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光的手
将未知的过程
换来结果
终有值得紧握
——陈奕迅《天下无双》
四时常相往
晴日共剪窗
诗人为了大海放弃了一切。
但愿花开如常,你会笑着抬头望。我愿化作那清晨,那叫醒你的阳光......
万物从不等人
云落地
水归海
风吹过所有的季节
我们最后能不能
遇见
一秒钟像一千年
七岁的那一年抓住那只蝉,以为能抓住夏天。十七岁的那年吻过他的脸,就以为和他能永远。
时光印痕:节气之美(二)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
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
日暮疏钟,双燕归栖画阁中。
——南唐.冯延巳《采桑子.小堂深静无人到》
立春,二候樱花在凄凄的春雨中开了。阒寂深幽的闺阁小院内,有女子独坐墙东伤春。春光冶艳,她没有与女伴们一起去踏青拾翠,而是选择独坐伤春。想来,我应是黛玉葬花时余情未了的那一片枯萎的残叶,到了今生,拿写字偿还前世无法言喻的情愁。
立春,趣称为“咬春”“打春”“鞭春”,名儿十分地形象活泼。
打春的意思是人们用红纸缠在鞭子上打春牛,让牛解去冬日的疲乏,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帮助人们进行春耕。清人顾禄在《清嘉录.正月.打春》中这样写道:“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谓之打春。农民竟以麻、麦、米、豆抛打春牛,里胥以春毬相馈贻,予兆丰稔。”如此看来,古人十分敬重岁时节序。
立春含有万物开始萌芽生长之意。立春是热闹的、喜庆的、让人赏心悦目的。此时大地苏醒,百草褪去冬袍,换上了春衫,花儿开始打着骨朵儿,气温也愈来愈暖和。
关于古人迎接春日的到来,唐代百姓比较注重“咬春”,即食春盘之中装盛的春日野菜,尤其是要生咬萝卜。大人们还根据小孩儿咬的萝卜深浅判断他们牙齿好坏。同时,立春时生吃萝卜亦能解去春困慵懒,使一年都很活跃。杜甫在《立春》诗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
到了热闹繁华的宋代汴京,人们更是要举办盛大活动庆祝立春的到来。照例是如唐代那样用红色彩鞭打在春牛身上,而妇人小孩也都兴头戴彩纸剪成的小旗子,或者是戴金银点缀的彩绳,走亲访友间互相赠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相关记载。
冯延巳写的是女子春愁极浓烈的闺怨词,与热闹的春日形成了鲜明对比,由“静”字反衬闺阁幽深,花事无人赏,纵使庭院春事是一片热烈的明媚韶景,亦是孤单的徒劳。时令景致是立春,却被词人渲染成“惆怅、雨红、愁心、日暮”的愁景。
女子是红花,情爱则是维持她们一生的养分。旧时闺阁女子,为爱而生,而灭,而伤春悼秋。是孟姜女用悲伤砌成的长城,还是南海鲛人用眼泪哭成的沧海?你不知,一个女子靠睹物相思而活的孤寂悲哀。
词中的女子,让我想到了宋代的李清照与朱淑真。她们是孤独忧戚的,比不得那些热烈昌盛的女子。两个风华绝代的女子,一个以词为火,取暖薄凉的后半生。一个煮词为药,疗解独守空闺的脉脉相思。李清照,似决绝冷冽的张爱玲,曾用生命爱过一个男子。朱淑真,似漂泊撒哈拉的女子三毛,一生的情爱都在流浪,是断了线的风筝,在光阴中跋涉。
年华是一篇骈俪词赋,我掌着日月这盏灯默默诵读。我们,不言时光迟暮,不言韶华苍老,只怨彼此相遇时,没有在恰当的年纪与对的地点。
在这首词中,词人用“东邻女”的典故来形容女子的美。宋玉和司马相如笔下的“东邻女”都是幽姿绰约,蛾眉皓齿,盛丽丰艳。眉毛如远黛,香肌胜白雪。柳腰贝齿,顾盼生辉间,撩拨的是年华里让人铭记三生的幽艳美。所以整首诗似以莺歌燕舞的温煦春色开篇,实际上却为成双入对的堂上双燕结情喟叹。
这落红愁雨的春日,又似黛玉哀婉的媚眼。她一蹙眉,春便老了,她也老了。落红春雨于闺阁女子而言都是咽不下的愁。花影凄迷落寞,莺莺声早就碎了一地。柳泣花啼、春雨愁人。哀怨你可知?幽恨你可知?如果你能对我的一切了如指掌,我想也不会有日日夜夜牵肠挂肚的思念了。
翌日拂晓,宿雨初歇。那女子一个人,伶俜听雨。她摄取豆蔻年华里的暖煦,疗解此时的隐忧。情到哽咽难言处,极是悲恸。她把幽怨孤独命名为樱桃、日暮、钟声、双燕。
而樱桃的桃,似取其谐音逃,渲染感伤。是了,她只是想带着明媚欢喜逃到无人问津处与你过着平淡生活,可奈何旧时女子生来便被冠以情深不寿的谶,又能逃到何处写字疗伤。
此外,唐代诗人李远也作了一首诗名为《立春日》:“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巧著金刀力,寒侵玉指风。娉婷何处戴,山鬓绿成丛。”诗意旖旎且唯美,只奈何闺阁女子独居深宅,她的相思之愁,又该如何开药方子?是拿当归配红豆,还是莲子配薄荷?可这些都无法治愈郁积她内心掏不空的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