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_德伯家的苔丝梗概赏析
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实际上,德伯老太与这古老的武士世家毫无渊源关系,她家是靠放高利贷起家的暴发户,从北方迁到这里,这个姓也是从博物馆里找来的。苔丝到她家后,德伯老大的儿子亚雷见这个姑娘长得漂亮,便装出一片好心,让苔丝在他家养鸡。三个月后,亚雷奸污了她。
苔丝失身之后,对亚雷极其鄙视和厌恶,她带着心灵和肉体的创伤回到父母身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她的受辱不仅没有得到社会的同情,反而受到耻笑和指责。婴儿生下后不久就夭析,痛苦不堪的苔丝决心改换环境,到南部一家牛奶厂做工。
在牛奶厂,她认识了26岁的安玑·克莱。他出身于富有的牧师家庭,却不肯秉乘父兄旨意,继承牧师的衣钵,甘愿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来这里学习养牛的本领,以求自立。在劳动中,苔丝和安巩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当安玑父母提议他与一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小姐结婚时,他断然拒绝了。而苔丝的思想却十分矛盾,她既对安玑正直的为人、自立的意志和对她的关怀有好感,又自哀失身于人,不配做他的妻子。但强烈的爱终于战胜了对往事的悔恨,她和安玑结了婚。
新婚之夜,苔丝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罪过”原原本本地告诉安玑。但一当她讲完自己与亚雷的往事之后,貌似思想开通的安玑·克莱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只身远涉重洋到巴西去了,尽管他自己也曾和一个不相识的女人放荡地生活过。
被遗弃的苔丝心碎了。她孤独、悔恨、愤慨、绝望,但为了全家的生活,她只好忍受屈辱和苦难。同时,她还抱着一线希望,盼着丈夫回心转意,回到自己身边。
一天,在苔丝去安玑家打听消息回来的途中,发现毁掉她贞操的亚雷居然成了牧师,满口仁义道德地正在布道。亚雷还纠缠苔丝,无耻地企图与她同居。苔丝又气又怕,随即给丈夫写了一封长信,恳求克莱迅速归来保护自己。
克莱在巴西贫病交加,也历尽磨难。他后悔当时遗弃苔丝的卤莽行为,决定返回英国与苔丝言归于好。但这时苔丝家又发生变故:父亲猝然去世,住屋被房主收回,全家栖身无所,生活无着。在这困难关头,亚雷乘虚而入,用金钱诱逼苔丝和他同居。克莱的归来,犹如一把利刃,把苔丝从麻木浑噩的状态中刺醒。在绝望中,她亲手杀死了亚雷,追上克莱,他们在荒漠的原野里度过了几天逃亡的欢乐生活。最后在一个静谧的黎明,苔丝被捕,接着被处绞刑;克莱遵照苔丝的遗愿,带着忏悔的心情和苔丝的妹妹开始了新的生活。
苔丝形象分析:
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也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美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魄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哈代以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命运替西方悲剧作了一个形象的阐释: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远亲家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被亚雷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把她看成不贞洁的罪人;苔丝后来与青年克莱相爱,又因为新婚之夜坦诚有污点的过去而被丈夫遗弃,而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于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因为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最后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致“象游丝一样敏感,象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这一切悲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所精心谋划和设计,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过命运的巨网毫无怜悯地将人伦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笼罩于进退维谷的苦难陷阱。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哈代说,“生活中能引起他注意且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不再主要是因为它的美,而是由于它的悲怆动人。”他全然改变了我对欧洲小说家的印象——无情批判社会,缺乏一种感性的浪漫。他笔下的人性,不是变态的。悲剧产生的原因,抽象且弥漫着宿命论的色彩。他对自然世界的描述极其动人,读来总觉有中国散文的神韵。
他有悲剧情怀,但如徐志摩所言,“哈代绝非一个武断的悲观主义论者,在最烦闷和黑暗的时刻他也不放弃为他的思想寻求一条出路的决心。他的写实,他的所谓悲观,正是他在思想上的忠实勇敢。”这次,我们分享的是《德伯家的苔丝》。
小说简介: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
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
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阅读此书之时正身处如火如荼的考试周。凛冽的寒风挤进室内,看完最后一行字,合书,身体和心灵都冷到极点。
“有价值的事物受到不可避免的环境扼杀”是哈代典型的悲剧主题:
这一点在《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苔丝是生态女性的典型代表,无论外表还是内心,她都满怀诗意。但在她一生的命运中,冥冥之中有一种不可抗力,使黑暗与光明交替。在宿命的摆弄下,人的能动性黯然失色。环境是巨大的异己力量。没有终极的欢乐,痛苦后面是更大的痛苦。她遭遇的痛苦是世俗带给她的,无论是特兰岭的www.simayi.net浪荡妇女,马洛特村民的流言蜚语,抑或是燧石场苛刻的农场主,都体现出符合维多利亚世俗条例的非人性。“应默默忍受命运之无情打击?还是与无涯之苦难愤然为敌?若死亡即是睡去,那人为何不坦然入死?”
终有一种支撑着苔丝向前去的力量:
非人力抗拒的悲剧的价值,正体现在人的感情、追求和逆境中的抗争精神中。
书中有言,“寻求快乐——是一种自发的、普遍的、不可抵抗的趋势,它渗透于最高级到最低级的一切生命之中。”这种快乐是不分场合的。
在遭遇无数逆境之后,苔丝仍然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她有时候体现出对世俗的反对和鄙夷,寻求如“犬儒主义”般出世的纯粹快乐与自由。
以遭遇埃里克轻薄之后她的所作所为为例。在马洛特村民的风言风语下,苔丝并未屈服。回到家乡深居简出的日子里,苔丝唯一的活动是在天黑以后,跑到树林里,躲开那个叫做世界的冷酷集合体。
哈代笔下的主人公,几乎都体现了“回归自然界寻找情感来源、精神动力”的特征。苔丝的愉、悲、狂与不同的自然景色结合,每一种情绪都带着神秘性与震慑力。自然景色的变化,更暗示了人物命运的走向。
这样一个与自然紧密相连的苔丝,是否真的做到了从更纯粹的自然中寻找生命动力,而“形骸处于尘世,灵魂出于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