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西方新闻工作者,弥留之际,他在病床上用生命的最后力量,面对中国派去的医疗小组,说出了一句话:“我热爱中国。”他的遗愿是把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中国燕京大学的校园里。
他是冲破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在红色区域(苏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西方新闻工作者。
有这样一位美国作家,他的十一本著作是中美人民友谊的催化剂。就中美两国关系来说,他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而他个人却曾经因为自己的作品,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看作危险分子,不容许报刊发表他的文章,甚至被迫迁居瑞士。
他的其中一本著作1937年10月在伦敦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几十年来畅销不衰。你猜出是谁了吗?
没错,这位便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这部被一版再版的著作就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或译《西行漫记》;原著书名《REDSTAROVERCHINA》)
【内容】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以一位外国记者的身份客观公正、毫无党派之见地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将领的情况。其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书中还特别详细地介绍了举世无双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程。本书及时澄清和批驳了国民党散布的红军是“流寇”“赤匪”等种种谎言,成了许多外界人士认识红军和共产党的新起点。
【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封面见上图)
【备注】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并重印发行多次。
二:
“斯诺风”作为第一个能够到红区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注重实地考察。
埃德加·斯诺不怕危险,特别注重实地考察,不妄言不虚言。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到当时已经被传言“流寇”遍地,“瘟疫”横行的陕甘宁边区采访。
——第一篇之《去西安的慢车》叙述
斯诺遭民团尾随,险遭不测,被解救时,双方仅距离两里地。
——第二篇之《遭白匪追逐》叙述
斯诺让世界真正了解苏区这是的情况,如是说:
我不得不承认,我所接触到的农民,大多数似乎是拥护苏维埃和红军的。他们有许多人意见批评一大堆,但是问到他们是否愿意过现在的生活而不愿过以前的生活,答复几乎总是有力地肯定的。我也注意到他们大多数人谈到苏维埃时用的是“我们的政府”,这是我觉得,在中国农村,这是一种新现象。
采访的过程中,斯诺具有锐敏的分析力。能够对中国现状乃至政治格局进行深入分析并准确判断。
在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中,斯诺是带着大量的未解之谜踏上前往苏区之旅的。在以后的篇章中斯诺关注与分析了苏区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靠什么来维持和运转。
战术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民的大多数不支持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不过是人民打击压迫者的拳头。
——第八篇之《游击战术》
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生活中,个人的存在是在社会整体、即群众之中的沧海一粟,必须服从于后者的意志。在这场斗争中,只有团结最一致、目标最坚定、精力最充沛的力量才能取得最后胜利。这种团结一致如果不能说明他们的胜利的话,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免遭消灭。
——第十一篇之《俄国的影响》
仅这一处的发现与分析,就高过了各种浮于中国苏维埃政权表面传闻的报道。这也许是《红星照耀中国》已经出版便引起轰动的原因吧。
写作的过程中,斯诺具有惊人的洞察力。
《红星照耀中国》之所以畅销,另一个原因是斯诺具有高超的文学水平。埃德加•斯诺具有惊人的洞察力,注重细节,喜欢用对比手法。
1.在我们印象当中毛泽东绝对是画像上领导者派样,神话了。而现实中的毛泽东也可以是这样的:
时间已经过了早晨两点,我精疲力尽,但在毛泽东的苍白有点发黄的脸上,我却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在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之间来回踱步,一忽儿坐下来,一忽儿躺下来,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毛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俯过身去,看到一只飞蛾在蜡烛旁边奄奄一息地死去,高兴得叫起来。这确是一只很可爱的小东西,翅膀是淡淡的苹果绿,边上有一条橘黄色和玫瑰色的彩纹。毛泽东打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薄纱般的羽翼夹了进去。
这样的人会是真的在认真地考虑战争吗?
——第三篇之《论抗日战争》
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极强亲和力,有生活情趣,性情中人。
2.斯诺不仅采访领导,随时采访最底层的百姓,这让作品的真实感大大增加。为了体现苏区在扫盲工作方面的成就,斯诺选择了这样一个细节。
共产党是讲实际的人。例如,你一进到山区这种小“社会教育站”,你就会听到这些人在这样高声问答:
“这是什么?”
“这是红旗。”
“这是谁?”
“这是一个穷人。”
“什么是红旗?”
“红旗是红军的旗。”
“什么是红军?”
“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这是粗糙的宣传。但是农民和他们的子女读完这本书以后,他们不但有生以来第一次能读书识字,而且知道是谁教给他们的和为什么教他们。他们掌握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基本战斗思想。
——第六篇之《人生五十开始》
这就是在认字的同时吸收了其中的思想,边区识字运动的成本低到难以致信,但成绩却远高于国统区数倍,红色教育就这样深入骨髓。就这一个细节,读者便可以感受到红军的“一边战斗一边学习”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尽管从白区来的专家和知识分子感叹到这里的人“唱得太多了”,几乎每天晚上,但他们却由衷地感受到了唱歌带来的团结、振奋和效率。
3.为了体现红军作战风格与国民党不一样,斯诺引用了外国武官一句话:
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同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作战的能力了。这就是红军军官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
——第八篇之《“真正的”红军》
4.斯诺写红军十五军团司令徐海东运用细节与对比描写绝妙。
徐海东打仗十年,负伤八次,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的印象,好象刚从水稻田里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参加了一队路过的“志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
——第九篇之《红色窑工徐海东》
这就是苏维埃,这就是红军,这就是群众基础。
5.埃德加·斯诺非常幽默诙谐,其语言特点,让读者感到非常的轻松和愉快。
(国共重新合作)南京还没有公开承认这次所谓的“复婚”。它宁可把这关系看成是纳妾,她行为是否端正还有待证明,而且为了外交的缘故,这种关系在家庭圈子外面还是少谈为妙。但是即使这种偷偷摸摸的“结合”,也是令人震惊地公开反抗日本,这在几个月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同时,日本自己的(通过媒人广田)与南京体面地结成“反共”婚姻的要求,终于被拒。这也许是南京外交政策终于有了根本变化的最后的明确迹象。
——第十二篇之《友谊地久天长?》
也许就是斯诺挥动着由心灵、眼睛、文采驱动的笔成就了《红星照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就像斯诺在《保卫亚洲而战》中所说:许多进步读者冒着生命危险传阅、传抄这本书,并因此参加了抗日。
美国外交官谢伟思说:斯诺对西北红区的直接报道,简直使当时在华的外籍人“振聋发聩”。声援中国抗战,接近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高潮迅速兴起,大批记者、教授涌入抗日根据地。
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在致友人信中说:“下定决心来中国抗战就是因为读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红》不仅激励了亚洲各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志,也增强了欧、美、北非人民战胜德、意法西斯的坚强信心。
所以,正如美国学者休梅克说:感谢埃德加·斯诺,感谢他出了一本“题目正确、内容正确、出版时间也正确的书”。
同学们,看完这本书,你是不是也很喜欢这位认真严谨又有洞察力的美国记者呢?
三:毛泽东印象
埃德加·斯诺先后6次来华,与毛泽东进行多次谈话,仅斯诺第一次进苏区,在简朴的窑洞里,毛泽东和斯诺就进行过数十次彻夜漫谈,每晚的谈话一直到这个西方人倦得倒头便睡为止。这位南京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的毛泽东有什么魔力让斯诺有如此感兴趣?
1.爱吃辣,并且喜欢借“辣”发挥接地气的“辣粉”。
毛泽东的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但因为是湖南人,他有着南方人“爱辣”的癖并且好。他甚至用辣椒夹着馒头吃。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听到他发挥爱吃辣的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论。他首先举出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产生革命家出名的。他又列举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来证明他的说法,可是后来有人提出意大利人也是爱吃红辣椒和大蒜出名的例子来反驳他,他又只得笑着认输了。
——第三篇之《苏维埃掌权人物》
2.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的书迷。
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花了三、四夜的功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似乎是什么都不管了。
——第三篇之《苏维埃掌权人物》
3.有远见卓识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他前考几千年,后测几百年。
(毛泽东说)没有国民党的合作,我们目前的力量是不足以在战争中抵抗日本的。南京必须参加。国民党和共产党是中国两大政治力量,如果他们现在继续打内战,结果就会对抗日运动不利。
——第十一篇之《别了,红色中国》
(毛泽东说)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是国际社会主义胜利的一部分,因为中国打败帝国主义意味着摧毁帝国主义最强大的一个根据地。如果中国赢得了独立,世界革命就会非常迅速地发展。
——第十二篇之《蒋、张和共产党》
4.天生精明与智慧的经济学者与预言家。
(毛泽东说)当中国真正获得了独立时,那末,外国正当贸易利益就可享有比从前更多的机会。四亿五千万人民生产和消费的力量,不是一件能完全由中国人来管的事情,而必须要许多国家来参加。我们几万万的人民,一旦获得真正的解放,把他们巨大的潜在生产力用在各方面创造性的活动上,能够帮助改善全世界经济和提高全世界文化的水准。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在过去却很少发挥;相反,它还受着本国军阀和日帝国主义的压制。
——第三篇之《苏维埃掌权人物》
5.感情深邃、与人民同甘共苦的长者。
我记得有一、二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润湿的。当红军战士没有鞋穿的时候,他也不愿意穿鞋的。在六千英里的长征途中,除了几个星期生病以外,毛泽东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步行的。
——第三篇之《苏维埃掌权人物》
6.毛泽东:当机立断,果敢的当家人
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生过气,不过我听别人说,他有几次曾经大发脾气,使人害怕。在那种时候,据说他嬉笑怒骂的本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
——第三篇之《苏维埃掌权人物》
小结:毛泽东主席领导我国人民彻底改变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原因有许多,但上文毛泽东印象中体现的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毛泽东以他的魅力与成就让无数人敬佩敬仰乃至膜拜。美国第三十五位总统肯尼迪,他生前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摆放了一本《毛泽东选集》。美国第三十九届总统卡特说:“我一生最佩服的人就是毛泽东”“毛主席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全世界”美国第四十二位总统克林顿评价说“毛主席无愧于世界级领袖”。
读者们,好好研究《红》中的毛泽东,对于我们今后在生活中,工作中、思想上、为人处世上都不无裨益呀~