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语录 > 正能量

玩具的文章(精选18篇)

来源:秋雨露  编辑:qiuqiu 时间:2023-03-10 08:05:31 热点:玩具的文章

玩具的文章(精选18篇)

给父母买玩具

文/夏学军

父亲的生日快到了,我一如既往地准备着给父亲过生日。以往都是订个大蛋糕,再张罗一桌美味佳肴,家里人借此团聚一下。可今年是父亲七十大寿,不可马虎的,我想送一份别样的礼物——玩具!

听说在国外,赋闲的老年人都有相宜的玩具,商场也有老年玩具专柜,休闲的、益智的、棋牌、手工类、电子类等各色玩具应有尽有。我托朋友给父母从国外带回一个会做体操的小型机器人,能做缓解老年人关节痛的体操,父母一天两遍跟着做,又开心又保健。

国内老年人玩具不多见,但是很多儿童玩具也适合老人,我就一下子买了四个难度适中、带有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玩具:魔方、九连环、华容道、手工智力拼图。平时我们忙于工作,不能时时陪伴他们,买些玩具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为枯燥的晚年生活增添一点情趣。

收到这些玩具,父亲可高兴了,像个孩子似的爱不释手,不仅在家里摆弄,待琢磨明白了,还拿出去和老伙伴们一起玩儿。见人家半天比划不出来,父亲再得意地出手,赢得夸赞不说,心里还有满满的自信,被母亲数落成是“显摆”。我喜欢父亲这个样子,不失时机地鼓励:老爸就是聪明,人老脑子不老!

玩具的确能令老年人的大脑重新焕发活力,比如华容道就容不得一丝马虎,八十一步错一步就前功尽弃,没有好的记忆力绝对玩不转。母亲喜欢智力拼图,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拼着,有时候稍微慢了一点,一旁的父亲就迫不及待地想支招,两人免不了拌几句嘴,不过在我听来里面蕴藏着甜蜜与童真!

母亲告诉我说常常沉浸在玩具中而忘记了做饭,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破天荒地亲自下厨,虽然是简单的白水煮面,母亲竟然念叨不止十遍。我就笑父亲: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玩具,让我发现了父亲原来也是会做饭的!

有个成语叫童心未泯,其实老年人就是老小孩儿,也有贪玩儿的心,和下象棋一样,玩具也同样能令他们开怀。儿童利用玩具开发智力,老年人也能用玩具预防老年痴呆,甚至能减轻病情。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花钱买健康已成为时尚,从保健品中跳出来,给父母一份别样的爱,他们不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人也变得更加开朗,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有些糖果只是用来幻想的

文/安宁

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一个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之中,从小所有的东西,都需要与人分享,很少会有什么宝贝,是单独属于我自己的,甚至包括衣服,也常常是我和姐姐轮流穿着出去“炫耀”。所以我几乎不收藏任何的东西,除了我出版的书和发表的文字。我还因此有丢垃圾的癖好,每次将那些形同鸡肋的东西扔掉之后,我都有一种变得轻松的快感,好像世界一下子明朗起来,所有的阴郁都不见了,我又回归到童年时单纯快乐的自己。

而女儿阿尔姗娜显然与我不同,没有人与她争抢玩具,也没有人会让她“继承”旧的玩具,她所有的衣服和玩具,都是新的。甚至我想要一些二手的旧物,也找不到人给。女儿,也显然习惯了一切新的玩具,都独属于她一个人,所以如果在她与某个玩具亲密无间的时候,有人试图与她分享,或者将其从手里取下,她会用惊天动地的哭声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好像那根本不是一个玩具,而是她的生命,她用一切力量去捍卫专属权,就连将妈妈的衣服抓破了,也毫不手软。

当然,阿尔姗娜还在对自我进行初步认知的阶段,一切对她的判断,都还为时过早。我记得自己小时候,有人争抢自己的玩具,也会嚎啕大哭,伤心到连梦中都会抽泣。即便是姐姐穿小的衣服,还没有破旧,当我穿起,也会因为它已不是新的,很不情愿地撅起嘴巴。至于那些姐姐都无权得到的礼物,于我,更是被放置在高高的货架上,永远不能企及的梦想。那时如果想要买喜欢的东西,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回复,总是千篇一律的“没钱”。家境的困顿,让我从小就懂得一个道理,所有喜欢的东西,如果不费尽千辛万苦,是不会得到的。或者,即便奋力争取,也依然无法实现。世界上有琳琅满目的珍宝,可独属于我的,却是很少。

很显然,相比于我,女儿的人生的起点,几乎称得上优越。只要我一直可以挣钱,女儿随便想要哪个玩具,我都能为女儿支付。只是这样,也更让我觉得忧虑,担心女儿因此会变得没有节制,知道我们会满足她大部分的人生愿望,因此就肆无忌惮,用任性的哭闹,换取一切所爱的物质。而住在我们楼上的一户人家里,几乎每天,六七岁的小男孩都会与他的妈妈发生激烈的争吵,大部分的原因,是他想要某样东西,比如玩具或者电视的掌控权,都不能如愿。于是他的妈妈便常常将其关在门外,并用强制性的语气问他是否还要,不要就能够进屋,如果要,则继续被关。男孩大约已经习惯了,而且知道持续的暴力反抗会实现目的,于是便用踹门、拳打脚踢、大声怒吼等方式,表达他的不妥协。

想想,其实我们许多的成人,也都像小孩子一样,并不明白,有一些闪闪发亮的糖果,不是用来品尝的,而是挂在高处,负责满足我们虚幻的梦想。小时候家里有一个篮子,父母总是将好吃的东西放在里面,而后,站在椅子上,将其挂在高高的横梁中间,不管家中哪个孩子抬头仰望,都没有办法取下来,看一眼里面美好的糖块、饼干、鸡蛋,或者腊肉。它们就这样从年头挂到年尾,除了有限的几次,可以取出食用,大部分的时间里,它都悬在半空,骄傲地闪烁着无法企及的光芒。但也正因为如此,那个神秘的篮子,慰藉了我的物质贫乏的童年,让我始终心存着梦想,梦想某一天能够长得足够地高,可以踮起脚跟,就轻松地触到篮子的边沿,并取出那些珍藏的宝贝。

人生中的很多东西,大约都只是摆在橱窗里的样品,我们隔窗看着它们美丽的外衣,却也只能微微地叹一口气,幻想一下,便继续前方的行程。

不一样的童年

文/许双福

内蒙古自治区的阿鲁科尔沁旗是我的家乡,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我出生在这里。因父亲是军人,我们姊妹四人都是在阿鲁科尔沁旗的姥姥家长到上学时再由父母接到部队去上学。

我们是整天盼着父亲从部队回来,因为父亲回来了可以带一些诸如核桃、花生之类的“洋”东西,买冻柿子、冻梨。在那个年代里,在阿鲁科尔沁旗,一般家庭的孩子是见不到核桃、花生之类的吃食,冻柿子、冻梨也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买得起。记得我第一次吃花生,直接连皮一块放到嘴里,父亲发现后才教我如何扒开皮,核桃就更不知道怎样吃了,后来的水果糖、香蕉等,都是父亲教我们如何吃。冻柿子、冻梨,冻得跟石头一样,根本就咬不动,要放在凉水里慢慢地融化才能吃。

常言道:“见多识广。”经济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有时候,真是出尽了洋相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恐怕不知道“玩具”是什么,对于大多数家庭,玩具是奢侈品,家长们不曾有这个念头为孩子买上一件,能不让孩子饿肚子已是谢天谢地的了。

父亲在北京通信兵部工作,我在海淀区翠微路小学上学,每天下午上学时,必须从公主坟商场经过,都要进到里面转一转,在玩具柜台看一看。那时候的玩具,样数不多,很是简单的几种。我记得最为清楚的是用铁皮做的汽车,如果有幸的话,遇上哪位家长为孩子买玩具,自己便站在一旁看营业员为顾客试玩具,享受一下几秒钟的兴奋,但从来未曾想自己会拥有。

对童年没有多少深刻的记忆,太过于平淡。到了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我做了父亲,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幸福日子的开始,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已不是问题,玩具也不是什么新鲜物件。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们上代人的教育观念、生活方式被彻底颠覆。对孩子的培养已不是吃饱穿暖,而是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从孩子会笑开始,就时不时地给他教唐诗。上学了,为孩子报这个班那个课,恐怕孩子被落下,打下良好的基础,好有个不错的前程。每在节假日里,带孩子外出游览,逛公园,参观各种展览,培养孩子的兴趣,开阔孩子的视野。不敢说让孩子得到最好的,也要满足孩子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哪怕大人们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开心,别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孩子要有,别人家孩子没有的自己也要想办法去寻找。

两代人不一样的童年,不是个人能及的,是社会发展,是人类进步要走的一段路程。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思想意识也随着社会的进步紧随其后,把原本的生活、思维方式彻底地颠覆。记得我儿子七八岁时,我们缩衣节食为他买了286电脑,到后来的386、586,这要是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别说孩子了,就是大人也不知道电脑是什么。这就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社会,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日新月异的变化,带给人的是欣慰,是无比的温暖。

老妈的生意经

文/郭生珍

几年前老妈提出要摆个小摊做生意时,我和弟弟一致反对。我们都觉得,老妈在农村种了半辈子地,大字不识几个,哪会做生意呢!

想不到老妈特执拗,乘我们不备,在春节前打来了几千元的“年货”。无奈之下,我们只能牺牲春节假期,轮流帮老妈上街叫卖。

没想到生意还挺红火。尤其是元宵之夜,人们兴冲冲地出来看烟花。可那年市里提倡节俭,临时取消了烟花晚会。失望之余,人们纷纷扑向老妈的小摊,里三层外三层地抢购手提小灯笼和荧光发卡。三四个小时里,我们不停地收钱找钱给货,累得腰酸背痛。事后一盘点,那天晚上老妈的小摊毛入三千多。

乘着老妈小赚一笔,心情不错的机会,我又开始劝阻:“这次您运气不错,赚了点钱。现在见好就收,别再摆摊了吧!”

老妈一边点钱一边反驳说:“什么叫运气不错,年前我就打听过了,今年市里要取消烟花晚会,我才敢进那么多小灯笼。”

正在上商学院的侄子也帮腔说:“你们可别小看奶奶,这次的年货销售,奶奶事先有信息导向,进的是时令货,又合理调动了闲散劳动力以降低成本。完全能称得上一个成功的商战案例!”

敢情在这祖孙俩眼里,我们都是“闲散劳动力”!可是仔细想想,这个春节我们少喝了几场酒,帮老妈赚了点钱,也挺好的。

开春后,尝到“甜头”的老妈又到市场上“信息导向”。这次她得到一个南方来的钟表匠指点:“现在独生子女多,人们都舍得给孩子花钱,你摆个玩具摊肯定错不了。”

那个钟表匠的话没有错,一年多时间里,整条街上就一家玩具摊。老妈还时常催促我在淘宝上给她搜寻物美价廉的货品,使她的小摊上“抓眼”的小玩意层出不穷。顾客络绎不绝,收入也水涨船高。

侄子放暑假时,再次“点赞”了奶奶的生意:“搞市场调研抢占先机,货品及时推陈出新……”

去年夏天时,玩具生意在同行竞争中变成了清汤寡水。老妈见旁边卖手串饰品的小两口忙得不可开交,就扔下自己的玩具摊,帮他们看货收钱,当起了“义工”。

想不到几天后,那个卖手串的小伙子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他们是外地生意人,举目无亲的很可怜。手术治疗期间,老妈帮着照顾病人,还从家里煲鸡汤送到医院。小两口感动得直掉眼泪。

半个月后,小伙子痊愈出院,给我老妈说了实话:“我们是来这里找销售点的,马上要到别的城市去拓展市场,等我们走后,你就做我们的代销。”

半年多时间里,手串饰品生意异常“火爆”。一个夜市卖个六七百元稀松平常,有几个月份老妈的纯利达到三四千以上,比我们的上班工资都高。

老妈的生意经越唱越红火,不知道这一次,侄子的商学院教材里能不能查找到老妈的成功“秘诀”。

陀螺,人生

文/汪震宇

小时候,曾玩过很多种玩具,也曾亲手拆卸过许多玩具,但印象最深刻的玩具,却莫过于陀螺。也许,陀螺并不能说是一种玩具,如果说陀螺是单纯的一种玩具,那么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人热衷于玩陀螺呢?

现在,小孩子的陀螺已经越来越简单了,完全没有曾经的陀螺那种“难度”.我想从前的那钟陀螺才能够算是真正的陀螺,现在不是还有很多老年人玩那种陀螺吗?

那天,我有幸再次看到了一位老人家在玩陀螺,这使我想到了童年,想到了那个疯狂的“陀螺时代”.

看那鞭打着且高速旋转着的陀螺,一个个优美的跳跃,她舞动出了我们最美丽的人生。她那一段段优美的“舞步”,将思想送去了希望的城。

左一个轮回,右一个轮回。那旋转着的陀螺,就像一个个快速旋转着的小年轮。也许只是一种信念,支撑起左右千年。

如果说陀螺是一种人生,或许她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张牙舞爪,只是那样安静地旋转着、舞动着,为生活留下最精美的曲线。也许是最无力的陈述,也许是最苍白的画面,陀螺就那样寂寞的旋转着、舞动着,舞动出了灵魂深处最美丽的渴望。

微风袭来,卷起了一拨又一拨的似绿非黄的叶子,然后,猛地甩向在了行人的脸上、路边的车窗上,然后洒落一地。然而陀螺却仍然那样旋转着、无所顾虑地高速旋转着,似乎这世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清晨的阳光,伴随着那一阵阵的微风,显得是那么的轻柔、舒适,温暖的铺洒在了飘满树叶的大地上,那薄薄的一层似绿非黄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富有童话色彩。

或许哪一天,我也会有一个像模像样的陀螺,我也会在一片平地上不断鞭打着,旋转着。我不喜欢如今商城卖的那些电动的陀螺,她只会那样疯狂的转着,永无止境的转着……又或许我不会拥有那样的一个陀螺,至少现在不会拥有。

那飞速旋转着的陀螺,或许她旋转出了人生的全部,又或许她只是一个旋转着的时间轮,她就那样高速旋转着,直到生命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人生,固然有着陀螺般的艰辛,但更多的是陀螺般的顽强,她不会轻易让风雨吹倒,她只会那样优美地旋转着,舞动着……

打陀螺

文/孙跃泉

我已是满头银发85岁的老翁,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到隆冬腊月,有钱人家的小孩都在屋里放一个炭火盆,上面烧上木炭取暖御寒,暖暖和和,安然过冬。

可是,我没有这个条件。小时候家境贫寒,饥寒交迫,只有在室外玩耍。室外冰天雪地,滴水成冰,我最常玩的就是在地上打陀螺。这种儿时玩具,形状略似海螺,是用木头制成的,上大下尖的圆柱锥形,锥底镶有小钢球或小铁球。玩时,先用绳子缠绕,用力抽拉,使其直立旋转;然后,拿小鞭子,不断地抽打,使它不停地旋转,这是一个人独自玩耍的方式。

还有两个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方式。各自用自己的陀螺,你东我西,用鞭子使劲儿地抽打陀螺,和对方的相互碰撞,如果把对方的碰倒,陀螺不会旋转了,就算是赢了。就这样我们玩得满头大汗,忘记了寒冷。这便是我的儿时乐趣,打陀螺陪伴我度过了隆冬腊月,度过了快乐的少年时光,让我终生难忘。

如今,我的重孙子、重孙女们已经会玩电动陀螺了,他们过着快乐的少年时光。他们家专门有一间玩具屋,摆放着数不清的电动小汽车、小火车等各式各样的现代玩具。重孙子、重孙女们在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室内玩耍,这真是“新旧社会两重天,太平盛世乐少年”啊!

催人上进的秘诀

文/闫晗

我通常不太喜欢试着说服别人,因为人的思维都有一定模式,想法的改变通常得靠顿悟。说理其实是一种徒劳,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种想法很正确,但说到底也是一种逃避,害怕遇到障碍而懒于面对需要跟别人沟通解决矛盾的时刻,对顺利说服别人达成一致的美好结局没有任何期待。

早年间我看过一个谈话类节目,几个主持人在谈论爱情与婚姻,朱迅说她有个不好的习惯,刷完牙不盖牙膏盖子,不放回原处,弄得乱糟糟的。在家爸妈也批评她,可就是改不了。但结婚后,她老公,也就是当时央视另一位主持人王志,发现了这件事后并没有指责,只是说:“你如果能把牙膏盖子盖好,我会更爱你的。”结果很神奇,朱迅居然就改掉了原来的习惯,每次洗漱完都能整理好。

当时我妈作为观众,在旁边发表议论说:“我才不信呢,这不是瞎扯吗?”我的人生阅历不足以支撑我对此事做出判断,只是暂且存档到脑海中,印象深刻。多年以后,在屡次劝说一个三岁小朋友把玩具收好无果后,我突然想起了这个句子:“你把玩具收好,我会更爱你的。”效果果然神奇,小朋友想了想就去收玩具了,他想做一个得到更多爱的人。如果跟他说的是“你怎么老是不会自己收玩具,搞得乱七八糟的”,他一定会撇撇嘴,继续我行我素。

我仔细想了一下,这两种说辞在激励人的动机上是有区别的:一种是怕被他人嫌弃而选择某种行为,另一种是为了自己变成一个更好更值得爱的人而努力。即使两者短时间内都能够奏效,在境界上也有所区别。

这世界上没人喜欢听训诫,以批评指正为核心内容的“好心”谈话总会引起很大反弹,上来劈头盖脸一通评价,然后列出你应该如何如何,否则就遭人唾弃,只能让我们感受到萨特小说中的“他人即是地狱”,觉得世界都好讨厌。

另外,给别人提好的建议时说话技巧很重要,网上有条微博是这样的:不要说“你太黑不适合这款粉底”,要说“你用这款粉底显得皮肤黑”;不要说“你腿形不好穿不了这条裤子”,要说“你穿上这裤子显得腿形不好”。一定要把责任推卸给衣服裤子和化妆品,而TA本身,一定是完美无缺的。

心情孩子

很多时侯,我们就像一个孩子。总是对自己所看到的某样玩具非哭闹着要得到手,然而真正拥有后看到别的小朋友手上的玩具又把拥有的丢弃。对别人手上的东西又哭闹着强求。

倔犟好像不是错,但是当满屋的玩具在你眼前。不开心时依然不快乐。

有时过于的强求和满足拥有未必就是幸福。

所以做个乖顺听话的孩子未曾不是件好事。

轻淡的对待每一个见过的玩过的东西,不曾拥有,只是偶儿触碰。不曾拥有所以也无所谓失去。

活着人与人之间总是有距离,无论你怎样的努力,心总是无法穿越。

朋友间常常是你想帮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太多的人只是相拥后各奔东西,无论你有多不舍。留下的只是思念,牵挂。更多的却是淡忘。

真正在意你的人,无论你在天崖都会找到你。

我们都像一个心情孩子,不断的拥有,不断的失去。

时代在变,人在变。太多的事与人也在不知觉中变了。

认为长大了的时侯,其实正是一个心情孩子的表现。

记忆啊!就像老去的座机,记忆虽在,却也虚无。就像昨夜梦里的泪水,真实的感受,却也虚空。就像杯里的茶叶,慢慢的品下去,淡如白水。直到倒去。

我或是你,谁是那老去的座机?梦里的泪水?杯中的茶叶呢?

献给孩子们的歌

文/张朝林

如今的孩子们赶上了好时代,玩具应有尽有,布娃娃、橡皮动物、机器人、卡通片等墙角一大推,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地跑的满屋子都是。可是,缺少了童趣。

七十年代的我们,生活是苦的,童年是甜的。童年里,我们没有一件购买的玩具,但童年依然快乐——因为我们拥有自己发明创造的、数也数不清的玩具。那时候,柳树林,小溪边,小山包都是我们的家,木棒、柳条、竹叶、黄土等都是我们发明玩具的材料。形形色色的玩具,隐藏着童年的乐趣、智慧、理想。

树林里,拣三处阴翳,那就是过家家的三个“家”。

过家家,一般分三个家,每个家由两个“大人”、三个“碎人”组成。当“大人”的,必是智、勇双全、人缘极好的男娃。那时候,与我同年的姑姑,漂亮、温柔、细心、善良,大家争着她来当“内人”,姑姑偏偏选中我来做她“当家”的“大人”,没有走进过家家的角色时,我依然喊她姑姑。一旦走进角色,我就学父亲的样子:“哎!内人。”她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哎!当家的。”

过家家开始了,三个家张罗着装饰屋子,操办酒席,规矩有一条:就是不许相互间偷看。完毕,评出一二三来。

比赛开始,我是“大人”,指挥着“碎人”——根子爷和诚子爹运材料,我造房屋,“内人”姑姑主办酒席。

我用玉米秸秆,搭成一个小屋,青翠的树枝铺成屋面,门前用两个树枝插上,成为两棵“梧桐树”,树叶铺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从门前通向远方,用小铲子,拍出一个平平的院子,扎上篱笆,将树叶撕成芭蕉叶的形状,栽在院前,野花插满院头,院落的正前方对着南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韵。

房屋建好了,开始添置家具,黄泥拍出一张“八仙桌”,捏出四条凳子,黄泥做出八个酒杯。那时候,传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周总理拿出“九龙杯”招待尼克松,茅台酒往“九龙杯”里一倒,九条龙就飞舞起来了,惊呆了尼克松。我也在每个杯子上刻出龙来,想用这个创意,出奇制胜。

“内人”姑姑,精心准备酒席。巧手的姑姑,将碎瓦片打磨成或椭圆、或圆、或方形、或菱形的“盘子”,摆在“桌子”上,美极了。采来的形状、颜色各异的树叶,切成“扣肉”、“肘子”装进盘子了,五颜六色的,成为艺术品,树上的几只小鸟,也乐得直唱歌。

开始参观、评比了,我家的创意,惊呆了万爹、晨爹他们两家子,第三名的万爹,唉声叹气,他的“内人”和“碎人”也垂头丧气的。

童年的我们发明了许许多多的玩具,把竹筒的一头打开一个小洞,另一头全打开,在一个木棍一端系上布团,成为一个“活塞”一把水枪就制成了,夏天里,我们用水枪打仗。木头被我们削成各式各样的手枪、步枪、冲锋枪、机关枪。黄泥巴,被我们雕成汽车、坦克、大炮、飞机,最有趣的就是造“土炸弹”了,比比谁的响声脆、威力大。我的“土炸弹”在比赛中,多次被评为第一。万爹的“土炸弹”要么不响,要么就是“呼哧”子,每次比赛都扫尾。他想造出响炸弹,不得不将自己舍不得吃的水果糖塞给我,向我学习造“土炸弹”的秘方,我把三个技巧传给了他:第一,选材,用黄泥土,无沙子,和泥软硬适中,软了,响声小,硬了,炸不开,没响声;第二,制作,捏成碗状的“土炸弹”薄厚要匀称,边缘要在同一个平面上;第三,使用,往下甩的时候,口向下,要垂直,这样,炸弹里的气量足,炸得响,偏了,炸弹里的气量少,就是“呼哧”子。

这个秘密泄露了,大家做的“土炸弹”个个响声震天,都是第一。

两个山头,两军对垒。我为“红军”,铖爹的那一方为“蓝军”。

每个军队,拥有15个人,武器装备,是两军的秘密,只能等到战争时,才可暴露,一决雌雄。

我是军长,挎一支用木头削成的“三八大盖”盒子枪,万爹背着木制冲锋枪,腰间别着木头手榴弹,俨然一个威武的士兵。

我军山头,有草丛隐蔽,“蓝军”那方,暴露在一个光秃秃的山头上。

我命根稳爷为“侦察兵”,潜入敌阵地,摸清敌情。

头盖柳条帽,身缠绿草藤的根稳爷,轻轻地爬,慢慢地挪,在我看来,那是一个移动的草垛,缓缓地在敌阵地前沿停下来。

摸清敌情的跟稳爷爬了回来,得知敌情后,调整我军进攻方案。

“呯”,我叩响自制的“打火枪”,一声令下:“冲啊!”我军跃出草丛,向敌阵地冲去,敌方也纷纷跳出战壕,扑了过来。两军提前“约法三章”,只能在五米的地方开战,一轮一轮上战,谁拿不出新式武器,谁算输。

第一轮是步枪战,双方端着步枪,嘴里不停地喊:“啪啪啪”,这一轮不分胜负。第二轮是冲锋枪战,又不分胜负。第三轮、第四轮也不分胜负。第五轮,敌方无新式武器了,我方万爹,抱出自制的“炮火筒”,学着王成的样子,巨人一般,立在山头上,拉响“炮火筒”,只见“炮火筒”里的烟灰飞了出来,他高喊一声:“祖国万岁!”跳入敌群,同归于尽。我方大获全胜。

我欠孙女一个年

文/陆地

孙女今年6岁了,她出生在省城。孙女刚会走路,妻子就被儿子媳妇从乡下接到城里去了。渐渐地孙女开始会说话喊人了,偶尔在电话里会埋怨我,不去看她,不给她买玩具,自从上了幼儿园,我感觉孙女越来越活泼可爱了。

孙女越来越懂事,经常晚上通过她奶奶的手机跟我视频,高兴时儿歌唱得特好听,小舞跳得很棒!只要放假,我都会买上好多玩具,坐车到省城带孙女逛街、逛公园。

俗话说“锅不热饼不靠”。也许因为平时放假我总能带一些玩具到省城看她,这两年孙女变得越来越粘我了。特别是一到过年,她就每天打电话给我,问我放假还有几天,说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好多玩具,有小汽车、小轮船、小火车……暗示要我给她买玩具。去年我骗她,这个春节爷爷在老家过了,孙女听后,顿时就大哭起来,我赶紧笑着说,爷爷骗你的,后天叫你爸爸开车带爷爷。

今年过年前,说好的他们回老家过年。后来,儿子单位安排他到国外考察一个工程项目,就临时取消回老家过年了。妻子在电话中叫我早点过去,把房子门窗擦擦。孙女抢过电话,大声地说,爷爷我们等你过年。我满口答应,年三十我一定给你带玩具,带好吃的来。我向孙女保证时,孙女在电话里开心地叫道,妈妈,爷爷要来过年了!。

腊月二十九,一大早,我的手机直叫,我拿起手机,一看微信是妻子的,一打开,却见孙女笑着叫我爷爷:你看奶奶和妈妈买了好多羊肉和牛肉,还给你买了两瓶酒。爷爷明天啥时到啊?我赶紧向孙女保证,宝宝,爷爷明天下午准时到。

第二天中午吃过中饭,我急忙到超市给孙女买了一辆电子遥控小汽车以及她爱吃的零食。回到家,正收拾行李。正准备出门,突然接到电话通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下午三点返回单位开会。会上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乡镇村居开始设立防疫卡口,这个春节全员上班不放假!

疫情就是命令,孙女就是再怎么盼望我陪她过年,我也只能向她表示歉意了。当晚,当孙女与我视频时,看到我戴着口罩,膀子上套着红袖章,站在路上向行人散发防控疫情宣传资料时,她没有哭,没有闹,好像一下子长大懂事了,她冲我挥挥手说道,爷爷保重,等疫情结束,你来送我上幼儿园。

虽然今年过年,我没有带孙女逛超市,游玩公园,没有给孙女讲故事,没有和她玩游戏躲猫猫。但孙女每天在她那块小黑板上,用彩色的粉笔画上太阳、小鸟、树木、小草,歪歪斜斜地写上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有时还画个口罩,然后用手机拍成照片发给我。二月过完了,我依然不能进城看看孙女,陪她玩玩游戏。但我知道,今年我真的欠了孙女一个年,而这个年,对已经六岁的孙女来说,是她在成长的道路上一个最难忘的年。

猫的疑问

我被抛弃了,在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被抛弃了,虽然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或许我做的什么事情在他们的眼里都是错的吧,但是我没有想过我会在某一天被抛弃掉,因为他们曾经说过:“白白,你好可爱啊,真是离不开你。”那最后为什么要抛弃我啊,我应该早就明白的,毕竟隔壁的小黑也曾和我说过一样的话,可是最后呢,还不是走了。

现在看到这儿你可能有两个问题要问,一是我怎么会人类的语言,对的,作为一只猫,我知道我理应不了解人类的语言,但是我并不是一只普通的猫,我清楚地了解所有生物的语言,知道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了解他们是脾性,但是最终还是免不了被抛弃为什么呢?我敢说他们这些人类还是没有发现我的秘密,白天我还是一个可爱的猫,习惯晒晒太阳,晒晒我白白的肚皮,晒晒我我可爱的耳朵,晚上在他们为我准备的粉红的小窝中。即使我表示过很多遍,就是我不喜欢躺在那个有那个他们说的小芭比娃娃陪的粉红小窝中,可是他们不懂啊……真是伤脑筋。日子就这样的在他们喜欢和我的不喜欢中一天一天的过去了额,我就是时不时的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那些在他们的眼里是所谓的闯祸的事情。

虽然这样子,但是我真的没有想到他们会将我赶出家门。或许是因为有了一只新的 可爱的玩具,对于玩具这个称呼我是百分之百的讨厌,这样子就意味着我也是一个玩具,一个可以随意被人丢弃的玩具,不过又不得不承认我的确是一个玩具,一个可以被随意丢弃的玩具,就如我现在的状态,一个被丢弃的状态。一个新来的入侵者抢了我的位置。造成了现在的状态,我走在一个下着雨的路上。

还有一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就是那个关于小黑,小黑说起来应该是一个我的恋人,后来离开了我。它曾经讲过我们要一起看每一个日出和日落,等到我们慢慢变老,我们已经挖好了两个坑,希望我们能葬在一起,但是在那两个坑还没有被雨水冲平前,它已经离开了我。

我对于小黑离开的原因有点模糊,片段一:小黑突然跑来对我说:“白白,我要走了。主人要搬家了,我要走了。”小黑说完就走了。“那么我呢?”就这么走了那我怎么办呢?片段二:“白白,我们分手吧。我对你已经没有感觉了。”感觉算什么呢?拿没有感觉来当借口的猫,最没有品了。片段三:“白白,这是我的新女友,就是你看到的这样我抛弃了你。我们好聚好散吧。”“白白姐,我会照顾好小黑哥的,你放心。”放你妹个心,我又不是***,有必要吗?我还迫不及待你照顾不好它呢?

总而言之它,小黑,已经走了。现在的我在一个没有它的地方。过得很好,很好。曾经的那些誓言就在风中飘逝,爱情什么的最无爱了,抵不过距离,抵不过小三,抵不过时间,甚至抵不过那些所谓的飘渺的感觉。

我现在时孤单的一个人走在泛着橙黄的路灯下,如此温暖的灯光下的我却是如此的寒冷,它们都不在身旁,我想是时候,我一个人走下去,走完这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了。希望明天的阳光是温和的……

布老虎

文/虔谦

眼前放着一只黄、黑、红、绿、粉数色相间的布老虎,这是我在西安旅游时在一位老乡的铺子前买的,那铺子就在骊山脚下。我喜欢这些由老乡们自己制作、充满乡土气息的手工品。

我来西安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去茂陵瞻仰霍去病墓。反复端详着这只布老虎,我想:是孩子,应该都玩过玩具,曾经跃马横刀、千里奔袭、大战漠北、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他在孩提时光里玩过什么样的玩具呢?

忍不住好奇,我上网查询布老虎的历史。一查方知,原来早在2008年,布老虎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老虎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经不可考,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布老虎来自中国先民的虎图腾。虎图腾被认为源起华夏人文先祖、三皇之一的伏羲。伏羲存在的年代大致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了约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便在陶器、石器以及玉器上,刻或画上类似虎的图形。在稍后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以蚌壳砌成的龙和虎,它们被放置于墓葬主人的两旁。资料还显示,数十年来,在全国各地陆续发现的大量汉朝早期的岩画中,出现了猛虎扑羊的形象。

华夏先民崇拜虎,做虎、画虎。西汉可以说是汉民族的少年时期,这个年代,有了虎的岩画,更有了虎的石雕。一尊蓄势待发的猛虎石雕,就置于霍去病墓周围纪念碑式的石雕群中。汉代已经有了丝帛和布,也许,作为对华夏先民虎图腾的传承,西汉真的就已经有了布老虎;更也许,中华一代年轻英雄霍去病,在他的孩提时代就曾经玩过布老虎!

霍去病墓旁,排列着各种动物石雕:马、牛、虎、野猪、怪兽、熊等等。它们个个威风而厚重,结结实实地反映着汉民族少年时代的初心和雄胆。在茂陵博物馆,我还看到了多尊西汉陶俑以及陶做的动物,如陶牛。霍去病是个私生子,童年早期在奴婢群中度过。作为婢女的霍去病母亲卫少儿,女红应该不错,可以为自己的孩子缝制布玩具。除了可能的布老虎玩具外,我推测霍去病孩提时代玩耍的东西中,石头、陶器乃至弓箭都在其中。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几乎不能被称为儿童玩具。但是在两千多年前,没有纸,没有塑料,更没有电脑一类,孩子们只能玩那些最接近大地的东西:石头、泥土以及它们的制品。这些制品中的多数,便是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们:天上的鸟,水里的鱼,田里和路上的牲口,林中的猛兽。这些“玩具”从小锤炼、塑造了孩子的心性。霍去病在汉匈之战中横空出世,追亡逐北,战无不胜,诸多成因中,也许就有他孩提时候的“玩具”,包括那憨厚而又威风凛凛的布老虎之功。

科技的发展使得时代的跨越呈现巨大的加速度态势。在我儿时玩的东西中,石子沙包占了很大比重,真正秀气的玩具寥寥无几。物以稀为贵,不到特别需要的时候,我也舍不得玩它们。这么看来,我与英雄霍去病之间的距离,竟然似乎还小于我跟新一代孩子们的距离!

不过,我说的也不全对,因为那日,当我向儿子介绍这布老虎的来头时,他凝视了它许久,告诉我他真喜欢它。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承,就像老子说的那样,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千年滴水,塑造着山岩的形象和性格。

我将这只从西安带回来的布老虎捧在手上,它金黄底色,黑色条纹,耳朵竖起,双目圆睁,红色的胡须挺向两腮。它身躯与四肢一体,古朴及敦实威风的样子让我感到一种难言的熟悉和亲切,让我联想到霍去病墓旁那尊形象厚重而威猛的卧虎。在我眼里,与那些昂贵的玉器相比,这只布老虎是无价的。我和它默默对视,仿佛有灵犀穿越千年,让我感慨万千,浮想难断。

纸模

文/伍柳

记得上小学和初中时,我喜欢做纸模。从文具店买来飞机、舰船的纸模图纸,回到家专心致志地剪贴、装配。做完了一个纸模,就有一种成就感。

多年以后,当我再去文具店和玩具店打听是否有纸模出售时,售货员不屑地说:“现在谁还玩纸模?早过时了!”

我无言以对。确实是这样,现在孩子们的玩具很多都是高科技产品,只需简单地动动手指,拨动几个按键,就能将玩具玩出花样。可我发现有些孩子对那些高科技玩具似乎兴趣不大,摆弄几下就兴味索然地将之扔在一边。

总觉得这样的玩法是不是缺点什么,比方说,这些玩具都是现成的产品,孩子们缺少了参与的过程。我们小时候,玩的结果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其中。就拿纸模制作来说,最令人投入的就是整个剪贴装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增加了知识,增长了见识。经过自己的双手,将一个个零部件装配成一个立体的模型时,那种愉悦感是令人陶醉的。

所以,不要小看纸模这种基础的手工制作,它的意义还是挺大的。当然,这只是一己之见,不知是否也过时了。

梦想的名字

文/陈思颖

“梦想”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抽象的名字,你呼唤着它,它却没有回答。

小时候瞧着父亲一伸手臂便轻而易举地取下高处的玩具时,梦想是长得够高,这来源于最原始的渴求;童年岁月里看着老师轻描淡写地解出令我苦思冥想的难题,梦想是更加聪明,这来源于对能力的向往;再大一些,梦想便五花八门了,各自心里都有不为人知的梦想,或茫远或切近,仿佛巢中的雏鸟幻想苍穹,在脑海中勾勒着从未目睹的风与云——这都是梦想。

只是星霜屡变,浮花浪蕊侵染着心中努力呵护的梦想,但随着对事物的认知渐渐成熟,那份对梦想的热情也淡了。当他人问及“梦想”时,只是敷衍地摆摆手:“找个好工作,买间够住的房子。”

——梦想,只能在多年以后用来为青春凭吊吗?

我怀着这样的疑问,在与曾经的老师的交谈中提及:“我的梦想——好像没有吧,就算有也不怎么可能实现。”梦想的吸引力已被光阴湮灭,我们不用踩凳子便能够到高处的玩具,但那玩具早已被摒弃;我们能漫不经心地报出从前题目的答案,而心中空落落地没有为自己响起掌声。我如是想。

老师眯着眼问:“那你在为了什么而生活呢?”

我愣住了,想不到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是我从未想过的。

于是老师淡淡道:“梦想像空气一样,即使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却无时无刻不在依凭它而生存。”

这句话在当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只是在某天读书时看到林语堂的一句话:“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

这时我蓦然明白了老师的深意,周围的空气猛然炽热起来燃烧起来,焚尽了岁月的桎梏和世俗的牵绊,久违的热血从心灵最深处直涌到喉头,火辣辣地想呐喊什么被遗忘很久的名字。

“梦想。”

是的,我的梦想从未远离。巢中的雏鸟才刚刚展开翅膀,尚未迈进天空又怎能退缩?足下是庸人的渊薮,而当年指引我催促我的太阳在天际从未西沉——这未知的诱惑的光辉正在远方,纵使阴霾未散风暴临近,那黑得明亮的正是归宿,所有的一切从这里出发——付诸以行动的神圣!也如古龙所写:“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这距离纵然风雪交加电闪雷鸣,磨钝了我的喙折断了我的翼,在最后一滴血挣脱身体之前都拼命朝着那唯一的光源,在一片混沌中,那是我心所向,那是我心所归。

“梦想”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抽象的名字,你呼唤着它,它却没有回答。但我始终明白,它就在前方,以最美的姿态,等待着我的拥抱。

娃娃篮

文/吕晓丽

几年前,在一个公众号上第一次看见传统民间玩具娃娃篮,觉得它像我老家元宝篮的精缩版,很喜欢。只可惜,信息不详,可爱的娃娃篮来自哪里,也打听不出来。去淘宝上搜,浏览的小竹篮不少,可造型上感觉都比不上娃娃篮。看看再看看,依然如此。

寻访娃娃篮,就成了心中的一个结。找娃娃篮未果的情况下,2018年,在老家四月八的庙会上,见一个人在卖元宝篮,手艺也不赖。问能编小的不,口径一拃多长。他说可以,我交了订金,约好端午节回去时取。结果很失望,篮子大到快40厘米不说,外形也由元宝变成了鸭蛋,走形严重、不对称。对方说,小的难编,竹篾细,篮子底小,脚踩不住,不好拿样儿,宁愿编大的。

篮子越小越难编我早知道。当年,老家的二伯给我编小荆条筐时就说过。后来也让村里的人编过小篮,但都小不下来。我想问题还是出在主观认识上。他们想不通,要那么小的篮子干啥用,没用的东西费那事干啥?同时,习惯了平时的编筐尺度,离开这个度太多,审美上难接受,最终篮子的模样不自觉还是依心样而出。

毫无商量的情况下,呈现出的集体心理定势,我想这就是习俗吧。在我老家,元宝篮就是生活用具,仅为实用,玩具小篮子则是细高粱莛扎制的小笆斗。

去年9月,我又一次在网上遇见了娃娃篮。一看拍摄时间不长,地点虽不具体,却提到了鲁山西部的集市,一辆三轮车上放了七八个小娃娃篮,很耀眼。

心仪已久的娃娃篮应该出自鲁山,距我老家泌阳不算远。自己从小也生活在豫西南元宝篮文化圈中,对这样的形神有深深的认同感,难怪当初一看到娃娃篮就那么合心意。

费了一番周折联系上照片的拍摄者,巧的是,他也是原来那篇公众号文章的作者。从他那儿,我了解到,娃娃篮的制作者宗大爷年事已高,现在很少编了,独居,无电话,想联系只能登门。此外,想买娃娃篮,鲁山的老会上有卖的,只是现在卖家不多,偶尔还能碰到。

于是,一个细雨纷纷的周末,兴冲冲前往。

兴奋之余,想起南阳的方城石猴,多年前寻访它的心路历程和这次多么地吻合!长时间的念念不忘,如今终于有了努力的方向,如同孩子见到喜欢的玩具想立刻拥有,心情急切而焦灼。

在众多的民俗工艺品中,我偏爱它俩是有原因的。作为传统民间玩具,特别是河南当地的,在我注意到它们时,依然是活态的,即做它、用它都是当地生活、风俗习惯的需要,而不是游离生活,单纯作为民俗文物或者工艺品存在着。它们根植大众生活,材料天然,形态古朴自然不媚俗,乡土气息浓,承载着一方人的情感与童年记忆。

在鲁山江河村我终于见到了宗大爷。谁知老人因身体原因已有两年不编了。他看我大老远跑来,又觉得过意不去,很犹豫。见状,我也不好再勉强。但在交谈中,我对娃娃篮的认识更丰满了。

过去,鲁山山区丘陵地带盛产竹子,竹制品使用广泛。小孩过满月,姥姥家要送个玩具小竹篮,以示纪念,这种小竹篮在当地叫娃娃篮。娃娃篮是元宝篮的缩小版,口径约25厘米。作为就地取材而成的传统玩具,长辈们借用它表达对下辈的美好情感,以及盛福盛财的美好祝愿。

于是,元宝蓝便变身玩具娃娃篮走进了孩童的世界。这种因适用仅在型号上做些改变的模仿,看似平常,却能使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出与长辈一致的趣味与审美。而且,这种润物无声的社会文化传统,将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滋养。

同是元宝篮,南北方的形状气质却不一样,甚至相邻的河南和山东的都不一样。因为,任何一个手工编既是目的、要求、情感、材料、技艺的有机结合,又要暗合一方人约定俗成的功能和审美,深受地域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面目细节当然不会一样。也正因此,同一地域文化内的篮子样式又相对稳定,这里有一方人懂得的秘语,也有对故乡不变的温暖记忆。

令人感动的是,宗大爷最终还是编了。那次拜访一个月后,宗大爷的邻居打来电话,说老人已编好了娃娃篮,等我去取。

在宗大爷家我终于见到了娃娃篮。这些小篮子,带着新竹的清新,豫西南地域特色明显,模样儿简洁大方,编工严整,手艺精湛,既传统又可爱,农家情趣扑面而来,还有宗大爷的质朴随性在里边。

百看不厌。

儿子的玩与学

文/崔书君

周六周日带儿子旅游,周日晚上回来的火车上。

儿子旅游玩得很开心很尽兴,但也玩累了,虽然火车上人不多,但不像来时的火车上在不同车厢里来回穿行,也不像游玩时那么跳来跑去,坐在座位上偶尔看看窗外,然后拿出我在超市里给他买的一个小玩具。说是玩具,其实就是小食品里带的一个小塑料奥特曼,又有吃的又有玩具一共才5元钱,能好玩到哪里去?但没想到就这么一个小玩具,儿子竟然在火车上自娱自乐,自言自语了整整两个小时,哦,不对,不应该说自言自语,他是在和小奥特曼说着话,只不过你一言我一语,有问有答都是我儿子一个人来完成。我看着儿子一人玩好全家不操心的样子,若有所思。孩子毕竟是孩子,就是这么简单而又知足。

在教育孩子方面,尤其是像我儿子这样的还未正式上小学的学前儿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很先进和开通的,是素质教育的佼佼者。在家里,儿子***妈总是天天督促他写作业,写不完,不好好写,写错了,都要对他生气,而我始终认为学前儿童不应该写那么多作业,就算写,只要养成一个习惯就可以了,写不完,写错了,都是可以放松的。我主张的是,让孩子多读书,当然不是课堂学习的教科书,而是多读课外书,所以我从儿子手里会抓书那天起,就开始不断给他买课外书,动物的,恐龙的,童话的,寓言的,神话的,西游记,脑筋急转弯……喜欢什么就给他买什么书。五周岁了,按每天翻看过的书十册来算,儿子看过的书超过一万册。

除了读书,我就是带儿子旅游,从他一周岁开始就开始带着他,尽管当时他也看不懂什么,但是,所谓熏染,就是人体在空气中穿梭。到现在五周岁,已经跟着我走过十二个省一百多个市,路过的风景和人文不知记住多少,但街道两边,景区内外,一般平常生活中能见到的字,倒是都能认识。如果说到动物园,那就更霸道了,多少珍稀濒危的少见动物名字生僻字,都能认得,这不能不说是旅游带来的成果。

所以我常自诩会教育儿子,但是,当我现在看到儿子对一个小小的玩具能玩这么长时间,有所感触,我虽然给儿子买了那么多书,但却很少给他买玩具。我虽然带儿子去过那么多地方旅游,却很少让他看动画片。而现在我明白了,儿子不仅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需要简单的玩具,那才是孩子最真实的天性。有时候不会动的玩具,也许比会动的动物更吸引人。有时候万千风景名胜,也有不如一米见方的电视的地方。

于是,我凑到儿子跟前,对儿子说,儿子,以后爸爸除了多给你买书,多带你旅游,还要多给你买玩具,还允许你多看电视,还给你买糖,买冰激凌……一会就下火车了,就快到家了,到家之后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儿子眨眨眼睛,晃晃脑袋:我到家最想写作业,我已经两天没写作业了。

玩具趣谈

文/王敬礼

前几天去朋友家玩,看到他家有很多儿童玩具。朋友对我说:“现在孩子少了,经济富了,孙子要啥玩具都给买,已存了几大箱了。”说完便把一箱箱玩具拿给我看:各种车辆一应俱全,长枪短枪、飞机炮车应有尽有,而且大都完好无损,鲜艳如初。触景生情,使我想到了半个世纪以前,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玩具。

玩具是童年的伙伴,孤独时与它交谈,高兴时与它分享,委屈时向它倾诉,寒冷时用它取暖,玩具是童年不可缺少的密友。但在那物资极端匮乏,吃穿都不能满足的时代,是没有闲钱买玩具的,况且那时也没有卖的,玩具要自己动手做。

最常见的玩具要数陀螺了,找一根枣木或槐木棍,割下一截,用刀把一头割尖,削平,就做成陀螺了,再找上一根枣木棍做陀螺棍儿,就可以比赛打陀螺了。游戏规则是:先用陀螺棍儿把陀螺打得在地上旋转,然后再把陀螺打远,打得最远的为获胜者。这种游戏最适合冬天玩。寒风刺骨的冬季,家里没有取暖条件,寒冷难熬,孩子们便结伴到场院打陀螺,打得热火朝天,忘记了寒冷,有时还打得浑身冒汗,寒冷的冬天就在这无忧无虑中度过了。

另一种玩具就是泥钱了。寒冷的冬日里,小伙伴们到窑坑避风的地方,找到晒化了的粘土,取一些带到胡同头的暖和地方,便开始和泥做泥钱了。先把泥土反复揉打,待和好后,用两个铜钱夹着一块泥,反复滚动,做成泥钱儿,放到窗台上晒干,然后用麻线穿成串,就可以玩抛泥钱游戏了。先挖一小坑,看谁抛得最准。抛到坑里的便是赢家,抛得不准的就会输掉几个泥钱儿。冬天做泥钱时很冷,往往冻得两手发红,但小伙伴们在一起玩得很投入,看到做成的泥钱时,便忘记了寒冷。

就是这不起眼的小玩具,伴随我们度过了饥寒的童年,使我们生活在充满欢乐的世界里,走过春秋,度过冬夏,走向我们的成年时代。

南湖即景

文/王震钢

周六下午,我在南湖附近等朋友,可他临时有事,要晚到一个小时。该怎么打发这段时间呢?不如去南湖公园走走吧。

天蓝蓝的,几朵白云懒洋洋地在空中漂浮着。天上一只鸟也没有,迎面的只有几棵光秃秃的树,树下的灌木丛里,几串不知名的“红豆”却红得耀眼,如同红色的玛瑙,在这萧瑟的冬天格外引人注目。

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在道上跑步,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寒冷的天气并不能阻挡他们的热情。

湖边,几个小朋友你追我赶,玩得很开心。还有几个人手里拿着馒头,掐一点,扔进湖里喂鱼,鱼儿争先恐后地抢着吃。一阵寒风吹来,让人不由得缩回脖子,我也不例外,拉上拉链,戴上帽子,继续往前走。

走了没几步,遇到了一个卖玩具的叔叔,手里提了个极大的透明塑料袋,里面有精致的小汽车,可爱的玩具毛毛虫,好玩的橡皮泥,还有五颜六色的气球……卖玩具的叔叔蹲在地上,手上拿着一个水杯在取暖,虽然他穿得很厚,可时不时打着哆嗦。他身边是一群不知寒冷的小孩和几个家长,他们围着玩具摊,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在付钱,孩子拿着新买的玩具,高兴地在旁边玩,一位奶奶则拉着自己的孙子,说着:“没拿钱,下次再买……”但孩子蹲在地上,怎么也不肯走。

我走了不知多久,突然传来一阵很有节奏的音乐声,原来是一群人正在跳广场舞,有老人,有年轻人,还有小孩子……最吸引人的是那位老爷爷,他大概六十多岁,目光紧紧盯着别人,一会儿踢腿,一会儿摆手,学得有模有样……

冬天的南湖公园,虽然没有迷人的花香,没有诱人的果实,但它却有一份含蓄的美,别具一格的风景,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