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请原谅我红尘颠倒是作家慕容雪村的一部大作,再说这部作品之前,想先说一下成语黄粱一梦的故事。
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官宦人家清河崔氏g官宦人家官宦人家的妻子,中了进士,青云直上,贵似王侯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黄米饭)还在锅里。
慕容雪村笔下的魏达是一位来自乡村穷苦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后,学法律当律师,律师从业十四年。讲述的就是这十四年中最后两三年的一个故事。魏达短短三十八年的生命,在这部作品中的结尾,被化作了一个梦,并且做梦的不是魏达自己本人。而是在梦醒之后,进门拜访的人才是魏达。且不论魏达的自我,本我,他我,也不论是梦还是故事。
在这万丈红尘中,男主魏达出身寒微,应父亲的恳求,学习法律,要成为一个维护法律尊严,有良知正直的律师。开始的路是这样走的,但是走着走着,在迷失自我的路上越走越偏,最终走像了一条行贿,杀人,分尸的一条不归路。
整个故事集中发生在这十四年律师生涯的最后两三年,围绕着女朋友肖丽盗走的一个笔记本和一份光碟缓缓展开。在此之前的岁月,魏达正直过,勤奋过,努力过,有着光鲜稳定的生活,结了婚。只是后来,在律师这个圈子待久了,开始了自身的沉沦,开始了功于心计,善于算计,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与魏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人物形象,潘志明。他们是大学同学,一起攻读法律。大学期间,潘志明在学校属于风云人物,班干部,学生会主席,善于言辞,辩论赛,写文章,无一不是其所长。毕业后一直在法院系统,工作也是勤勤恳恳,清正廉洁,对待感情,更是忠贞不二。其中有一段是写潘志明和顾菲结婚,两人并没有大操大办,只是请了几位老同学,谁知好事之人,好心帮忙张罗,呼呼啦啦又来了一群人。几轮杯盏过后,老潘先支走了新婚妻子顾菲,在之后面对一摞摞现金大红包,老潘执意不收或者象征性的一摞拿一张,几番恭维之后,老潘一怒之下掀了饭桌,大家不欢而散。
于魏达相比,老潘过于正直,这种正直不能说成是迂腐,不会变通,认死理。可能是作者执意描述的一个正面形象。与魏达的左右逢源,犯桃花,攻心计,善算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鲜明程度就像泾渭分明一样。有意思的是,在这万丈红尘中,不管是正直的老潘,还是反面人物老魏。都没有什么好的结局。
先说老潘,一生挚爱的女人,结发妻子顾菲。他们之间的故事,更像麦琪的礼物,只是相比之下更显得心酸。顾菲为了老潘的政治前途更上一层楼,再三思索之下,选择了性贿赂。之后被老潘撞见之后,便走向了悲剧的结尾。从作者笔下,可以感觉到老潘和顾菲之间是相爱的,但是这种相爱趋于畸形,在内因(两人的性格),外因(老潘的领导)。这两味催化剂的作用下,趋于畸形的消亡。老潘因殴打领导,锒铛入狱。顾菲在宣判的时候,以毁容为代价想要博取媒体的同情。在作者冰冷而理智的文字下,这段爱情覆灭了。在这部作品中,老潘是绝对意义上的好人,正面人物,但是落得如此下场,值得深思,反省。
再说八面玲珑的主角知名律师魏达,浸淫法律圈多年,吃过亏,上过当,带过绿帽子,离过婚。用魏达自己的说法就是,自己一身的细皮嫩肉,被割伤,慢慢地形成了一层层厚厚的鳞甲。泯灭了良知,迷失了自己。后来花天酒地的生活,比魏达小了十几岁的肖丽,看不到结婚的希望,伙同前男友陈杰撬开了抽屉拿走了一个笔记本,一份光碟。他们其实想的很简单,想敲诈一个大律师一笔,然后远走高飞。故事的主线也是围绕这这份光碟展开的。由于笔记本都是魏达用只有自己可以看懂的代码记录的,敲诈的价值不大。重点就是这份光碟记录着高层某些不能见光的交易。陈杰,肖丽他们想要四十万,而魏达只想用五六万搞定。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穿插着魏达这最后两年的律师生涯发生的光怪陆离故事。
故事的大概是,肖丽念旧情回到了魏达身边,魏达动用黑白两道的关系差点至陈杰于死地,陈杰死里逃生后,上门复仇。然后被肖丽和魏达失手杀死。后魏达分尸,想要出国逃之夭夭。最后被绳之以法。
这红尘本是颠倒,正直不阿的潘志明处处碰壁。丧失本性的魏达左右逢源。
这红尘就是颠倒,魏达的助理刘亚男,年轻漂亮也成了罪过,被老丁下药侵犯。那被魏达酒后驾驶碰倒的卖菜老农,老实本分也成了罪过,在被领导关照后,交警罚的是卖菜老农。那一心向佛,青阳寺的海亮,貌似爱钱胜过了爱佛法。还有那潦倒的刘元昌,到监狱只不过是为了一顿饱饭。
红尘来啊来去啊去,都是一场空。这红尘中,肖丽爱着魏达,顾菲爱着潘志明。爱的丝丝见血,爱的伤痕累累。貌似在慕容雪村的笔下,男女事事都是那么的不堪。红尘哪里值得留恋,哪里有一寸净土。可就是这看似离奇,荒诞的故事构成这滚滚红尘。
对了在这部书中,慕容雪村自黑了自己,自黑了自己的另一部作品,《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并且交代了一部作品后续的结局,《天堂向左,深圳向右》。肖然死后,千万身家的遗孀韩灵嫁给了周振兴。不得不佩服慕容雪村的文笔,行云流水般,若有若无的把自己的颓废三部曲给串联了一下。
原谅我红尘颠倒,在魏达一个黄粱梦中,里面人物纷杂,所构建的一个又一个圈子,一个又一个饭局中,魏达无时无刻不在算计着别人,算计着律师费,算计着报复,算计着巴结,同时魏达也被别人算计着。当谎言成为了真话,当红尘颠倒,三十八岁的魏达走向了人生的尽头,梦的尽头。
二、
“我是谁?我风光一生,算计一生,辛苦一生,忙碌一生,痴爱一生,到死时,却根本不知我是谁,如若明知到头来只是一场空?我又何必执着?何必追寻?何必不停歇地自我折磨自我反省?”
“那年我三十四岁,人生过了一半,人生刚刚开始”
“想人间婆娑,全无着落;
看万般紫红,过眼成灰。”
“潘志明还是二十岁的潘志明,他的时间在一九八九年停止了,再也没有长大。他就站在那里,站在当年,睁着二十岁骄傲而天真的双眼,永生永世不会走开。”
“那年的雨水即是我的河流。13年来我曳尾其中,所见只有猩红的大嘴和森森的长牙。我曾经血流满身,皮开肉绽,终于生出了一身鳞甲。这河中别无营养,我以淤泥为食,以旋涡为家,久而久之,每一个鳞片都变成了刀。”
“这就是我的红尘。须臾花开,霎那雪乱,我可以握住每一把杀人的刀,却握不住一滴真心的眼泪。”
这两天,看完了慕容雪村的《原谅我红尘颠倒》,觉得很压抑。
一直很遗憾,没有读过慕容雪村的其他小说,所以无法作整体评价。这个作者我大抵是知道的,喜欢揭露人性的阴暗面。
上次写完《永恒的迷离》后,有人问我,为什么老是觉得这世界脏,这世界不是很美好吗?
是这样的,我虽然有些许悲观,但我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可能万事万物最后都有一个不错的结局,或者最起码,会有个不错的过程。
人生中美好的事物,的确很多。所以我们要慢慢发掘。
大概从几年前起,我最开始看东野圭吾的《恶意》的时候,真觉得是本好书,思路特别清晰,两条主线走向也很有条理,不多不少,所有的情绪都能很好的表达,摒弃凶手,直击动机,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精妙的事情。
后来很奇怪,东野圭吾火了,用更火了,或许比较合适。所有的新闻好像一时间都在标榜“人性”两个字,揭露人性的黑暗面,探寻不为人知的深渊。
其实我是很反感的。
一来,一大堆人都在谈的事情,本来就没多大的意思,尤其是这种带着结果去找理由的做法,更是很荒诞。二来,东野圭吾本人也很治愈的,文风转变也是很快,不是只会掐黑的。
回到《原谅我红尘颠倒》。
本来作者的取名是《满座衣冠》,来自辛弃疾的一首诗,“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满座衣冠皆禽兽。
这本书里,只有一个好人,潘志明,而且是彻头彻尾的好人,但他得到的结局却是最不幸的。在监狱里讲学,还是喜欢着崇尚着法律,又何尝不是最幸运的呢。
魏达,律师,24岁到37岁,贯穿了整个江湖。一步步泯灭自己的人性。
书里的角色,虽然个性很强,但是仍然有太多的共性,贪婪又自私。
出来混,不是总是要还的,而是总是会变坏的。
作者写这本书,未免太过绝对化了,极大地放大了人性的恶,也极大的放大了人性的善。书中描写潘志明有说,想在泥潭中保持清醒。我觉得不止,书中营造的环境不是泥潭,而是万丈深渊。
嫖娼,勾结,性病,黑帮,私力,人情,欲望。
什么都有。法官不能得罪,律师是大爷,遇到法盲当事人就可以肆无忌惮,前辈欺负后辈,钱是万能,潜规则至上。
要多航脏有多航脏。
通往人间天堂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出卖灵魂,要么出卖肉体。
其实作为一个法律人,我看完这本书后,特别害怕,特别害怕,你看,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你想象出来的样子,可是社会它往往就是这个样子。小时候就讨厌社交,长大了还是很讨厌社交。我自己还没活明白,怎么去和别人打交道。
作者在书里提过,“人在二十八岁时会有许多困惑,有一些永不可解,成为永恒的谜案;另一些渐渐释然,成为人生中无关痛痒的笑柄。但在二十八岁时我并不明白,所以焦灼、彷徨,还有一点蠢不可及的忧伤。”
大概本家也提过类似的话,“四十不惑”,不是说人到四十岁,所有的事情一下就明白了通透了,而是很多事情它就是这个样子,我也不想明白了。
“我从没当过失足少年,本是佳人,只是流落红尘太久,已经渐渐变成了贼。”
人,没有那么善良,但也没有那么罪恶。
希望所有人都能坚守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