感觉,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我还生活在我的家乡------华北平原,一个无无拘无束的环境中。

我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和许许多多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农民一样,靠地吃饭,过着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即使不是农忙季节,还是闲不下来。地里的庄稼是需要时时照看的。如果真有空闲的日子,那只有算下雨天了。

雨,也许是夜里下;也许是白天下;也许是农闲时下;也许是农忙时下。听,雨打瓦棱的声音,时而淅淅沥沥,时而噼哩啪啦,轻重缓急,自有一份悠闲。不仅雨下的悠闲,人的心也跟着悠闲起来。

如果雨在夜里下,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在半梦半醒中听到夜雨敲窗,总会舒心的翻个身,再次安然入睡。梦中满眼青翠的庄嫁正在茁壮成长。第二天迟迟的醒来,一边咕哝着“雨还在下呢”,一边却满心欢喜地希望雨继续下。毫无理由的闲着对农民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或者说是个不太光彩的事,但是因为雨,一切都理所当然了,在不好的日子里,就是心安理得的休息日。在时急时缓的雨声中,慢悠悠的做饭、吃饭,然后还是不愿意离开饭桌。于是一家人依然围坐在桌边东一句,西一句,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家常。如果有谁提一句“中午包饺子吃吧”,立刻会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在农村,饺子是美味的,可是也是顿最麻烦的饭。所以每次妈妈说要包饺子吃,我都举双手反对,妈妈就说“你不是不想吃,你是太懒,不想干”。确实如此,洗菜、剁菜、拌馅、和面、擀皮,然后还要一个个的包起来,为了吃一顿饺子,要花费一两个小时,太麻烦了。不过下雨天就无所谓了,外面的雨一直下着,天也一直阴沉着,就好像这一天不知何时结束一样,有充足的时间任由你打发。再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慢慢地包饺子,一边慢慢啦家常,也是一种享受。

如果雨是白天下的,也别有一番趣味。刚刚还是晴空当头,忽然就飘过几片乌云,刮起了大风,大家就知道要下雨了。于是赶紧停下地里的活,一个个急匆匆的向家赶,并不是怕人被雨淋着,农民们每每风里来,雨里去的,才不怕淋点雨呢,主要是惦记着家里晒在外面的衣服、粮食、干草等,还有拴在田野里吃草的牛羊。伴着几声雷响,落下几滴雨点,这时候就热闹起来了,拴在树上的牛羊一个劲地想挣脱绳子,躲藏起来,而且叫声凄厉,一声紧着一声叫,把绳子挣得直直的,一圈接着一圈地绕着树转,快腿的孩子跑过来,解开了自家牛羊的缰绳,牛羊们就像比赛一样,憋着劲地向前冲,拽得后面的孩子跑得直喘粗气。如果这时正巧又落了几滴大雨点,这一切又显得更加急切。牛羊归圈了,衣服收好了,干草也进了锅屋,一切都收拾妥当了,雨下的也大了,村里也就安静下来,大人小孩子都站在门前看着雨一路倾盆而下,牛羊也站在圈中迷茫地看雨,又恢复了它们傻呆呆的模样。

有一次农忙时节,我家正在场上打麦子,骄阳似火的天空突然就响起了雷声,只见远远的天边慢慢变黑了,于是大家开始忙碌起来。我妈就对我爸说“快下雨了,别打了”。当时我爸正坐在拖拉机上,拖拉机后面拖着个石磙子,一圈圈地绕着场碾轧麦子。他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说“这雨离这儿起码还有好几百里呢,等轧完这遍再说,不碍事”。然后他就开着拖拉机继续在场上绕圈子。想不到这次的雨速度太快,一顿饭工夫不到,又白又密的雨点就哗哗啦啦倾倒下来。等到各家收拾停当,赶过来帮助我家时,我家场上的麦子已经顺着地上的雨水四处流淌了。那些大爷大妈、姑姑嫂子们只好一个个蹲在场上,用手把麦子一点点收拢到一块儿,不过大家都笑哈哈地说“老天淋,老天晒”,我爸妈听了也在笑。下午照样待在家里闲着,爸看了会电视,然后呼呼睡到天黑,妈找了几件旧衣服,缝缝补补了一阵也睡了会。好像中午麦子没有淋雨一样。不过这次以后,农忙时遇到雨天,我妈就多了一句打趣我爸的话“急什么,这雨离这儿还有好几百里呢”,说完大家都笑。

现在我已经离开家乡好多年了,身居闹市之中,再也不会欣喜的期待下雨了,更不会觉得城市的雨给人带来的是悠闲的感觉。每每下起雨来,我就担心上下班的路上该怎么走。各种车辆拥塞在雨中令人焦躁不安,一个个奔跑在各站台间的人们再也不能从从容容。有时望着窗外的雨,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来,家里也下雨了吗?小小的村落是否又静静地沐浴在雨中?庄稼在雨中悠然的生长?男人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年景?女人们则带着孩子,东一家西一家地聊家常,时时爆发一阵大笑?如果我还在家中,或许正坐在窗前捧着本闲书,随意地翻看几页,过不了多久就会在雨声中甜甜睡去,也许梦中也下着雨,门前的月季节正落红满径;也许醒来时,就能吃到鲜美的饺子?

泛黄的旧照片

文/雷碧玉

周日,整理书橱时,居然发现了一张泛黄的旧照片,那是我们少年体操班的合影。看着笑靥如花的童年伙伴,一股暖流顿时从我的心底涌起,曾经的温馨仿佛就在昨日。

一年级刚开学,正在玩耍的我被游老师喊去办公室。他拿出皮尺,量了我的双臂及上下身的比例,又让我做了踢腿弯腰之类的动作。事后得知,老师觉得我形体条件好,有意让我练体操。我听了欣喜若狂,因为少年体操班在全市小有名气。

练操后,方知其中的苦与乐。每天,天刚亮就得起床,不管烈日寒风,五点半必须到校。训练一个半小时,再休息吃饭,然后上课。课间的10分钟,也常常是操练时间。二年级时,一次课间练习击剑空翻,因为动作完成很好,老师说我不用保护了。一听没保护,我猛然一惊,一害怕,人重重摔在水泥地上,顿时嘴里蹦掉4颗牙,以至于20年后碰见李敏,她的第一反应就是盯着我的牙看。

练操虽苦,却也快乐,每次完成新动作,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和伙伴们“前软翻”绕整个操场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淡淡的晨雾下,纵向排成一字型,沿着操场翻跟斗,那是清晨校园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如今想起,嘴角仍泛起微微笑意。

最开心的小插曲莫过于训练后的早餐。捧着家人送来的早餐,大家吃着自己的,眼睛盯着边上的,时不时你夹我的,我抢你的,追着跑着,教室里盈满了童年时无忧无虑的欢声笑语。

照片中,站在第一排的小海,因表演新疆舞蹈《亚克西》,不知迷倒了多少妈妈。后来,他被解放军艺术学校招去,当了文艺兵,让大家羡慕得一直把他当偶像。如今,小海在本市的歌舞团任团长。偶遇时,脸上依然露着腼腆的笑容。

站在我身边的萍,是我最好的朋友。她的强项是空翻,而她最羡慕的是我身体的柔韧性,我俩配合最默契的就是垫上双人舞。萍后来考上了越剧团,她第一次出演的是越剧《春草闯堂》中的丫环,体操班的伙伴们都去为她捧场,乐得她抱着我们傻哭。

时光荏苒,眼前这张泛黄的旧照片,记录了专属于我们年少时的温馨记忆。那一份珍贵而独特的温暖,柔软了我心底的千千心结,成为一生永不褪色的记忆。

夏日的雨

文/鲁先圣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而且十有八九会伴随着狂风雷电,翻江倒海,顷刻之间,天地之间就是汪洋一片。

我喜欢这种来势汹汹、摧枯拉朽、气势磅礴的声势。

在城市里,这样的雨会让一个城市的指挥系统如临大敌,下水道堵塞,河流外溢,楼房进水,道路不畅,车辆搁浅,低洼的地区出现淹没的危险。甚至,出现人命的事情也常常发生。济南就曾经发生过护城河水倒灌进商场的险情。因此,只要一到雨季,济南无论是领导者还是老百姓,就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恐惧。

在乡村就不同了。碧绿的旷野上空,片片浓重的乌云铺天盖地赶来,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一声震天的响雷,天地之间立刻被瓢泼的雨幕所覆盖了。每当这样的时候,所有农人的脸上都会露出由衷的喜悦。饥渴的田野如饮甘霖,干涸的河塘焕发生机,牲畜、鹅鸭、羊群都为这样的雨欢呼雀跃。对于乡村来说,雨就是金钱,就是生命,就是收获和希望。雨天,是农民快乐幸福的节日。

在乡村生活的时候,只要是这样的雨天,伙伴们就会披上蓑衣,拿了小网子,集合起来往场院里跑,往田野里跑,去小河边。先是在场院里打雨仗,大家根本就不惧怕雨点的威力,在雨中尽情地奔跑,尽情地嬉戏。待雨下过一会以后就去与坑塘相连的小河边。田野里的雨水顺着河道流下来了,河塘里的鱼儿见了新水就会逆流而上,大家就用小网子捉鱼了。

可是,在城市里,如果在这样的雨天,恰好赶在了雨中,就好象一个落荒而逃的人,狼狈不堪。济南不久前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雨,我就恰好开车在路上。平日里一刻钟的路程,走了大约3个小时。整个城市的交通完全陷于瘫痪。到处是堵塞的车辆,到处是横流的污水,到处是抱怨的声音。

城里的人很少有人念雨的好,大家多看到的是行路的不便。现在,因为淡水的日益匮乏,见了这样的雨,大家有时也会想起郊外水库里蓄水的增加,也不免对这样的雨有些好感了。

我很喜欢夏天夜晚的雨。不论雨的大小,做完了一天的事,听着窗外的雨声,自然生出“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意味,顿添一分悠然和诗意。如果看书,自然想起明末东林党人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竟然有了一个古代读书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了。如果这时恰好有朋友来访,平添了“风雨故人来”的情致,沏上一壶龙井茶,谈诗论画,岂是神仙比得了的风雅?

夏天的雨,最美的时刻自然是雨后。乌云退尽,大风停歇,空气清新,万物如洗,所有的树木花草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如果,能够再赶上看见绮丽的彩虹,从地平线的一端架到另一端,美丽的七彩在天空美仑美奂,天地之间的景色顿然鲜亮无比,而且增加了几分妖娆和神秘。

有雨,生活才有情致,人生才有诗意。

捐款

文/李卫何

李大叔带着村里人承包了大半辈子工程,钱挣得不少,可留在手里的却寥寥无几。因为他乐善好施,每年除了帮助贫困乡亲、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外,还不忘给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用村民的话说,一直苦着自己,幸福着他人。

一天中午,村支书突然打来电话:“老李啊,我们现在就在离你们工地不远的医院,村里一个小女孩被车撞了,伤情严重,危在旦夕,撞人的车跑了。女孩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我们来得匆忙,大家都没带几个钱。再说就是大家一起筹备也是天大的困难,押金要15万呢,你能想想办法吗?”李大叔连愣都没愣立刻做出回答:“行,我马上想办法。”说完话,李大叔一边安排出纳凑钱,一边召集工地上的村民开会。简单地介绍了情况后,李大叔对工友们说:“事情紧急,也没打听是谁家孩子,无论是谁家的,咱们都要救,大家都捐点儿吧,能掏多少掏多少,这可是救命钱。”然后,李大叔便开始领头捐款。

可正当大家纷纷掏钱捐助时,出了名的“铁公鸡”王二却悠闲地溜到了一边抽起了烟。李大叔一见就急了,红着脸可着嗓门喊:“王二,躲啥呀躲,这可是咱们村乡亲遇难了,你还要像以前给灾区捐款时那样,一毛不拔啊!歌词里都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再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大家只要少抽包烟,少喝瓶酒,就能救人一命,这不是举手之劳的事吗?怎么连这点爱心都没有,太让人失望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李大叔这一嚷嚷,王二觉得脸上挂不住了,红着脖子涨着脸地胡搅:“捐款自愿、捐款自由,我不乐意捐就不捐。再说,我还想脱贫呢,这么多年谁像今天这样帮过俺啊?”李大叔气得嗓子眼冒烟:“你、你……你日子过不好,不都赖你自己大吃大喝闹的吗?你这叫自作自受!等帮忙是吧?等到大家真这样帮你的时候,就怕你连哭都没泪。”

正在此时,李大叔的电话又响了。虽然是村支书的号码,里面却传来王二媳妇的哭声:“李大叔,被撞的是俺家闺女,您快告诉王二来医院吧。”“啊?被撞的是王二家闺女?”

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王二连羞带急当场昏倒在地。

说“1”

文/郭继远

说起1,大家往往会想到第一名、某月第一天或者某周第一天等等。没错,1往往象征着开始,但很多时候,1也代表着结束。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个1的故事。

在中考的前一天,要清理考场,大家都忙着打扫卫生。离放学还有几分钟,同学大都已经干完了,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天,一张张谈笑风生的面孔在夕阳的映照下分外动人。我把目光放在黑板旁的白板上,那是我们班自己制作的中考倒计时。100个数字现在只剩下那个最粗最长的1了,这是用红笔写的,鲜艳的颜色像一把尖刀扎进人的眼球。

班长不知什么时候移到我的身后,用手指从背后戳了我一下,然后将一支短粗的红彩笔塞到我手中。我认识这支特殊的彩笔,这是100天前画上那个“100”的笔。然后她指了指那个“1”,对我说:“副班,你去吧,我够不着。”我点点头,转过身用坚定地步伐大步迈向那块白板。班级安静了,一些同学惊讶地看着我,随即又像是明白了什么。在同学的目光下我到了白板前,翘起脚,扬起手臂,手一勾,一个简单的动作将这个拥有特殊含义的“1”永远划掉。这一天结束了,初中生涯结束了!这个念头像一颗炸弹在我们之间炸开,震撼着我们的心。

划前,我曾向后看了一眼,所有人都停下正在手中的事情看着我,看着这个“1”,我听见有人在叹息,我看见有人在摇头,还有人一直凝视着我。他们面容沉静,没什么动摇,他们像是在说,“我早就准备好了”。

手垂下,所有人都好像接到了指令一般,一齐垂下头,只是默默地望着眼前的东西,出神地望着。原本喧嚣的世界静下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机械的电铃准时地将放学铃声奏响。这是初中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放学了。我回头望了教室最后一眼,一排排整齐的桌椅庄严肃穆地立着,在黄昏的余辉下散出惨淡的光,好像在为我们送别。

互相道过再见,我们离开了学校,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几个同学并排走着,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默默地走着,任凭马路上滚滚的热浪打在脸上。如今我已考入一中,与很多初中同学失去了联系,有时我会想,那个“再见”承诺何时能兑现呢?下一个三年吗?

给点阳光就灿烂

文/龙丽萍

有一种花叫紫兰花,它的高度不到20厘米,终年被它头上各种高大的植物所覆盖,花期一般在春天,可是春天大多是梅雨季节,很难见到阳光的紫兰花一辈子都无缘开花,它的美丽自然也很难被人看到。

有一年,探险队员曾去斯莫尔考察,多日阴雨连绵,不见一丝阳光。一天,黑云缝里斜射下一束阳光,大家欣喜若狂。一位女队员掏出小镜,借着光看一看脸上的青春痘。

照着照着,突然她感觉好玩,便用镜子反射光到同伴姐妹那儿,惹得大家一阵嬉戏。突然有一个人叫道:“草丛里有动静?”“不会是蛇吧!”大家便仔细地一瞧,发现动静不大,再仔细一看,发现是一朵小花在伸展,有人惊喜地叫道:“是花开,我还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大家感觉到很奇怪,怎么能看到花开呢?便纷纷来看,不禁地叫道:“你看,花瓣舒展开了,又一片,又一朵。”有人欣喜地叫道:“我还从来没看到这样开花的。”还有人说:“我都从来没看过紫兰开的花呢。这次算是大饱眼福了。”

可是当大家看着看着,花开了三朵就不开了。怎么回事呢?怕是阳光不够吧,于是叫那人:“你再用小镜子,给它折射一点阳光。”那人便又拿起小镜子,将太阳光折射到这棵小花的另外几朵待开的花上,果然在镜子的反射光照耀下,另外几朵也开始舒展了。

由于有紫兰花的地方没有太阳,再加上它太矮,于是有镜子的人,都纷纷拿出来,寻找紫兰花照射,在大家的照射下,一朵朵紫兰花像变魔术一样开花了,一朵、两朵,一丛、两丛,不一会儿,那死气沉沉的草丛就成了五彩缤纷花的世界,真是美不胜收啊。

有人惊奇:“一束阳光,一束反射的阳光,就被紫兰花抓住了,并开花。真是太神奇了!”

由于紫兰花生存条件比较艰苦和恶劣,它们反而更加机敏,哪怕只有一次机会,一束阳光,也会被它捕捉住,在一瞬间让自己绚丽,让生命灿烂,太富有哲理了。

秋到小农庄

文/孙艺甜

早上出门,丝丝凉意扑面而来,让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被霜打过的枫叶映入眼帘,红得耀眼。呀!原来是秋姑娘来了。

秋天的小白鹿农庄,散发着果子的清香,格外诱人。远远望去,红通通的柿子挂在枝头,犹如一个个红灯笼在欢迎着大家的到来。无花果树一年四季都穿着绿衣裳,夏末初秋,无花果就渐渐成熟了,由绿泛黄、由硬变软。一想起甜甜的无花果,我就口水直流三千尺。

走过梅花桩,我们来到了鹿鸣溪。溪水清澈见底,好像一条透明的绿绸带。突然,平静的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原来是一群小金鱼游了过来。它们有的身着红袍子,有的披着金大衣;有的三五成群抢食掉落在溪水中的小果子,有的交头接耳地说:“秋天真美啊!”

小山坡上的雏菊竞相开放,五彩斑斓的花儿好似一个个欢乐的笑脸。一小群调皮的小朋友从花丛中探出脑袋,真是分不清究竟是花儿美还是人美。

秋姑娘的足迹踏遍了小农庄的角角落落,小农庄处处焕发着秋的气息。热情好客的小白鹿们邀请大家一起到我们小农庄来品尝秋天的味道哦!

要喝就喝紫阳茶

文/朱百平

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提一壶水沏一杯茶,然后再开始案头的工作。这个习惯我已延续了多年。虽不敢说学会了品茶,但南茶、北茶,窝窝茶、砖茶、花茶等也都喝过。喝来品去,我对紫阳茶还是情有独钟。

与紫阳茶结缘那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毛头小伙。此前对于茶来说,只是听说过却从未接触过。因为那时村里乡亲们都还很穷,温饱问题尚且没有完全解决,所以喝茶品茶一则没钱二则也没那闲工夫,根本谈不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亲们,口渴了,舀半瓢凉水或浆水下肚。喝茶品茶对于他们来说,那可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村里个别儿孙绕膝的老年人,常用桑果叶泡水喝。是什么味道,我从未品尝过不敢妄加评论。

记得很清楚,那年三月,我所在的地质队从陕北转战到陕南,第一站就来到了紫阳。一行三十多个人都很兴奋,一进县城,看到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南来的,北往的,县城虽然不大,街道也不是很宽,但却熙熙攘攘,很是繁华。看到临街不少房子用薄薄的石板当瓦时,大家无不称奇。走进店铺,眼望房顶,斑驳的天空清晰可见。有好事者就问老板,这房子漏雨吗?老板说当然不会了,漏雨怎么能住人呢?大家怎么也想不通世上会有这种见天却不漏雨的房子。逛了一圈,肚子饿了,在一家元宵店一人十五个元宵下肚。要不是老板说这元宵不好消化,第一次吃不宜太多的话,大家还想吃。

我们驻地离县城不过七八里地,所以大家一有时间,就结伴到城里去逛。觉得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是难得的福地。在与当地老乡聊天的过程中,大家知道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真人)在这里修行而得名。知道紫阳茶可是天下闻名。在东汉末年,佛教传入紫阳时,紫阳茶和紫阳茶文化便开始萌芽并逐渐兴盛。

一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转眼到了与紫阳说再见的时候。大家缠着头儿找当地政府给大家买点茶叶。头儿被逼不过找到当地茶叶公司,最后茶叶公司特批了几麻袋茶叶,我们一人分得一两斤。那时的茶叶很是便宜,记得一斤也就几元钱吧。回来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泡上。品上几口,觉得紫阳茶就是名不虚传。其中有不少如我一样,过去从未喝过茶的人,喝下后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我也正是从那时起,就爱上了紫阳茶,并与紫阳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以后,看到报刊上宣传说紫阳茶富硒,具有很好的抗癌和保健作用,我就更爱紫阳茶了。

之后不久,我调入机关工作。再之后,我辗转几个单位来到西安,再没机会到紫阳去。好在那边有朋友在,朋友知道我喜欢紫阳茶,所以几乎年年都给我带茶叶来。有道是茶和水,犹如一对夫妻,好茶要配好水才能滋味更佳。基于此,我有一个小小心愿,就是什么时候能重回紫阳,用当地清甜的泉水泡一杯新茶。然后闭上双目,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体会出浓浓的紫阳美味来。

大山的馈赠

文/褚再明

经过春雨的滋润,大别山上草木蔓发、郁郁葱葱。雄奇秀美的大山焕发出无限生机,让人不由得流连起眼前的美景。驻守于大别山脚的我们,怎能不去细细体会,期待同她更进一步的交流呢。

工作之余,大家自发地走到一起,爬爬山、散散步,充分享受春光带来的丝丝温暖。早就听热情的村民说山上有野生小竹笋口感爽嫩味道鲜美,好奇心夹杂着对舌尖上美味的遐想,给爬山平添了更多趣味。偏偏功夫负了有心人,连续多天大家都败兴而归。再次爬山,大家像往常一样聊着一天的工作和各自的生活,渐渐地不再提起竹笋的话题。和风里满是泥土和新草的清香,耳畔清脆的鸟语拂去了全部疲惫和杂念,若不是要赶着天黑前下山,真想躺下来美美地睡上一觉。

院里散步的同志渐渐也加入傍晚爬山的队伍,隔上两三天便有一条新的下山通道被发现,走走停停一路欢歌。累了便席地而坐,俯瞰山脚管理所的全貌,远眺前方风景,每个角度都别有一番味道。突然,一个同事被尖尖的硬物扎到了,大家关切地围了过去。那东西手指般粗细,黑褐色,毫不起眼地长在杂草间,表皮粗糙纹路规则,轻轻一掰就断,闻起来也没有特殊气味,拨弄紧致的外衣,大家惊呼:这不就是寻觅已久的春笋么?一种被温暖的慰藉油然而生。边走边摘,下山的时候每人手上都攥了一大把小竹笋,回所后,坐在院子里的路灯下意犹未尽地剥起笋衣来。经过焯水、浸泡、煸炒,第二天中午,五花肉炒竹笋出现在餐桌上,除了唇齿间的美味,大家享受更多的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

巍峨的大别山像母亲一样向我们张开慈爱的臂弯,她给了我们太多太多,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心态,放下浮躁心诚则灵,大家不仅收获了野茶、金银花、映山红、兰花,也学会了知恩图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了与自然美景相得益彰,大家更加爱惜环境,感恩母亲的礼物,我们将继续尊重她、守护她。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体会自然,感谢来自大山的馈赠。

殷红的晚霞

文/唐天马

大家边看边“啧啧”地议论着。吴家德有些不敢迎接大家的目光,觉得脸也热了起来,心里不停地想,我也曾到过几位副总理的办公室,比起自己的办公室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想到这里,心里不觉都发起毛来。来到会议室,就觉得自己满身的不自在,只见一边是西南州的书记、州长、主任、主席和副书记、副主席,一边是张志铭、祁思敏、徐建功和自己,一种阵势对比,显得自己的力量是那么的单薄。也没有注意这么多的微笑但却不失严肃的脸代表着什么,客套的话语之中包含着多少深刻的含义。只是心不在焉地想着自己的心事,仿佛州府高高的大楼,广阔的广场,豪华的办公室,众人惊诧的目光总在他的眼前浮现着似的。

会议室响起掌声,祁思敏推了他一下,他才猛然惊醒。原来领导们都讲完了,大家正等着他发言呢,于是就说:“我刚到,对州里的情况不熟悉,但我决心在州委的领导下,认真调查研究,踏踏实实地支持好州长的工作,希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给我指导和帮助。”

祁思敏就带头鼓起掌来。他觉得吴家德简短的表态,还基本得体。会议结束后,张志铭、徐建功、祁思敏留在会议室,继续和州长、书记交换一些工作意见。吴家德就和大家一起走了出来。主任就走过来说:“吴副,现在还有一点时间,我带你去看一下你的住房。”

刘思佳也说:“我也去看一下,不然以后有事找不到。”

三人就上了车,向公务员小区走去。西南州公务员小区,坐落在大楼后边的一公里外的一片开阔地上。车子经过几道门岗,就进了一群欧式别墅区,在一幢漂亮的别墅前停下。三人下了车,主任拿钥匙开了门,引着吴家德走了进去,只见别墅内部是转角式的三层楼,第一层是一个大客厅、厨房和卫生间,二楼是客厅和卧室,三楼是卧室和书房加花台。设置和装修都比较合理,可以说是一流的住房。吴家德不知是疲劳了,还是激动,看了一眼,就走了下来。主任就说:“家具还没有配,你去看了以后,再买进来。”

“这个嘛,不忙。”吴家德说:“我自己看需要什么再买。”

“好,”主任说:“按规定,给你配备了一部手机。”说罢,就从包里拿出一把带着摄像头的手机交给吴家德。吴家德接过一看,是正宗进口的“三星”牌手机。刚刚打开,里面就突突地跳出几条信息来,他看了一眼,忙装进包里,说:“现在我回宾馆一下,我去看看母亲!”

“好,”主任说:“您休息一下,吃饭时,我再来接您们!”

吴家德心里越想越难受,车回到宾馆,说了声:“待会见。”就径直朝吴夫人房里走去。吴夫人正和王小燕、吴家静在谈着什么,见吴家德回来了,就问:“回来啦?”

“嗯!”吴家德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怎么样?听说条件不错?”吴家静好奇地问。

“简直太好了!”吴家德说:“150平米的办公室,300平米的高档别墅,65万的丰田路霸,23岁的漂亮秘书!”

“哈哈哈!”吴家静被逗得笑了起来。

“亏你还笑得出来!”吴家德骂了一句。

“怎么啦!”吴家静被哥哥骂得莫名其妙,“这不好吗?”

吴夫人和王小燕的脸都有些惨白,这些话,好像是在说自己似的。

雨中上羊山

文/璩勇

很少有人会去组织雨中游羊山,旬阳的文化人就这样做了。这样的效果其实蛮好,雾大看不远、路滑不敢看远,大家就紧盯着自己前后方圆几十米的空间。结果山里的花花草草、瓜瓜果果就遭殃了,五味子一股中药味,野核桃还有点涩、毛板栗还没有脱壳绿色的刺还有些扎手、斑斓的金银花谁都没有招惹啊,山下来的这伙歹人就明目张胆下手了,偏偏羊山的男男女女还引狼入室,“那个金瓜不好,你摘这个大的”、“坎上那树核桃皮薄”、“野桃小、黑点点难看,吃起来可香”、“这树花红甜、脆!”

迷雾细雨中的羊山,是色彩更浓烈的世界,村俗艳丽的大红大黄大绿,挑逗人们的味觉、刺激大家的视觉,让叽叽喳喳的女人们时常显得尖利的声调婉转起来、添了点沙沙的磁性。

一位老者走近时,才让我从那刹那的眩晕中走出。

老者姓危,羊山村人。年过七旬却看似五十左右面貌。下山给在旬阳县城的女儿捎菜,菜送上便车找到熟人,他现在回返途中。儿女四个,现在都在山外的世界——最小的儿子在陕西的名校西安铁路一中教书。

危老哥很是健谈。说东宝塔、说洪恩寺,只埋怨县里刊碑弄错了年代,“寺庙是明正德年间烧毁的,咋可能建寺庙的年代也是正德年间?咋可能才建起就烧了?建庙时间肯定比明正德年间要早!”危老哥的四间土墙房就建在原来的洪恩寺旧址边,寺庙残留的瓦片,有几片就盖在了他家的房上。

那时大家还不晓得保护文物。后来就懂了。

早先,大家拿东宝塔的砖回家拱门窗,东宝塔最下面几层快掏空了。后来知道应该保护,再也没有人打东宝塔的主意。现在,东宝塔周围一圈松柏已经高有数丈。

危老哥识字,当过三十多年村文书。在他看来,这个村子最特别的是:不过1000人的村子,居然有70多个姓氏。你说奇怪不奇怪?

羊山已经是1400米以上的高山,属于秦岭余脉。羊山顶上、洪恩寺边是缺水的。但是当地把草甸等处所叫荡。荡作为名词,指的是浅水湖,是积水长草的洼地。羊山早先的居民是湖广迁移来的?

危老哥说,以前羊山并不是谁都能够来定居,羊山早年是土匪盘踞的地方。

给我们带路的青年版画家、构元中学的尉迟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剽悍有匪性的人。做事毫不拖泥带水,偏又是很细致很耐烦的老师,指导了超过100人次的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美术展览,教出的学生每年都有考入艺术院校的!

——不过这是又一个故事,该在另外一篇文章说了。

引导

文/郭广华

“张平每次都考第一,性格温和,我觉得她当学习委员最有说服力。”李涛话音未落,台下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声音。

一种是支持李涛的,一种是坚决反对的。

支持者的理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平学习好,是同学们最好的榜样。反对者的理由是张平虽然学习好,但太腼腆,和同学主动交流意识不强,他们认为学习委员不但要学习好,而且还要热心帮助同学。

持反对意见的学生说的没错,张平确实不善与人交流,我也单独找她谈过,让她尝试着多和同学交往,但效果一直不甚理想。

这次我在班会上让全班同学推举学习委员,也早料到会出现上面两种不同的声音。我是想让张平亲耳听到大家对她的看法,借集体的力量来改变她。

我从内心想让张平担任学习委员,想让她在班级工作中锻炼成长起来。没料到的是两种声音辩论如此激烈,整整十多分钟过去了还没停下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此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又不能独断专行草草收场,我陷入了两难境地。

能不能有一种“一箭三雕”的方法,既让张平当上学习委员,遂了我和李涛等支持者的意,又能让持反对意见的同学心甘情愿地接纳这个现实。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同学们,大家先不要争论,我送给你们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很快平静下来,睁大好奇的眼睛望着我,我咳了一声,有板有眼地讲了起来。

“从前,有一个叫艾子的人坐船,船停在江边。半夜时分,艾子听见江底下一片哭声。仔细一听,是一群水族在哭。艾子问:‘你们哭什么?’水族们说:‘龙王有令,水族中有尾巴的都应杀掉,我们都是有尾巴的,所以在这里哭。’艾子听了,深表同情。忽然他看到一只蛤蟆也在哭,就很奇怪地问:‘你哭什么呢?你又没有尾巴!’蛤蟆说:‘我怕龙王要追查起我当蝌蚪时候的事儿呀!’”

故事讲完,一片哄笑声过后教室里又一下子安静下来。我瞅准时机问道:“同意由张平同学担任学习委员的请举手。”全班五十二名同学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包括张平本人。

我心中一阵暗喜,提高了声调说道:“既然大家没什么意见,下面请张平同学讲几句好不好?”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张平一脸自信地迈上讲台,异常坚定地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从现在起‘看我的’……”

没听出弦外音

文/王书伟

最近,我们部门承揽了一个工程设计项目,工期要求特别紧,须在一个月内完成。我们部门的童部长既兴奋又紧张,专门召开会议,要求所有人员都打起精神,每天至少加班两个小时,周末也不能休息,以确保工程设计进度。

我家离单位比较远,每天加完两个小时的班,我就准时往家赶。但回到家吃完晚饭,我还会在家里的电脑上再忙活一会儿,我就担心自己拖了大家的后腿。

一晃儿,二十几天过去了,距设计项目交工还有一周时间。还剩一个周末,我特别想休息两天,趁机恢复一下体能。周五下班前,童部长对大家说:“最近这个项目工期有点紧,大家辛苦些。明后两天是周末,做得好的就不用来加班了。”我心里直夸童部长体恤民情,反正我所承担的部分已经基本完工,只等最后两天统一审核就OK了。

周末,我在家狠狠地补了两天觉,把这将近一个月的劳累困顿给补回来了。

周一上班,我神清气爽地出现在办公室里,却只见同事们个个哈欠连天。我问他们:“你们这是怎么了?是不是都得了传染病?”

小周白了我一眼:“周末这两天我们都来加班到很晚,连续工作能不困乏吗?就你没来,在家休息当然舒服了。”

大家都来加班了?我一头雾水,忙问:“童部长不是说做得好的就不用来了吗?你们都没做完吗?”我话一出口,大家都斜眼瞅我,再没人搭腔。

午饭时,徐姐悄悄对我说:“小王,你怎么就不懂说话要听音儿呢?童部长说做得好的可以不来,那其实就是要求大家都来加班的委婉说法,你还真的就没听出来?!即使你都完成了,你敢说你的设计一点毛病没有吗?”

我对徐姐说:“可我前一阵子一直在家里熬夜工作呢。”

徐姐说:“你在家工作谁看到了?做事要做在大家眼皮子底下才行,以后你要学着点。”

下午,童部长特地过来检查我的设计。他发现了我的一个数据标注有点小问题,就狠狠地数落了我一顿。临走,童部长还斜着眼睛对我说:“别把尾巴翘得太高!”

快乐除夕夜

文/曹祎文

新年新气象,大年夜一大早我就看到爸爸在贴春联。春联不仅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更为节日增加了喜庆气氛。

我突发奇想,不如今晚就来个“春联知多少”趣味活动吧。我的提议获得了全家的赞同。于是我便忙开了,上网搜,从书本上找。为了提高大家的兴趣,我还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些奖品。

年夜饭后,我这个小主持人便宣布:“春联知多少有奖竞答活动暨新年联欢会正式开始!”“梅开春烂漫”我的上联刚出完,妈妈便抢着回答:“竹报岁平安。”我又接连出了几个比较常见的春联,他们都很快答上来了。“来几个有点难度的行不?”哥哥冲我说。“五湖四海皆春色”,爷爷思考了一会便接了下来:“万水千山尽朝晖。”看样子他们都是有备而来的呀。我一看奖品所剩无几了,必须出几个难一点的,我暗自思量着。

“辰岁腾飞惊广宇”上联一出,刚才七嘴八舌热闹的场景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一个个都作冥思苦想状。“哈哈!把你们难住了吧?”我得意地说:“下联是巳年奋博震寰球,不过我还得加上一个横批就是‘红包拿来’。”我双手一摊。大家哄堂大笑,纷纷递上红包。

真是“笑盈盈辞旧岁,喜滋滋迎新春”,全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除夕。

家乡情

文/黄文根

我的家乡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虽然很僻静,但在我心中却是最美丽的。

家乡的山美,从原野上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家乡的水美,河里的水清得可以清楚地看见河底的沙石,家乡的人更美,他们善良淳朴友爱。

家乡的四季都很美,春天,大地万物复苏,家乡的果树都长出了嫩叶,没过几天,都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原野上也都开出了许多不知名的野花。

夏天,果树上便没有了花朵,原野上的花朵也渐渐凋谢了,露出了果实的原形,树叶便开始绿起来,仿佛一个绿色的海洋。

秋天,果实渐渐成熟,树叶开始渐渐变黄,风一吹便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冬天;树也换了一套服装,把原有绿色的衣服脱了,换上了一套白色的棉袄。

我望着身边的车水马龙、高楼林立,脑海中又浮现出家乡青山绿水,繁花盛开的景象。

家乡不仅是山美水美,四季美,而且人也美,村里人在闲暇时都到提前预定好的地点,大家聚在那里聊聊天,听听音乐,其乐融融。家乡的人们心地也很善良,当听到村中有一家出了什么事,遇到困难时,村里人都会鼎力相助。有一次,有一户村民家的孩子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医生说要住院,他们家付不起医疗费,村里人知道后,大家都拿出家中的钱借给他家帮孩子治病,并祝福孩子能早日康复。

家乡的节日更是热闹,大家都聚在一起吃饭,说说往事显得格外热闹,每个节日,大家都过得很开心……

我望着周围冷漠的面孔,眼前又呈现出家乡人淳朴的微笑。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但是在我的心中那是最温暖的地方。

感觉金村

文/顾丽虹

金村是一片金黄的落叶,飘荡在岁月深处。

站在枝头青葱的模样,已很远很远。

我喜欢落叶的况味。

小时候常被大人带着去金村赶集,金村市井街巷的繁盛如同一个梦境,在记忆深处斑驳。那时,只要正在金村附近走亲戚的大人们说一声“去金家村喽”,我就会兴致勃勃地跳起来。也许因为年少,在逛街的快乐里,并没想过为何一个村会有方圆几里着名的集市,为何一个村会如我们所见的小镇一样繁荣?童年里没有思考,因而简单、快乐。

金村,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古村。旧时,金村与恬庄、福山、庆安是常熟北门外四个有名的古镇,这些,都是长大后才知道的。从古村,到古镇,岁月抹不掉滚滚红尘的痕迹,那些夹岸的榆槐呢?那些翩翩的慈乌呢?那些精巧的花园呢?

悠悠的脚步,总想去追寻悠悠的历史,那落叶的况味,让人依恋,让人遥想。

在长春堂一个颓败的院门上,挂着丝瓜藤蔓的一帘幽梦,一朵朵茂盛的丝瓜花,在苍翠碧绿的相映中越加明亮灿烂。于是,这沉静的夏日,这沉静的小巷,便生出了属于市井凡俗的丝丝生机。据说,长春堂曾是常熟地区“三鼎之甲”——吴中名医金兰升的行医之处,医术医德盛名一方,两朝帝师翁同龢也曾慕名前来就医。长春堂内的小天井苔渍斑斑,杂草丛生,那口寂寞多时的古井,早已被一人高的杂草盖没了井口,大家的兴致顿时激昂起来,一边以长春堂为元素编织着武侠、爱情甚至古屋丽影之类的传奇,一边抓着相机狂拍不已。长春堂木楼木柱、木门木窗,很是小巧精致,虽历经沧桑,风雨飘摇,但依然能读出当年的旖旎。那地上随意散落的摇车、线筒,让人立即透过厚实的岁月枝叶,望见了那个“笘毕家家墨,机丝处处梭”的金村。瞬间,我又开始恍惚,时光在我眼前来回穿梭,那明朝的织布声、纺线声嗡嗡嘤嘤,不绝于耳。

随行的文友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爱好,大家的口头禅便是“感觉”两字。寻访有感觉的建筑、有感觉的景致、有感觉的人物,乐此不疲。在王家花园的戏厅,大家流连于屋顶的雕梁,展开无边想象;在园茂里的井台,大家泼水嬉戏,溅落满地清凉的笑声;在北街王氏老宅,大家与居住在这里的一对老夫妻闲聊,感慨于他们的夕阳辉映情弥坚,一路行来,一路欢声,一路感觉无限。

因着这份感觉,我们在早春三月时节,已奔徐塘桥而去。因为“徐塘泛月”曾是金村八景之一,而徐塘桥依然横跨于乡野一角,这使得我们心念不已。三月的田野芳草葳蕤,麦苗青青,徐塘桥静静地卧在偏僻的旷野中,犹如一位清雅的古代少妇,端坐在时光的出入口,恬淡地微笑着。桥边,垂柳依依,如烟如雾。一位钓鱼好手屏气凝神,静观水面。而石桥缝里,竟斜里长出一棵树来,这树看起来已有些年头,但新枝疏叶,呈现一片浓浓野趣。古树倒映在水面上,更显出了徐塘桥的静美。而那一泓碧水,清澈得能照见我们的童年,能安放我们如今已无处安放的乡村梦。女子们欢喜至极,于是纷纷做了“雨中的丁香姑娘”,在古桥上留影,虽然今日晴好无雨,但因着徐塘桥的古朴情致,大家激情飞扬。

“朱扈千年春水渡,河阳一角夕阳山。垂垂杨柳门前碧,中有人家善闭关。年来满眼障红尘,何处扁舟访隐伦。安得移家此中住,卜邻更有素心人”。曾经的徐塘,扁舟古渡,翠柳绿堤,夕阳西下时,那种无法言喻的美,让书画大师吴昌硕诗兴勃发。而月下的徐塘,虽没有诗词记载,但在我的想象里,却比徐塘夕辉更具诗情画意:无边旷野中,古桥清流,一轮或满或缺的冷月,银辉熠熠,月亮倒映在暗波上,细细涟漪,碎了月之原形,桥畔的芳草中,虫儿唧唧……

感觉金村,那金秋落叶的味道,真的很美。

过年了

文/凡雨

妈说要过一个团圆年,我们全家都高兴。这是2010年度我家里的十大重要事件之一,因此年前几天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全家老少同心同德,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置办年货,贴春联儿,做年糕等,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终于到了年三十儿,该到上台表演的时候了,农民嘛,一年到头的忙活,都是为了过年罢了,开开心心最重要。所有的前奏都是为了在年三十儿这天晚宴的闪亮登场做准备的,家家如此。

年年岁岁花相似,人还是那些人,不同的是,今年过节有改变,大团圆成了一大亮点。所谓的大团圆就是我龙氏家族一个曾祖父分支的三十多户家庭几百号人口将要接受我老妈的邀请,来我家聚会过年三十儿。要知道这几百号人齐聚一堂,不是一个小概念这无疑似维也纳音乐大厅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音乐晚会,场面都是一样的浩大。

这么多人吃饭,做饭炒菜是个大问题,肯定得有人帮忙才行。不过按照习惯,家家都会有闲余劳动力来帮忙的,所以我和老妈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大家齐心协力七手八脚来烧菜煮饭,是件挺开心的事儿,正所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当然分工会有所不同:妇女们负责煮饭;男人们负责烧菜煮汤;老人和小孩则干些服务性的活儿。其余的还有些闲杂人等若实在找不到活干了,干脆让他们自己在外面烧火烤,此外还负责吹吹牛啊什么的,让他们谈谈生活,谈谈社会等,好让我们也增长增长见识。

要说老妈这次的决定那是相当的明智,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大家在一起吃次晚饭,不在乎吃多吃少,不在乎饭菜好坏,我说过,气氛最重要。一家人可以借此机会来加强沟通,共同讨论一些话题,增进了解,培养友谊。一家人嘛,当然得说一家话咯。

晚饭时分,一切就绪,随着礼花轰鸣,宴会正式开始。大家一致推荐我代表主办方发言。我觉得没有必要这样正式(又不是开会)就推辞了,经再三推辞无效,我只能以我几乎可怜的词汇开始了我的“演讲”: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侄儿侄女们,新年好!给你们拜年了,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幸福,工作顺心,读书学业有成。义我不才,斗胆恳请个位共举此杯,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福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语毕,掌声四起,响如春雷。大家沉浸在长久回荡的干杯声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幸甚致哉!

晚宴进入高潮,大家玩得非常起劲,这时,有人提出主义要对对联比赛。我当然更高兴了,因为这是我的拿手好菜嘛,谁叫我学的是中文呢!我认为我表现的机会来了,是该理论联系实际的时候了,我必须抓住时机。

“我来主持!”我义不容辞地站起来,“大家听好了,我们来行酒令,规则就是:自我开始依次出上联,其余人都来进行抢答,若谁给不出上联或对不出下联都罚酒一杯,一视同仁!”

我不假思索来上联:美酒喝起迎新春。弟夹着鱼翅对出了下联:佳肴吃着辞旧年。我默认地坐下,他得意地扫我一眼,也跟着坐下。四哥随即道:春风八面吹年来。大伯:冬雪四方报岁到。二叔继续:春播良种须勤劳。大哥道:秋收硕果要智慧。二伯又继续:勤劳人家年年岁岁皆有金。三弟对:和顺家庭时时刻刻是和谐。侄儿秋龙不甘落后,也出了上联:万鸟齐鸣青杠林。我再来:百人同饮盘龙寨。

所有现场对出的对联有三伯执笔纪录,并将此作为帖在各家门上的春联。

在一片热闹声中,电视里传来朱军大哥那汽笛般的声音,十二点的钟声到来,新的一年也到来。

谢绍辉老师评语:

本文写出了你家与众不同的过年规模和方式,新颖独特。语言上平实朴素之间显露出锤炼字句的精妙。技巧很有些吴伯萧《记一辆纺车》的味道》。

乡村电影

文/张燕峰

前几天,一个炎热的夏日晚上,小区里放电影,大家坐在大树下乘凉,摇着扇子闲话家常,孩子们追逐打闹,笑语盈盈。屏幕上的人物兀自热闹着,上演着各自的爱恨情仇。我突然很失落,不禁回想起二十多年前,在乡下看电影的情景来。

那时,放电影是乡间的盛事。由于没有电话,因此一个村庄要放电影,亲戚们就借一辆自行车四处出击通风报信。消息所到之处,整个村庄便沸腾了。大家胡乱地吃几口饭,急不可待地向村口涌去。晚霞还未褪尽,几十口人就组成一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向放电影的村庄进发。匆忙而杂乱的步履,纵声的谈笑,孩子的欢叫,田野里此起彼伏的虫吟声,汇成了一曲雄浑迷人的大合唱。

急急地赶到那里,电影还没有开演,幕布刚刚挂起来。可已经是人山人海,有的搬着小板凳坐在前面,还有站在椅子凳子上的,最佳位置已经被本村的人占据,外村人只好站在更远的地方,有的人甚至爬到了屋顶或者大树上。好在场院宽阔,无论站到哪个位置都能看到听到,只是偏着头,常常是一个多小时下来,脖子又酸又累。但这有什么要紧呢?看电影是精神大餐,不付出辛苦和劳累得来,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年龄小,经常被前面黑压压的人群挡得什么也看不到,急得又哭又叫,爸爸们便把我们抱起来,架在脖子上。这时,银幕上的一张张脸格外生动清楚,一颗小小的心充满了欢喜,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电影散场了,几十个人又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大家个个热血沸腾,还沉浸在刚才精彩的剧情中,兴致勃勃地议论着电影内容,谈论着自己喜欢的角色,表达着各自的爱憎。

夜深了,天空更加辽远苍茫,星星却还没有入睡,调皮地眨着眼睛。月亮升高了,玉盘一样,明亮地高悬在天空,月华如水,铺天盖地,路边的白杨、垂柳、麦穗、稻田,一切都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有着朦胧的美。草木的清香,谷物和野花的芳香,丝丝缕缕,钻进鼻孔,沁人心脾。远处的池塘里传出几声蛙鸣,树上几只鸟儿扇动翅膀,扑棱棱地飞向高处,孩子们困倦得睁不开眼,已伏在大人的背上睡得正酣。

到家,往往是午夜时分。睡梦中,还常常发出几声模糊的呓语,分明是电影里的某句台词。第二天,仍意犹未尽,孩子们上学玩耍,大人们出工,谈论最多的仍然是昨晚的电影。然后大家便热辣辣地期待下一场电影的盛装来临。

我的作家梦

文/曹含清.

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报纸,上面刊登着我撰写的商业软文。我坐在沙发上注视着它,脑海里浮现出很多年前的那张报纸——那是我首次发表作文的报纸,黑色的铅字带着淡香飘然而来。

那年我十三四岁,在故乡读初中。那时候我是一个瘦弱、腼腆的少年。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在日记本上胡涂乱抹,偷偷写点东西。我萌发了一个远大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名作家,让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字传遍大江南北。现在想起来,我觉得十分好笑,笑过之后便惘然若失。

当时我除了课本与《汉语词典》之外,几乎没有其它读物。偶然语文老师会带来一本薄薄的《中学生阅读》让我们看,像是一块鲜肉抛进饥饿的狼群。我根本抢不到手。我盯上了桌子上的那本厚厚的《汉语词典》,翻了翻一共一千七百多页。我决定要熟记它,还制定了一套识记计划。一年下去,拈拈折折,反反复复,那本《汉语词典》已经破损得面目全非。很多陌生而美丽的汉字渗入我的头脑。

有一次我花费很长时间写了一篇作文。至今我还记得它的名字叫《我的梦想》,至于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那天我突发狂想,想把这篇东西变成铅字,于是我工工整整地把它誊写到稿纸上,装进信封。我从语文老师那里借阅一份报纸,在报脚处寻找到报社的地址,将地址写在信封上。周末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怀揣着那封投稿信,骑车近一个小时来到镇上的邮局。我将投稿信小心翼翼地塞进邮箱,然后一边在林荫路上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一边幻想着邮递员会将它转交给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老编辑。老编辑认认真真地审阅着它,嘴角闪出一丝微笑。

我一次次鼓起勇气向语文老师借阅报纸,可是彻头彻尾没有发现自己的那篇东西。一个月过去了,在我将要绝望的时候那篇投稿信出现了转机。

我记得十分清晰,那天是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是语文课,窗外的阳光灿烂而温暖,白云犹如一艘艘航船在碧空飘游。语文老师刚踏上讲台,莫名其妙地将亮堂堂的目光投向我。他手里晃动着一张报纸,似乎要向大家宣布什么。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仰脸望着他。他清了清嗓子,用郑重的口气告诉大家说我的一篇作文在那天的日报上发表了。同学们的目光像是一盏盏灯光似的聚集到我身上,议论纷纷,接下来响起一片掌声。

老师捧着报纸将那篇东西念给大家,念完后在黑板上写下四组生僻的词语,问大家这些词语的意思。大家面面相觑,没人回答。他走到我跟前,双手摩挲着我那本破旧不堪的《汉语词典》说:“各位同学,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丰富的语言,希望大家热爱我们的母语,以后要多记,多写,也要多问。”

不久报社给我邮寄来了稿费,仅够买一条裤子,不过给我带来的喜悦却终生难忘。那种喜悦是看到自己的梦想开出一朵小花儿的喜悦。此刻想来,梦想需要恒心、爱心、信心去滋养,需要经过风吹雨淋才能开花,需要经过千磨万炼才能绽放光彩。梦想始终和我们站在一起,我们却总是冷落它,甚至背叛它,让它生锈,让它流泪,让它消亡。

从那之后,语文老师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藏书借阅给我,于是一部部厚厚的名著走进我的生活。我被那些大作家牵引,穿过海洋周游世界,跋涉沙漠坐看风云,返回自己生活的土地,我深知自己的贫乏与渺小,然而在梦想面前,每个人都是强大的超人;在梦想眼中,每个人都是会飞的天使。

很多年过去了,我的作家梦似乎成了天方夜谭。我大学毕业后从事文案策划工作,我写的东西经常变成铅字,不过大多是虚头巴脑的商业广告。我忙于工作与应酬,很少阅读与写作,书架上的文学名著落满尘埃,那些大作家在床头大声召唤,我却沉醉不醒。我的作家梦黯然无光,躲在桌子底下偷睡。我恍然觉得很多年前的那个瘦瘦的梦幻少年被酒水淹死了,被厚厚的脂肪埋葬了。

我想人生是一部书,由印着密密麻麻铅字的书页组成。每一页铅字,蕴藏着一个梦想,讲述着一段故事,或包含着美好,或包含着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