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更多范文

此心安处即吾乡shuangcai

来源:秋雨露  编辑:qiuqiu 时间:2019-05-04 16:14:15 热点:此心安处即吾乡,shuangcai

 为了尽快成佛,有好几个月,一休和尚独自一人在禅堂打坐,默然不语,语录励志,对发生在身边的任何人和事都毫无兴趣。他的师父对此十分担忧,便领他走出寺门。寺外盛开的百花、半绿的草芽,歪飞的小鸟、奔腾的小溪……无限春光,布满在乾坤间。

 

面对大好的春光,其师似乎无心观赏,而是在半山坡上寻了一块石头,静静打起坐来。一休没方法,只能在师父身旁坐下来。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美文网,天快黑的时候,师父起身,依然没说一句话,而是朝一休打个手势,示意他一起回寺庙。刚入寺门,师父蓦地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只能独坐门外,苦思冥想师父的用意。天色愈来愈暗,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岗,树林、小溪、野花、小鸟渐渐地消逝在夜幕中。这时,寺门打开了,一休高兴地走入寺内。师父终于开口了:“外面怎么样?”一休回答道:“全黑了。”师父又问:“还有什么吗?”一休答道:“什么也没有了。”师父坚决地说:“不,外面的清、树林、野花、小草、小溪,都还在。”一休忽然领悟了师父的苦心。

 

一休和无数人一样,误以为打坐才干成佛,却不知成佛的关键,不在坐,而在于专心观照、领悟;现代人对教育的理解又何尝不是如此,误以为从书本上学习知识,才是接受教育的正途,却不知除了书本以外,若能学会观照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就能从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譬如说,流水无论遇到任何妨碍,都能顺其自然,穿过茂盛的竹林,绕过阻挡它的石头,涓涓不息,终为江河,滔滔不绝,直奔大海。

 

所以古人发出“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之感叹。因此,观流水,可以鼓舞人们学会处世如流水一样圆融自在;日降时天水相连,柔和而秀丽,令人生欢喜心。因此,观降日,经典美文,可以鼓舞人们培养如同降日普通柔和的性格;大地一望无际,幅员广大。因此,观照大地,可以鼓舞人们拥有大地般宽广、坦荡的胸怀;观鲜花,容易令人连想到生命如同鲜花一样可爱,又如同鲜花一样短暂,从而鼓舞人们爱惜、善用生命。

 

由此可见,观看大自然,体悟人生,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历代禅师们,深悟其理,故能将身边物事信手拈来,启人禅机,破人情执。故禅门有﹕“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之语。

此心安处即吾乡shuangcai

此心安处即吾乡shuangcai(二)

 

他说:“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海棠睡在黄州,伴着人生末路穷途的他,亦不谈几度黄州、惠州、儋州。此时已愁生白发的他却仍不忘初心,穷乡僻壤间也执着于那一腔少年踌躇。

 

他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人只要活着,就有自己的欲望,就会有自己的关系和朋友圈。渐渐地,你就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你每天都在被推着前行,再也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为他人而活,不再是为自己而活。不能够自己而活,其实就是一种悲哀,是一种生而为人的无奈。谁不想驾一叶扁舟,从此游玩于山水,再也不回这个尘俗的世界。然而,谁也无法真正忘却营营,只能长恨此身非我有!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人活在这个世上,不停地去追求名利和欲望。其实我们都脱离不了一种想要找到一种归宿的安心感,找到了能够安心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良药,怎么可能还会向外界祈求更多,太过于贪婪反而会害了自己。他更认为,心安之处,就是吾乡。

 

“世界上有两种成熟的方式:一种是明白了,一种是忘记了明白不了的,心中了无牵挂。”而他注定是后一种人,忘不了,扔不掉,上下求索,却终也改变不了。他那反而登州,放乎中流的成熟与痛楚,浸在黄州海棠醉梦里,烟沙苏堤上,儋州肉香中。

年少而得志,是他惊动京城,诗文遍天下之所诵,何等荣骄,似如朝光逢海棠,浸染枝头香。那时蜚声文坛,立下报国之壮志,可终于“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被众人弹劾,小人之声一时群涌。七月乌台,锒铛入狱。他留下浩如烟海的诗作里,没记下那百余天阶下囚的“诟辱通宵不忍闻”。那时也许成熟就匿藏在了那含辱忍屈的毅然里。都说:“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而人们常说:“万事转头空”,其实没转头,它也是空。

此后,他的一切辉煌尽成泡影,屈辱游街的背影为他伟人成熟的气概奏响了徵声。

黄州,海棠花开的季节。四十三岁,而立之年。他戏言放浪山水间,人们以为他沦为了与樵杂处的颓废,以为他像大多数人一样,历经了狱中凌辱,忘记了他明白不了的,如此便逍遥做个浪漫的诗人了。

 

可在那些闭关谢客的日子后,饱尝人生失意的落寞独与海棠相伴,就在“寂寞沙洲冷”的定慧院里他一夜成熟。不是忘记,而是彻悟。东坡上独醉梦醒,躬耕田亩的他始悟那曾经看重与追求的原来只是系命于小人的一纸谗言间,纷扰与相残的高堂自己无力改变,也毫无意义。他站在赤壁之上笑谈,“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他已经看破了这番红尘扰扰,他转身就是一个清孤的背影,“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其实他早已了然于胸,人生而为人,争得不过是一些徒有虚名的名利罢了,生的时候没有从前世带过来,死的时候也带不走,等活了一辈子,回首一看,争的不过一时之气,真是可笑至极。

如此顿悟感慨是历来仕途失意之才人都可做到的,可我独敬佩东坡的旷世成熟,“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他的成熟是无论如何的哀伤惆怅总归结于豪放的旷达,没有缠绵,没有消沉,他留给世人总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的傲气凛然。

友人分别,他也回首断肠,却以“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为别。柳永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千古绝唱,有其意蕴,但于成熟之士而言,离别也应是嘱托与劝勉。苏堤白沙间,掩映那暮色中决然离去的背影。

 

所有愁,所有怨,古来能有几个像苏东坡一样全都化为豁然的成熟之士?那人生如梦的慨叹,独立于赤壁之下,辛酸得让人心疼。他何尝不向往立业建功,几十年失意,几十年破落,而当朝廷召用之时,他毅然回头的身影投射出了成熟的智慧,成熟的淡然。一纸回绝,结束了少年立下于京都的梦想与抱负。有些东西早已不再是自己的初心,他深谙这一点。他没有忘记,只是明白了。

 

他说:“又得浮生一日凉。”其实作为一个人,最应该去珍惜的是那些细小的美好,他在山水间闻见了空气中的花香,听尽了池塘里的蛙鸣,他站在自己内心的深处,不撑衣蓑,只平身而立,去感激那炎炎夏日里一场雨带来的凉意,他将这一切事物都化只为上天给予他的恩赐。只有一个人能做到用心去感受那些最为细微的美好,才能最终拥抱一身孤鸣。

六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的六十之年却被放逐海南荒蛮之地,“九死南荒吾不恨”,他早已学会了处事的从容,风波乍起,风云突变,他处乱不惊。沧桑独立,遥望隔海,椰林树影中,斜阳下背影依稀,他说,苦雨终风也解晴。如此成熟,不是忘记了,而是明白了。

我不知道他在临死前是不是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其实这世上万事皆恍如一场大梦,他回首这一生,人生经历了几度寒冷的秋天。到了晚上的时候,有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响彻在破茅屋的回廊里,他抬头看见花镜里自己的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酒并非佳酒,却怕少有人陪,就像月亮一般,被云遮住了月光。这最后的日子里谁能够和他共同度过这孤独寂寥的时光啊?无人回答,他便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